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霞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散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既是教學的核心之一,也是教學考核的重點之一。傳統的散文教學長期沿用孤立、靜止的分析方法,教師習慣于從字、詞、句到段落結構、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加之散文閱讀受應試教育的干擾,從閱讀的順序到閱讀的結果,著力關注的都是文本的細節,忽視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忽視對散文蘊含的深刻思想和豐厚內涵的整體感悟,呈現出碎片化、膚淺化、刻板化的弊端,這樣的閱讀不利于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而整體閱讀觀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課文側重整體把握、整體理解的一種教學理念。整體閱讀觀與散文本質相契合,對散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和指導價值,將為散文閱讀教學開拓一個新的視角與空間。
筆者擬從以下兩點分別闡述:
第一,整體閱讀教學觀的內涵。整體閱讀教學觀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側重對文本整體把握、整體理解的一種教學理念。表現在具體的教學上,它強調教學的整體意識、全局觀念,重熏陶、重體悟、重思考、重探究,在落實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保證教學目的的可實現性。因此,整體閱讀理論從根本上避免教師“滿堂灌”和“大放羊”兩種極端;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特殊性,避免條分縷析,碎片式的解剖,注重閱讀對學生的熏陶,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豐富的情感,發展學生健全的認知結構。教學過程有通盤考慮,教學設計有總體框架設計,教學內容有整體性認識。在整體教學觀下,形成了諸如“整體感知”、“感悟”、“頓悟”、“體驗”、“領會”等閱讀術語。
第二,整體閱讀教學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點:1.注重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和把握。整體閱讀教學觀從文本的整體性出發,把文本看作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藝術生命,強調閱讀應該建立在整體意識之上,實現對文本的整體觀照,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內容與形式,注重文本局部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關注文本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血肉聯系。[1]2.強調整體和部分的有機結合。整體閱讀教學觀要求把文章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分析。 立足于對文章的整體觀照,把文章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考察、解析。3.強調閱讀主體的個性體驗。整體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獨到理解和情感體驗,凸現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開展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交流,從而激活舊知,喚醒情感,訓練方法,培養能力,建構新知,完善自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鑒于中學教學的實際,本文對散文定位在狹義的散文概念層面上,即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取材廣泛、筆法靈活、文筆豐富、情文并茂、真實生動反映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的文學樣式。散文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按表達方式和內容的不同,散文可分為記人敘事、寫景狀物、抒情寫意和議論隨筆等。與其他體裁相比散文具有以下特質:取材自由、手法自如、行文自便以及語言自美。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現代散文的豐富和發展,散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已日益突出。文化散文、歷史散文、抒情散文、寫意散文等不同形態的散文出現在中學語文課堂,不僅為中學語文提供了豐富的文本,也使得中學語文教材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趨向的發展而更新,眾多語文教材和讀本徹底實現了從文體為單元向主題為單元的大突破。可以說,快速發展的散文,充當了中學語文教材改革的帶路人,承載了語文教學改革的使命,構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
世紀初先后推出的新課程標準,打破了過去原有的教學理念,帶來了教學觀念的新突破,也對散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課標強調散文教學設計的主體性。教師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的中心不是放在闡釋文本上,而是要通過對散文整體性的把握,重視散文本身,重視學生對文本的反應,通過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文本,產生獨特的個人感悟。2.新課標強調散文教學模式的開放性。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模式要從封閉走向開放,打破傳統教學內容和過程的僵化。散文教學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條分縷析的結構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對作品的整體把握,感知體悟。3.新課標強調散文教學效果的實踐性。新課標更加關注教學效果的實踐性,關注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如何具備發展力和創造力。散文無疑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最佳形式,散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外的延展,通過對課外眾多散文的自讀理解,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誘導學生對周圍的世界進行觀察感知,才能得出自己的獨特的審美感受,才能得到個性化的體驗。
但是審視當前的語文教學,特別是散文教學,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能回避的問題。當前散文教學,主要存在散文教學的碎片化、膚淺化、刻板化三個方面的問題。以膚淺化而言,教師把語文知識的掌握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置其他語文素質的培養于不顧,課堂時間被詞的認知、語法的分析、修辭的辨別所擠占。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閱讀教學的目標局限在解釋和理解 “語義”上,僅僅立足于文章本義的詮釋,把文章的閱讀理解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旨、四特點”的肢解模式中,將豐富的文章內容抽象為很多簡單的概念,使閱讀活動陷入膚淺化。
散文,不同于小說和戲劇,不是通過藝術虛構或者情節沖突來展示故事和塑造人物,而是在敘事或者抒情中,通過作者對自我心靈的內審和追問,融入作者審美的生命和人生感悟,所展示出的作者的人格世界、審美韻致。整體閱讀教學的特征和散文的本質品性深切契合,散文整體閱讀教學因而頗具價值。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散文與整體閱讀觀的契合。表現在這樣幾點:1.散文文體的自由性與整體閱讀觀相契合。散文文體的自由性、非規定性,使碎片化的閱讀難以把握問題特質,只有通過整體閱讀教學,才能把握和領會散文的問題特征,領悟到散文文體的活力和創造性。2.散文題材的廣泛性與整體閱讀觀相契合。散文題材的豐富多變,決定了散文閱讀只有通過整體把握,才能概觀全貌,達到對散文的整體把握。3.散文解讀的多元性與整體閱讀觀相契合。要實現散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必然要尊重學生閱讀的反應,容許不同閱讀的存在,而整體閱讀觀正與此相適應。4.散文美感的特殊性與整體閱讀觀相契合。散文的筆調往往充溢著一種濃厚的情韻和氣氛,獨特的意象和意境,構成散文的美學境界、藝術情韻。只有通過對散文進行整體閱讀和把握,通過心靈的對話,才能在感受作者的凝聚在整個篇章中的情緒、氣韻,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體驗散文獨特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第二,整體閱讀在散文教學中的獨特作用。整體閱讀應用于散文教學,可以突出散文詩性的特質,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鼓勵個性化閱讀,有助于培養創新精神、自由獨立的人格;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意的積極參與,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感,讓學生在熏陶感悟中豐富心靈、提升境界。具體可分為四點:1.突出語體風格,有助于整體語感的增強。2.突出整體情韻,有助于審美情趣的提高。3.突出文體特征,有助于思維力創造性的激發。4.突出價值關懷,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以第4點而言,散文是作者最逼近心靈,展示作者主體世界的藝術。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真誠與虛浮、輕淺與深邃、熾熱與平冷,都與作者的性格和自我相關。散文意義生成與文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表現著深厚的人文精神。整體閱讀教學注重對這些人文因素的挖掘,突出散文的文學性、審美性、生活性、文化性,就是要以文本中精神文化的豐富內涵來熏陶感染學生,充實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散文教學具有整體性、開放性的特點。通過引入整體閱讀結構,可以建構有別于傳統教學形式的散文整體閱讀教學模式。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來談及:
第一,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目標任務。散文整體閱讀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有三:1.重視學生的情意活動,豐富審美情趣。2.重視學生的探究意識,淬礪思維品質。3.重視學生的體驗感悟,激發創造力。以第3點而言,傳統閱讀教學主要是對課文進行解剖式闡釋,很少考慮應采取什么方式使學生對課文產生具有主觀特征的感受、體驗與創造,即重視文本本身各局部而忽視學生對文本的反應。而整體閱讀尊重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高度重視閱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個性化的體驗與感悟,并通過這種情意活動的參與,實現對學生心靈世界的豐富與提升,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產生獨特的個人感悟,實現從文本閱讀到體驗創造的提升。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目的,散文整體閱讀教學至少應培養和發展學生以下五種能力:閱讀感知力、閱讀理解力、閱讀鑒賞力、閱讀遷移力以及閱讀創造力。
第二,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在散文教學中,要克服傳統散文教學的局限,發揮整體教學觀念的優勢,教學設計及教學方式上應遵循這樣幾種基本原則:1.聯系性原則,即在散文教學中,不能“目無全牛”,而要“全牛在胸”,著眼于全文的內容、脈絡、構架、主旨、特點這些篇章上的宏觀認識,注意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局部與局部的聯系、局部與整體的聯系。2.主導性原則,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堅持認清主旨,把握散文的主導傾向,辨清主次,分別輕重,區別表象與本質。3.合作性原則,即在散文整體教學中,課堂不僅應該是一個優秀教師展示教學藝術的舞臺,更應該是師生之間心靈交融、通過散文創造的意境或表達的情感各自流淌溫情、展示詩意的時空。4.模糊性原則,即教師在散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能力、閱讀創造性,就必然要避免盲目照搬教參資料的做法,更要避免以教參資料作為唯一標準進行評判的簡單做法,而是要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獨立性思考。5.留白性原則,散文整體教學的留白藝術包括教學內容分析上深度與廣度的留有余地,教學方式運用上的惜墨如金,教學方法使用上的收放自如,教學節奏把握上的抑揚頓挫,教學情感調動上的戛然而止,教學過程設計上的游刃自如等等。
第三,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主要策略。要實現散文整體教學的目標,實現散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五種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就必須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講求教學策略,因為教學策略,是方法,更是智慧,是教學藝術的體現,具體有以下四點:1.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切入策略,包括從線索、文眼、關鍵句、情感基調四方面入手,來把握整體。2.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解讀策略,包括朗讀、提問、解讀、分析、品味等多種解讀策略,這些策略在具體實踐中,常常是綜合起來使用,很難將其截然分開。不同的教學策略,應用在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散文教學中,可以強化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實現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目的。3.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拓展策略,散文教學的有效拓展延伸可從語言品味處、從情境遷移處、從問題生成處、從情感體驗處、從感悟挖掘主題處、從文本空白懸念處進行。散文整體教學的拓展,體現在由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的拓展、由自我體驗向自我超越的拓展、由情感體驗向理性分析拓展三個方面。4.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評價策略。散文教學的評價應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方面進行,重視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不以考試分數作為惟一的評價依據。倡導評價方式多元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的教學步驟。《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整體上把握內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情感”。 因此,散文閱讀教學的操作過程可以實施這樣幾個流程:閱讀預期→整體感知→品讀研習→整合反饋→拓展延伸。以“品讀研習”而言,這個階段是整個閱讀教學的關鍵,品析文本,通過重點品味文本語言,具體探討關鍵問題,感悟語言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仔細體味課文的內在性的精神聯系,領悟文本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對審美話語層、藝術意象層、藝術意蘊層這三個層面的透視,宜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而達到品文而悟道,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第五,散文整體閱讀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散文整體閱讀教學尚有些問題需要注意:1.要正確把握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即既對散文文本進行整體感悟和理解,也要對文本細節進行揣摩和品味。2.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單一性,散文教學本身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要在堅持整體閱讀教學的思想前提下,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教育對象、不同學習任務建構與實施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3.教學設計中的整與分,提倡把散文作為整體來教,但并不意味著要一次性把課文教完,而是要講求連貫性、次序性,采取分課時、分部分進行教學。分課時、分部分教學中還要注意使用精讀和略讀相結合的兩種方法。4.教學實踐中的引導與啟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按照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在實施整體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放在第一位,對學生的引導,要設計極具討論價值的問題,力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批判意識等思維品質。
建立在中外理論基礎之上的整體閱讀教學理論吸收了優良的教學經驗,避除了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符合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本文通過探索分析散文整體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策略,對散文閱讀做出了符合閱讀心理發展規律的總結。誠然,每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寶,都有其特定內涵和相對的長短優劣。整體閱讀教學是比較優秀的教學理念,但是也不是解決一切教學問題的萬能鑰匙。散文整體教學并不否定排斥其他的教學方式方法,整體閱讀觀應該是成為一個教學前提準則和教學思維品質,在此燭照下實現散文教學的最優化,相時相機靈活恰當運用其他方法,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如何克服整體教學的局限性,汲取其他教學方式之長,科學有效地綜合使用,實現新課程標準下散文教學的新目標,進一步提高散文教學的質量,在教學實踐上,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努力,總結完善。
[1] 王榮生.對“整體感知”“整體把握”的感知和把握[J].語文學習,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