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基毅 凌均衛 何嘯峰
(南華大學 船山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近幾年來,強調大學的辦學特色已成為高教界最熱門的話題,經過多層次多渠道的討論,應該說大學需要有特色已不成問題。但從我國大學目前的狀況考察,不僅真正意義上有特色的大學不多,而且趨同的趨勢似乎仍在蔓延。21世紀以來,地方高校在“做大、做強、追趕一流”的浪潮拍打下,迷失了自身的辦學方向,盲目追求“大型化、綜合性、高水平”,出現了盲目改名風、升格風、申碩申博風等不健康的發展趨勢。我們在《獨立學院辦學特色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的研討過程中,深感對辦學特色幾個基本問題進行理論思考的必要性。這些基本問題是:特色與辦學特色概念的解讀;提高對高校突出辦學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特色辦學的自覺性;高校辦學特色選項的方向和目標;高校辦學特色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本文以高等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為依據,借鑒參照國內外高校特色化辦學的經驗,以高校辦學特色選項的方向和目標為重點,對辦學特色基本問題進行理論思考。
當今時代競爭日趨激烈,所有的企業、公司無不以“創建特色”為行動口號和奮斗目標,大學亦然。何謂特色?通常對“特色”的解釋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超。”多年以來,我們的大學都在喊辦出特色,可是,實際上卻只見盲目攀升或轉型,而少見特色鮮明的大學涌現。所以,對大學特色作進一步探討,仍然有其必要性。
特色,指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是一種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品質和特征。大學特色,是大學彰顯學校的個性,有別于其他大學獨特的風貌,是外界識別大學的符號。大學存在的空間和地域往往成為形成特色的一個重要條件。大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機構,其“特色”的內涵要素有其特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大學“特色”的形成過程到最終凸顯出來,也有其特殊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一所真正有特色優勢的高水平大學的創建,雖不是遙不可及,但也非一蹴而就,沒有若干年乃至數十年的艱辛努力和精心打造是形成不了的。
從定義的界定來看,大學的辦學特色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傳承并被社會公認的、獨特的和富有開創性的辦學特征和個性風貌。這種辦學特征和個性風貌在一定的時期或范圍內形成了別的學校難以企及的比較優勢,確定了學校的地位和影響。具體表現在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學科專業、教師隊伍、課程設置、科學研究及校園文化等方面。每所大學都有不同于其他學校的方面,但并不一定都能算得上是特色,只有那些經過長期辦學實踐累積和檢驗,對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具有顯著作用,同時又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才可以稱其為辦學特色。它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1)獨特性或創新性。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或“人有我特”的特征。(2)公認性。即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而不是孤芳自賞、自我評價。(3)穩定性。它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積淀的。持續而穩定的辦學特征,絕不是偶然現象或短期效應。(4)發展性。辦學特色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總結,更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外部辦學環境的改變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句話,辦學特色是“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得到公認”。
2.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調查結果顯示,長春地區女性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病率為12.59%(180/1 430)。亞臨床甲減人群年齡、BMI、TG、及LDL-C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辦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特色。中國現代大學誕生一個多世紀以來,在發展路徑和辦學模式上一直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模仿和借鑒,最早學習歐洲和日本,新中國成立之后模仿前蘇聯,改革開放以來轉向借鑒美國。自夸美鈕斯創立班級教學形式以來,大學一直沿用“三階段”和“三中心”的教學模式。但大學的“三階段”和“三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進入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無論從理論或是實踐看,都亟待改革與創新。而且,這種改革與創新,不能只在原來模式上的修修補補,必須有根本性的突破。
6.地域特色。地域特色表現在地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特色,大學特色的選定與創建,不可不充分考慮到地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及特點。對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大學,思考與顧及的地域范圍是不同的,國家的重點大學,首先要思考和顧及的是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其次要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地方高校辦學特色應該主要體現地方特色,即體現區域經濟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體現區域經濟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體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綜合要求。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辦出特色所應依托的重要基礎。
2.發展定位特色。高校的準確定位是高校“差異化”發展的關鍵,發展定位的要素包括層級、類型和服務面向等。我國高校現分為一本、二本、三本、專科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大體上劃分為5個層級;關于高校類型的劃分,從學科專業的涵蓋角度,分為綜合性大學、單科性院校;從學術水平角度,分為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院校和職業技術型院校。關于高校的服務面向有兩層含義,一是地域面向,二是行業面向。按理,發展定位特色是不難確認的。但辦學的急功近利、盲目攀升意識,是目前實現發展定位特色的主要障礙。
如前所述,大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機構,其“特色”的內涵要素有其特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大學特色的這一“特點”,為我們在思考、選擇、創建、發展本校的辦學特色時,提供了特色選項的多樣性。這里,我們從幾個大的方面舉例論述選項的多樣性。
根據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態,為避免我國高等教育曾經多次發生過的大折騰而造成的大起大落,我們認為目前要特別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從國家方面講,盡快出臺關于高等學校的系統而科學的定量分類標準,并依據國情和教育規律大體明確各級各類高校的發展比例,對各級各類高校在人才培養層級上明確分工,并保持相對穩定;從高校自身方面講,要克服前幾年盲目攀升的傾向,把科學定位及創建特色作為第一要務,立足現處的層級類型,真正辦出學校的特色,使學校位于同類學校的前列,切忌繼續盲目“攀比”。
一是加大了抗旱的指導力度。國家防總、水利部先后派出33個工作組深入旱區,積極配合地方黨委、政府做好抗旱救災工作。其中3位部領導帶領3個工作組分赴云南、貴州、廣西等重災區加強對抗旱工作的指導。
專有知識成員比例被定義為CPIKN中專有知識成員數量占CPIKN成員總數量的比例。進一步,專有知識成員比例
1.辦學理念特色。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辦學的最頂層設計,是一所學校最核心的理想與信念,是“辦成什么樣的學校、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的最精練的表達,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特色的核心標志。辦學理念的形成、提出、傳承到成為一茬又一茬師生的共識和行動的過程,是學校領導人,特別是校長教育教學思想、辦學智慧和水平體現與踐行的過程。一位好的校長,無不把辦學理念的提出或傳承銘記于心,并身體力行。
自2000年以來,一些高校通過自我擴張的方式,不斷增加學科門類,朝多科性、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一時間形成風氣:大批專科升本科,一些本有特色的專科學校消失了;一般本科向碩士、博士點攀,最終形成千校一面的辦學局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我國至今還沒有一個關于高等學校系統而科學的定量分類分層指標體系,引領各級各類高校科學定位,自主發展;二是各級各類大學實行行政級別制度。這兩個原因湊在一起,“因而各高校還難以準確了解本校所屬類型,更容易造成部分學校在定位上存在攀高、求大、求全、尚名、逐利、趨同等傾向和現象”[2]。
5.文化特色。大學文化涵蓋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如果將各文化要素之間的關系看作同心圓的各個層次,那么精神文化就處于同心圓的核心,其次是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最外層是形象文化。處于核心位置的精神文化對外層的文化要素具有指導和輻射作用。一所大學文化特色的形成,不外是在這幾個層面的具體化并分別選擇突破口。我國大學在行為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偏向,行政化和官僚化的管理體制的變革是最大的難題,績效考核機制和學術考核指標的量化是最嚴重的偏向,不僅直接導致急功近利、輕教學重科研,而且是引發行為輕浮、學術腐敗的重要原因。
3.學科專業特色。學科專業特色是高校特色的核心。一流的大學必定有一流的學科專業,一定有該校培養出來的該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杰出人才。東華大學校長徐明稚說:“資源總是有限的,任何大學不可能在所有學科上都是一流,但是只要選好方向,集中力量,我們就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學科或一些學科的某些方向上爭創一流。”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使東華大學在特色學科發展中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就其綜合實力講它比不上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大學,但是該校紡織學科群的實力在全國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3]
劍橋大學校長艾莉森·F.理查德在談到上海交通大學對世界大學排名時指出,我們在“衡量一個學術機構的優劣時,論文引用率和諾貝爾獎得主人數只占考慮因素的很小一部分,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被認可為著名大學的高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都有明顯、突出的個性,很難讓人用一種普通的方式對它們進行排序”。這說明國外大學,甚至是我們心中的世界一流大學,最突出的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明顯、突出的個性”。只有抓住大學的共同點,并抓住一流大學之間的“各不相同”和“明顯、突出的個性”,才可能抓住一流大學的本質特征。深入不到大學的本質,看不到國外大學之所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原因,而只是從形式上來定義世界一流大學,實在是有點舍本求末了。[1]
趣味個性互動抽獎是將微門戶大廳與抽獎平臺相結合,在活動抽獎前,活動主持人可以讓讀者發送一段自己在圖書館讀書或參與活動相關的文字、照片、語音等,平臺自動將讀者的微信號導入抽獎池,參與抽獎。方式趣味,讀者掌握極大的主動權,提高活動氣氛。此方式在圖創年會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帶動了年會“高”、“嗨”、“翻”的活動氣氛,每一輪抽獎,迎來了年會的氣氛高潮!
3) 控制段表示數據的字節數,在通用板卡向分油機板卡的數據發送中,LED狀態指示的數據以及LCD顯示數據是包含在一個數據報文中的,其中液晶顯示為20個字符用ASCII碼表示,每個字符占用一個字節,另加顯示的第幾行占用一個字節,10只LED狀態指示占用一個字節,因此控制段此時為22個字節。
7.行業特色。經濟社會生活的行業性內涵,決定了高等教育的行業性特點,即高校必定還會有自己主要的行業歸屬。因此,大學特色的創建必須認識和把握自己歸屬的行業特色,依托行業,加強特色學科專業建設。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原具行業特色的高校一部分歸國家教育部直屬外,絕大多數已與原屬行業脫鉤而歸屬省(市)管理。對轉制的原有行業特色的高校而言,最可怕的是“特色迷失”,丟失自身優勢;最需要的是繼續強化特色,發展自身優勢。
8.在四大功能中“以優勢創特色”。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基本認同大學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四種功能。每所大學的主客觀條件不同,基礎各異,只能根據自身的優勢來發展自身的特色,即以優勢創特色。一是在四大功能中選擇自身的優勢功能;二是在優勢功能中選擇自身的優勢專業方向或服務面向。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大學如何在實現四大功能中體現其優勢,在某一方面的某個領域彰顯其作用,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學特色追求的目標。
從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首先,大學特色對大學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特色意識是辦好大學的重要觀念;其次,大學特色有其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一所大學的特色,可分為綜合性特色與單項性特色。綜合性特色帶動單項性特色,單項性特色促進綜合性特色,二者相得益彰。圍繞綜合性特色創建幾乎涉及大學辦學的方方面面,包括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目標定位、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校園文化等,這方方面面既是彰顯與發展學科專業特色的綜合性前提和基礎,又可作為學校單項特色來凸現;最后,大學的本質功能決定了大學特色的核心表現為學科專業特色,一流的大學必有一流的學科專業,創建特色首先要創建自己學科專業的優勢與特色。
根據對大學特色的上述討論和思考,在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的階段下,一所大學要創建和發展自身的特色,最重要的是以“創新思維”求“創新作為”來確定特色的選點和定位。以大學特色的核心學科專業特色的選擇為例,顯然不能只盯住傳統學科專業或目前的熱門學科專業,而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科技發展的態勢,或在傳統學科專業上開拓新的發展方向,或創立新的交叉學科專業,敢于創新,敢為人先,在新興學科專業上作開創性的發展。綜合性特色的定位選點是這樣,單項性特色的創建更是如此。例如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突破傳統的培養模式,探索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瓶頸。如能在這方面創造自身的特色,將是辦學的極大成功。創新型人才培養,必定要求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事實上,現今時代的人才培養,不僅要重新審視“教什么、學什么”,更要重新審視“怎么教、怎么學”,這為當今大學辦學特色的創建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與實施領域。
我們認為,前一時期我國高校在大變革、大發展中實現了大重組。除了進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之外,絕大多數高校可以說基本上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應該說所謂正在失去特色或亟待尋求辦學的特色之路者,也就是這些處于同一起跑線的高校。可以預言,在未來的“賽跑”和競爭中,贏者將是那些以特色在現處的層次和類型中“創一流”的高校,而非那些在層次和類型上繼續盲目攀高的高校。我們不排除確有潛力的高校以繼續攀升(升格)取勝,即便如此,那也必須更有特色,但絕大多數高校則必定走“以特色創一流”之路。
[1]何超.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制度創新是關鍵[N].中國教育報,2007-4-10(3).
[2]盧鐵城.科學定位及特色創建乃大學要務[N].中國教育報,2008-1-14(5).
[3]凌均衛,李憶華,李立生.大學理念—認知與踐行[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