張亞飛
(金華第一中等職業學校,浙江 金華 321000)
職高語文課堂,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效率低下,如何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進步與發展,是語文教師應該關注與思考的問題。可以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升職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新的生長點,而“同課異構”正是一種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教研模式。
“同課異構”就是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1]不同教師或同一教師對教材解讀、教學思路、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等存在著多元理解,但就某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而言,在諸多的方式方法中總存在著一兩種較好的方式方法。“同課異構”可以讓我們在預設和實踐的比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鑒別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劣,找到適合不同學情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來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杜威說:“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也就是說教學活動是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來展開的,任何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都是難有成效的,因此教師應做好職高學生的學情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學生需要的教學目標。如果不能把學生的學情、學生的發展設計在內的課,那么肯定不是一節好課。職高學生的學情可謂復雜,從分數說,有中考成績四五百分的學生,也有二三百分的學生;既有語文能力好一些的班級,也有語文能力差一些的班級。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一個學校內,不論學生的學習基礎如何,學生所使用的教材是統一的,教師很難根據學生學情來自主選擇或自編教材,這將意味著知識和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將不得不接受統一要求下的教學。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同課”就成為必然,“異構“的地位就尤顯重要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來選擇合宜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某一教學目標。
我校有中高職銜接大專班這一辦學類型,采用的是蘇教版普通高中語文教材,如果以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習基礎來選擇教學方法,要求職高學生也達到同樣的教學要求,肯定是脫離職高學生的學習實際的。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為例,同樣是對“文言現象的積累”這一教學目標,對文言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采用“以文帶言”的方式或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教學,并且學生可以根據教學要求獨立完成對文言現象的歸納整理。而對文言基礎較弱的班級,教學中必須逐字逐句加以解說,多做些銜接和鋪墊工作來幫助學生理解,否則“文言現象積累”這一教學目標就無法實現。因此學生學情不同,教師面對相同的教學的內容,必須選擇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制定合宜的教學目標,實施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教與學之間才能有效對話,產生共鳴,否則就會出現對牛彈琴或拔苗助長的現象,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
“同課異構”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情,可以依據學生在語文課堂里應該學什么、掌握什么、學生在課堂里如何學、在課堂里學得如何等思路來選擇最切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來完成相應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情作為參照點,分析不同學生不同班級的學情,教師的“異構”才是理性的反思狀態。根據學情選擇教學方法,并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的合宜性,從而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問題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的才藝再高、教學過程再流暢,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都應當從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產生的作用來評價。教師每天在課堂上做出的教學決定雖常有預設,但通常是要依據課堂上當時復雜的現實情況來判斷,然后決定如何做才最好,沒有所謂的正確的或單一的最佳教學模式可以適用于所有的課堂。“同課異構”無疑可以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一個客觀的比較平臺。
比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環節的設計等問題。當面對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但由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學生的學習基礎也不同,有可能會造成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也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有的教師以解說六個典故傳達出的豐富意蘊為教學重難點,有的教師以誦讀品味詞的意境作為教學重難點,有的教師把兩者都作為這首詞的教學重難點。這時我們就可利用“同課異構”中的“異構”,通過不同的教師或者同一個教師用不同的設計上同題課的手段,通過“同課異構”來比較幫助教師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更好地把握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制定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再進行施教,以此來實現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同課異構”結束后,教師可以與自己的預設的相比,看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也可以比較教學內容的落實情況,看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否被激發出來;還可以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語文接受能力,比較一下課堂的容量與密度是否適宜。所以有同課異構就會有比較,不同的文本解讀可以通過同課異構來比較短長;紛繁的教學理念可以通過同課異構來明是非;不同的教學思路可以通過同課異構來見高下;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通過同課異構來評優劣。于是,通過比較我們認識到了存在的問題,看出不同教師的不同理解和處理之間的優劣,發現平時教學中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行為,看清問題在哪兒,進而提出改進的設想。一句話,“同課異構”所展示的比較研究功能,挖掘了語文課堂的深度、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效度,為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客觀的比較平臺。
職高語文課堂教研氛圍并不濃厚,而同課異構的比較功能,從某種程度上說,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同課異構活動往往是在同一區域的同一學科或一個教研組的范圍內舉行,讓教師從單一封閉的個人研究形式向多維互動的群體研究形式轉變,提高教師科研積極性,有利于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既有教師在課前討論、分析、確定課堂教學的問題和答案,教學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又有課后對教學設計產生效果的分析,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每次上課和評議,都是教師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構思的展示,都是不同觀點不同意見的碰撞。在展示和碰撞中,教師提高了文本解讀能力,激發出教師的智慧火花。在這過程中教師之間的討論、分析、總結,互相取長補短,把同課異構中大家認為最佳的教學方案作為公共教學資源讓大家共享,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校每次“同課異構”活動都要求每位教師參與評議,寫出總結。如果要使自己的評議和總結能切中肯綮,就會促使教師不停地學習各種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掌握思想武器,提高分析水平;促使教師認真備課,認真聽課;促使教師進行思考分析,對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負責任地進行評議。“同課異構”促使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將自己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或他人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并選出最佳教案,用以指導教師今后的教學,從而促使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地提高。
“同課異構”過程中的借鑒分析,幫助教師創造性地生成案例,完善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綜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通過教學和研究的有機結合,切實解決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增強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課異構”活動由實踐向理論升華,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行為水平,幫助教師實現從知識型向創造型、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這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通過教師個人的思考與實踐促使改變教師自己的教學行為,因而促使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教師自身的性格特點、氣質類型、教學經驗、教學水平、審美修養等的不同,會使教師形成比較穩定和成熟的教學方式方法,即教師的教學個性。“同課異構”倡導的就是切合實際、個性張揚、特色鮮明的課堂,它為教師教學個性的展示提供了舞臺。上課時教師各有各的表現:或粗獷、或細膩;或沉穩,或幽默;或嚴謹,或活潑;或簡略直接,或深情婉轉。不同教師的“個性”決定了同課異構的“異”,同課異構的“異”,體現多樣的教學個性。而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與教師的個性息息相關,教師的教學個性發揮到什么程度,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師的教缺少個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因為,“教師的范例,對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2]。而“一個毫無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3]。試想一個教師是細膩的,他的學生怎會不善感?試想一個教師是嚴謹的,他的學生怎會不扎扎實實地學?試想一個老師是幽默的,定會給沉悶的課堂注入活躍的氣氛,他的學生學得輕松而愉快,學習的有效性怎會不提高?
富有個性的教師往往是富有魅力的,即使是一個缺乏學習熱情的學生也會因為一個有個性的教師的感染而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同課異構”中教師通過自己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作用并影響了學生,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促使教師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措施讓自己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項和優點,調動了學生學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組織語文課堂教學,來提高職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綜上所述,“同課異構”活動促使教師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努力改進,充分激發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能動性,使教學活動進入最佳狀態。且“同課異構”兼顧了學生的學習差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了學生學的效益。因此“同課異構”是一種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值得提倡。
[1]陶秋云.推行同課異構,深化校本教研.湖南教育,2005.4.
[2]鄭文斌.烏申斯基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
[3]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