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波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7)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熱仍在持續,對外漢語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仍然很大,但很大一部分對外漢語專業的本科生對于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卻產生了極大的困惑。
目前,對外漢語專業本科學生畢業以后的主要走向有三條:一是選擇留在國內繼續讀研(包括對外漢語教學方向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方向);二是選擇出國留學;三是選擇直接就業(或參加公務員考試)。一般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
在當前的就業情勢下,在國內大學做對外漢語教師幾乎不可能,所以就業的同學一部分去相關的語言培訓機構以及出國做志愿者等與對外漢語相關的工作,其余的從事的是與對外漢語沒有直接關系的工作。
因此,對外漢語專業本科學生的就業形勢總體說來相對復雜。本文力圖就該問題進行研究,從而對有意向直接工作的本科學生提出一些建議,以資借鑒。本研究主要從與對外漢語專業直接相關的工作(即直接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為業的工作)和與對外漢語無直接關系的工作(包括下面提到的中小學語文或英語教師)兩方面展開。
綜合起來看,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可供選擇的就業方向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出國任教,如當漢語國際推廣志愿者;
(二)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近幾年名牌高校的部分畢業生有進入外交部、商務部、文化部等國家部委從事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
(三)留在國內各類學校和三資企業從事各種層次類型的漢語教學和培訓、擔任文秘或其他工作(含涉外工作);
(四)在新聞媒體、出版單位等部門從事新聞采編、翻譯、文學創作等工作;
(五)從事語言機構的對外漢語老師(根據對南京語言培訓機構的調查,這一類老師的工資不是很高,通常有一個底薪,然后根據授課時數來計算;工作不很穩定,有許多大學生或研究生兼職);
(六)自主創業。一些對外漢語本科畢業生在國家對本科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幫扶政策支持下,進行了自主創業。
這五類就業方向大致分成企業(含自主創辦的企業)導向型、教育機構導向型和政府部門(含各類事業單位)導向型三大部分。根據調研的結果來看,教育機構導向型的學生成功就業率相對較低。有人指出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之所以能順利成為對外漢語教師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因為:(一)教育機構的有限性;(二)學歷要求偏高;(三)信息了解不夠全面;(四)學生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弋丹陽《對外漢語本科畢業生就業出路之探索》)。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君諾鼎金公司推出的“密西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赴美漢語教師項目”,為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相當競爭優勢的平臺。對于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特別是重點大學的對外漢語本科生,它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偏倚的(這里的“偏倚”是相對全社會而言的)。因為優秀的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再加上年齡優勢,更有可能在美國從事漢語的中長期教學,因此培訓的投入產出比也更為合理。
南京佳音語言機構和世宗國際語言培訓都是進行漢語及其他語言教學的機構。其中,南京世宗國際語言培訓是南京首家韓國人朱載善(現任韓國順天鄉大學教授)開辦的韓語和漢語培訓機構,是以韓國語和漢語培訓、韓國順天鄉大學留學、網絡培訓、韓國企業就業培訓為主的中國第一個網絡培訓學院,中國最大的韓語培訓學院,以及中國第一個韓國企業培訓基地。學院采取小班化授課方式,每班15人以內,并定期舉行中韓文化交流會,影視欣賞、中韓服裝講解等等,豐富課余時間,提升語言水平。不僅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要求較高,而且對對外漢語教師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
從與對外漢語專業相關的公司和語言機構的訪談中可知:無論是出國做志愿者還是進入國內語言培訓機構,對外漢語專業的本科生不僅要有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教學素質,此外若是擁有較佳的英語水平、掌握一些中華傳統藝術之類的特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國家漢辦副主任胡志平先生認為,“漢語熱”一方面有助于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拓寬就業渠道,但同時,也對對外漢語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他進一步指出:能在國內教留學生的教師,很多很難勝任在國外的教學工作。一方面是教學上無法適應,一方面是缺乏生存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際能力)。由此可知,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夯實基礎知識、技能以外,培養學生生存和交流能力也十分關鍵。
呂必松先生談到師資培訓時,更是指出了對外漢語學生學習與就業的態度問題。他認為“現在的人才觀的唯學歷論還是很主流的。對外漢語本科生在學歷上的競爭力不強。”呂教授談到自己畢業后在“文革”中的經歷,說自己在大學四年中學到的東西并不多,但走上工作崗位后,他努力鉆研,扎根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本科生學歷不高,但是還是可以在工作崗位上慢慢鉆研,好好干,等以后大學聘你去當教授!”因此,想要做好對外漢語方面的工作,下定決心,端正態度是必不可少的。
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很多大學生囿于急于求成的心理而沒能踏踏實實把專業課學習到位。當前想要畢業后直接從事與對外漢語相關工作的學生,專業知識是就業的基礎,因此要扎實學好專業知識。另外,應注重培養自己在中華才藝方面的特長,為增加就業機會增添砝碼。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是將來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保證。開朗的性格、較強的交流與溝通能力以及相關的證書、證明也能為將來就業加分不少。這樣才能隨時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做好應有的準備。
這一部分占就業比例較大,工作也有很多選擇的空間。例如:中小學的語文老師、英語老師,書報雜志編輯、公司文員、高級秘書、外企職員等等。
“摩爾貓貓”是一家以設計優惠券為主要業務的小型企業,該企業負責人之一鐘琦先生結合自身經驗,認為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比較適合秘書、策劃類的工作。因為他們在性格天賦方面較理科學生有一定優勢,發散思維能力強,在設計、規劃等方面應該比較有競爭力。同時,他提出:像對外漢語這種比較有靈活性的專業,不應被專業本身限制。
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或初中擔任英語或漢語教師。訪談中,許多人贊成若有進中小學教書意向的學生應在本科學習階段趁早考取教師資格證等相關證書,讓自己的軟件硬件條件都過硬才能把握住機會。對外漢語專業在本科課程設置中也列有教育學方面的課程,學生可以在這些課程中努力學習教學理論,抓緊培養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握自己的教學特色,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這些都與中小學教師師資培養方式有共通之處。
根據調查結果并結合當今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形勢來看,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脫穎而出,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首先要取得相關的英語證書(最好是拿到全國英語六級證書)以證明自己的英語水平(雖然當今對外漢語教學法對英語等媒介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所限制,但英語等其他語言作為日常的交際工具和教學的必要補充仍擁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所以凡是能證明自己有過硬的外語水平的證書都將對順利就業產生有效的推動作用)。其次,要注意培養搜集辨別市場信息的能力,理性看待各種問題。當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的獲取在每一個行業中均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本專業學生有必要培養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以便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與此同時,信息發布制度的不成熟導致大量虛假信息的存在,學生有必要具備信息的甄別能力,利用所具備的知識、方法論發現虛假信息,切勿為虛假信息蒙蔽,造成誤判。此外,要敢于突破,敢于創新,尋找機會。對于部分有創業傾向且具備響應能力的同學來說,培養敏銳的嗅覺,發現并填補空白領域不失為一條有前途的出路。最后是遵循一句老話:“先就業,再擇業。”當前就業形勢不允許每個學生都找到最理想的工作,所以先找一份工作,等有了著落以后再繼續擇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綜合前兩部分的訪談結果分析,現對解決對外漢語本科畢業生就業難這一問題提幾點指導性建議。
第一,對學校(學院)對外漢語本科課程設置上的建議。
(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校方應開設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進行變式練習,培養對外漢語的教學能力。
(二)增加藝術類選修課程,培養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中華文藝特長。如聲樂、器樂、國畫、書法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為就業提供一份有力支持。
第二,對校方及學院的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
(一)適應人才市場需求,在學科定位中體現培養目標的指向性與多元化,對外漢語專業作為應用型文科,應該走一條在人才市場需求中求靈活、求變化的路子。
(二)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調整就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三)努力為學生尋求實習機會,適時提供就業信息,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契機。
(四)增加社會實踐方法論方面的課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塑造自我的能力。
第三,對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職場規劃和就業準備的建議。
(一)擴大擇業視野,增加選擇空間。面對正在形成的事實,該專業學生應擴大擇業視野,將目光投向與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的其他領域,如前文涉及的信息、權益保障等等領域。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就業壓力,一方面也可促進對外漢語產業鏈的不斷完善。
(二)尋求具有上升空間的崗位,做好長遠規劃。選擇就業進入社會之后,學生不得不面對生存問題。因此,從實際角度考量擇業時有必要考慮該職業的長遠發展,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同時思考這一行當是否存在梯度,是否具有足夠的上升空間,不能僅從興趣方面選擇。若有意向從事對外漢語行業中某些缺乏上升空間的工作,應理性衡量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在該崗位工作的可能的時間長度。
第四,對立志當對外漢語教師的同學的進一步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客觀地分析現實,冷靜思考,有明確的就業定位。告誡自己心態要平和穩定,對于實際工作不要過于理想化,而應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不被輿論所左右。打破地域觀念,不要把就業區域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開闊眼界,完善自身,謀求境外發展的機會。國外對漢語教師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這為對外漢語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二)努力為自己尋求實習機會,盡早鍛煉自己。我們在同機構與公司的訪談中發現,對于應聘者經驗的要求都普遍存在。有些機構需要至少一年的經驗,而學校組織的實習也可以算進去。因崗位的不同需要經驗的年限也不同,例如南京世宗語言培訓需要HSK老師具有至少五年以上經驗。而一些公司也都不同程度的要求應聘者具有從事此類工作的經驗。因此,及早為自己尋找到實習鍛煉的機會對就業有很大幫助。
(三)主動汲取他人的經驗。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積極觀摩對外漢語教學,聽他人(志愿者)介紹對外漢語教學經驗,主動學習他們的優點。另外,應聘語言機構對外漢語教師時,有時會有一個試講內容。應聘者可以選擇在試講前試聽機構其他現任教師的講課,吸取經驗。
(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堅定意志,不輕易放棄。良好的狀態、過硬的心理素質是成功就業的必要條件。
總而言之,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面對對外漢語持續升溫的局面,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更應該把握機遇,在這個行業中給自己做好定位。除了漢語教師工作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工作被創造出來。如何將自己變成多面手,增強競爭力,更好地體現自身復合型優勢,應是每一個同學和整個社會都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1] 王妹妹,洪思思,何聰.淺談對外漢語專業的就業形勢[J].理論觀察,2007(04).
[2] 弋丹陽.對外漢語本科畢業生就業出路之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9/S2.
[3] 馬洪波;楊冬梅.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探索與實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4] 方玲波.關于高校美育教育的現實思考[J].前沿,2012(07).
[5]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6] 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