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職前教育的必要環節,也是綜合反映師范院校整體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成功的教育實習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教師技能,而且對學生了解教育實際、鞏固專業思想、培養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高職院校全面落實畢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精神,以特色辦學為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高度重視師范生教育實習工作,根據高職教育特點,深入開展教育實習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實習中存在一些問題。
隨著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的發展,市場經濟和小學“應試教育化”對教育實習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使教育實習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難,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師范院校畢業生的多元化就業方向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現在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有的學生想去當老師,有的學生不愿當老師的或當不成教師。教育實習是師范生整個師范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想當老師的畢業生自然無心對待教育實習,而且包括平時在學校師范技能的訓練上以及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的學習上也沒有認真對待,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師范院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
(二)小學、公立幼兒園對教育實習不支持。
小學、公立幼兒園不支持教育實習主要表現為不愿意接納實習生實習,或者接收了實習生不給予具體的實習指導,其主要原因是:
1.師范院校與小學的關系逐漸疏遠
由于擴招導致了師范院校和當地教育局生源競爭,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不認可師范教育實習是它的職責和義務,而且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正式獲得上級部門所賦予的指導教育實習的權利。自然小學、幼兒園也就沒有指導教育實習的任務,還有實習單位也沒有從指導教育實習中得到實際的利益等等,使得原本合作的關系逐漸疏遠甚至僵化。
2.實習經費嚴重不足,缺乏保障性
教育實習需要有充足的經費作保障,因為教育實習要建設基地并給實習基地指導費,要安置實習生的食宿,要給教學單位的指導教師一定的費用,這些費用在實習生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也在不斷增加。我院在2004年以前由教育行政部門調撥的實習經費是每生每周40元,這些經費不能足夠支付教師的指導費及實習學生吃、住、用等一系列支出。但目前教育行政部門不再調撥實習經費,致使師范院校無法給實習單位任何實習經費。有的實習單位還要貼錢貼力,無償幫助師范院校指導教育實習。師范院校實習生數量龐大,是過去的好幾倍,一般的學校是很難妥善安排實習生的飲食、起居、辦公。即使實習單位能安排下來,也要無償地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也正是小學、幼兒園不愿接納教育實習生的又一原因。
3.師范院校實習生的素質差
師范院校自從擴招以來,學生的素質就參差不齊,又由于學生的就業意向的多元化,所以有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地學好師范教育的理論,更沒有扎實地練好教師基本技能。素質差的學生來到實習單位不能有效開展實習工作,所以有的實習單位要么一口拒絕接納實習生,要么不讓實習生參與聽課上課,也不讓他們參與班主任教育實習,生怕他們會弄巧成拙。
(三)教育實習指導工作不足。
在教育實習期間,除了由各實習基地任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外,各師范學校都指派指導教師指導實習工作,這樣做對提高實習質量大有好處。但在指導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1)指派的指導教師太少,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尤其不能進行上課前的心理輔導和學生第一次上課前的試講指導,實習生第一次上課的效果受到影響。實習生上課后,指導教師不能及時聽課,無法一一給予指導和評價。(2)有些教師知識面較窄,只限于某一學科,而對其他學科的教學無法予以指導。(3)有少數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不能給實習生以有效的指導。(4)有的教師沒有指導實習經驗,實習安排不夠周密。
(四)對學生實習考評不嚴格,沒有建立多元化、科學化的評價機制
在實習中,有的學生不去實習,有的沒有認真實習,有的實習成績不合格,但由于欠缺相應的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對那些實習不合格的實習生也沒有相應的教育措施,導致教育實習每況愈下。甚至有的實習生在分散實習階段不參加實習干脆到某個單位蓋一個章就了事。這樣嚴重影響師范院校的師資的培養,同樣,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效果也無法得到檢驗和考核,這樣無形中降低了實習的效果。
教育實習是師范生成長為一個合格老師的最關鍵的一步,所以我們一定要抓好這一步,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結合這幾年的實習指導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一)師范院校對學生實行分流實習
師范院校應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將實習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教育實習,另一類非教育實習。教育實習安排實習生到小學、幼兒園實習。非教育實習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讓他們自愿選擇實習的單位。這樣既減輕了教育實習指導的負擔,減輕了實習單位接納實習生實習的壓力,同時也更有利于思想統一和集中管理。
(二)調整師范院校與實習地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實習學校的利益關系
教育實習真正有效的運行,應該建立在師范院校和實習學校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上。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師范院校實習經費,實習基地老師來師范院校進修給予優惠,比如提供住宿和提供餐費補助。同時實習學校提供一些實習必備的辦公設施、用品和住宿。師范院校實習指導老師和實習學校教師可以開展合作、交流,組成研究團體。這樣他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研究當前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師范院校和實習基地可以通過座談會、講座、網絡博客等方式進行多渠道的溝通促進雙方教育科研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建立嚴格、科學的考評機制。
改進對指導教師、實習生的考評方式,實施新的激勵措施,是當務之急。機制能約束人,機制能確保工作的成效。不同實習地點困難不同,無法統一衡量工作量,指導效果的評價機制不完善,也就無從考證實習指導的業績,這樣挫傷了實習指導老師的工作的積極性。實習生實習成績缺乏科學的、規范的、全面的、統一的標準,所以給學生評成績只靠印象,這樣就挫傷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我們要制定出科學、細致、規范、可行的評價標準,鑒別出優秀、合格、不合格的實習生,給予恰當的獎懲,這樣才能引起下屆實習生對實習的重視。
(四)夯實基礎,注重加強教育實習的前期準備
師范生應該從入校開始就進入教師角色,進行教育實習的準備。對于教育實習而言,做好前期準備最重要的是應著眼于教育類課程的合理設計和教育技能技巧的嚴格訓練,以提高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實現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的統一。因此,師范院校首先必須開齊、開夠、開好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教育教學基本理論課,加強學生的教育教學理論功底。同時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可以開設“教育研究方法”、“師生溝通藝術”、實習指導或職業指導等教育類選修課程系列,并規定每位師范生必選門數。第三,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活動,包括到實習基地去觀摩、見習、調查以及開講座、討論會和模擬課堂等,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第四,加強微格教學和說課的訓練,以提高學生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五)增加經費投入,多方籌措實習經費
經費問題是當前實習工作的最大難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實習工作就無法開展。要增加實習經費投入,多方籌措實習經費,并實行“統一計劃、專款專用、量入為出”的使用原則,超支部分由教學單位解決,從政策與制度上保證其有效使用。首先要爭取高師院校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扶持,爭取能從財政上劃出一塊教育實習專項經費,努力增加教育實習經費在整個學校經費中的比例。其次,應開源節流,一方面是實行“國家撥一點,地方給一點,學校出一點”的多方集資辦法,充實實習經費,促使實習經費的穩步增長;另一方面是爭取得到實習學校的理解,使實習學校少收費或不收費。再次,可以組織一些有償性的社會服務,比如家教、教育調查、教育研究等,這些項目本身就屬于教育實習內容的一部分,既可以使實習生受到實際鍛煉,又可以減輕實習時的經濟負擔。
(六)豐富實習內容,改革實習模式
為了適應人才市場和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師范院校應立足現狀,因地制宜,根據學校的性質、培養目標、師資狀況以及師范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采取適合于本校特色的教育實習內容與形式。教育實習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應重視教育見習、模擬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教育調查、教研室組織工作等,使各種實習內容相互結合,通過不同的教育實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育實習的形式也應多樣化,除了采取傳統的高師教育實習形式外,還應采取如集中蹲點實習、分散實習、全委托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另外,還可開辟教育實習與社會調查相結合、教育實習與社會服務相結合、教育實習與畢業預分配相結合、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相結合、教育實習與完成某部門的科研或工作任務相結合的新天地,從而全面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高職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工作正向著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我們相信,只有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強技能的教育師資,使之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