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群 徐長文 劉誠悅
(東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推薦優秀共青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以下簡稱“推優”),是黨賦予共青團組織的一項光榮任務,是落實高校黨建帶團建的具體體現,也是基層團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途徑。《中組部、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做好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28周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發展團員入黨一般應經過團組織推薦?!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優秀團員的培養,認真做好推薦優秀共青團員入黨工作,要堅持黨建帶團建把加強團的建設作為高校黨建的重要任務?!苯陙?,隨著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以及校園學生生活環境的改變,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發生了諸多變化,這給新形勢下做好推優入黨工作帶來了新的研究課題。
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各級團組織一定要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把廣大青年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黨的任務努力奮斗,保證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2]中國共產黨需要不斷地吸收一批又一批優秀團員青年入黨,來帶領廣大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1.“推優”工作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通過深入開展“推優”工作,進一步在大學生中樹立典型,培養先進,從而建成一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黨、團青年骨干隊伍,影響并帶動大批學生團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培養造就更多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這樣,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黨的目標才能實現??傊?,做好“推優”工作是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及事業建設的迫切需要。
2.“推優”工作是團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有效途徑。
推薦優秀共青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一方面培養造就了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實了黨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廣大團員青年的政治熱情,增強了共青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高校團員青年中開展“推優”工作,有助于提高廣大學生團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團組織在發展黨員過程中的地位,有效促進了高校共青團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
3.“推優”工作是黨、團聯動建設的切入點。
高校作為培養黨和國家需求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陣地,更應重視推薦大學生中的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把“推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充分發揮團組織的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這既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需要,又是高校團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通過深入開展“推優”工作,可以更好地實現黨團組織的無縫對接。
“推優”工作是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巴苾灐惫ぷ魇且豁椣到y工程,應遵循“自下而上”、“黨團銜接”的原則,嚴格“推優”程序,確?!巴苾灐辟|量。我校黨團組織對落實黨建帶團建、做好“推優”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推優”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情況,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部分學生團員對“推優”入黨工作不夠重視。
當前,大多數大學生團員在思想上積極上進,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著很強的認同感,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也有部分團員對“推優”工作認識不足,對“推優”條件和程序缺乏了解,認為“推優”只是一種形式,走走過場,重視不夠。這就導致很多團員對待“推優”態度冷漠,民主評議過程中產生隨意情緒,直接影響了“推優”的質量。
2.基層團干部業務素質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負責“推優”工作的基層團支部書記缺乏必要的工作培訓和實踐鍛煉,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不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推優”工作程序的有序進行、實際成效和團員對“推優”工作的認可。另外,基層團干部對“推優”工作前期準備不充分,對“推優”政策宣傳不到位,也是廣大團員對于自己在“推優”過程中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沒有充分認識的主要原因。
3.“推優”機制不完善,“推優”程序不規范。。
“推優”工作是一種面向全體團員的公開化活動,每一名符合條件的團員都應有同等機會參與評選。有些基層團組織的“推優”工作缺乏廣泛性,由相關教師或黨支部委員會直接確定“推優”對象,使“推優”工作失去了群眾基礎;有些為了體現公平,只采取簡單投票的辦法進行評選,最終把“推優”變成了“選優”;有些在“推優”對象的評選上只進行民主評議,沒有民意測評環節,許多團員礙于面子或怕得罪人而不敢說真話,造成“推優”結果缺乏真實性;有些基層黨組織在“推優”過程中先確定培養對象,只是在整理發展對象的有關材料時才讓團組織負責人簽字、蓋章,致使“推優”工作程序顛倒?!巴苾灐惫ぷ魇且环N制度化的機制,有著規范化的程序,但目前的“推優”工作卻存在標準模糊、彈性過大、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
4.缺乏量化考核的評價體系。
目前的“推優”標準較為籠統,缺乏系統的、多面的“推優”評價標準,造成評價偏重于學生成績,很難把發展較全面,能為班級作出較大貢獻的學生推選出來。而那些學習成績好、人緣好、不參與班級工作的學生卻很容易被推選出來,對考察對象缺乏客觀真實的全面評價,不利于調動表現突出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對不關心班級榮譽的學生也起不到鞭策作用。
5.黨、團結合不夠緊密,“推優”工作育人效果不足。
“推優”工作中黨團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很好地形成團組織積極推、黨組織主動接的良好工作局面。大部分基層團組織把“推優”理解為把優秀的團員推薦給黨組織就結束了,一經推優后,教育管理工作就由黨組織負責了;一些基層團組織搞突擊“推優”,不注重平時的考察、培養,較大程度上存在著重推薦輕培養的現象,違背了“推優”的初衷。
如何做好高校團員“推優”工作,保障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是擺在高校共青團組織面前的重要課題。針對我校基層團組織推優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創新推優方法,增強“推優”的公正性,充分發揮“推優”工作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1.重視前期教育,強化思想引領,體現育人功能。
高校團組織在開展“推優”工作時,必須把對學生團員的培養教育放在首位,加大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推優”工作的育人功能。在現有基礎上,一是保障思想匯報制度,及時了解培養對象的思想動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二是在團日活動中加大對培養對象的引導和教育,通過活動來增強培養對象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們的全面素質;三是加強基層團干部崗前教育與培訓,使其在開展工作時,能夠有據可依,遵照執行。
2.加強“推優”工作宣傳,做到推優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向廣大團員宣傳“推優”工作的意義,明確“推優”工作是團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增強團員意識,從思想上保證“推優”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蟮让襟w作用,開辟“推優”工作專欄,使“推優”政策、程序人人知曉,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參與度。在申請入黨人員中進一步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和培訓活動,夯實“推優”對象的思想基礎,使“推優”理念真正走入廣大團員的生活中。
3.實行量化考核標準,提高“推優”科學性。
目前高校共青團組織可以參照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建立科學的團員評價體系。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全面記錄大學生在校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平臺,它從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術培訓與其他等六個方面,全面展示了每個青年團員在大學期間成長進步的每一步[3]。團組織可以結合這樣一個平臺,從多方面量化對團員的考評指標,使優秀團員的標準更具操作性,變單純的“重結果”為“過程與結果并重”,從而推動推優工作的科學化,堅持公開、公正與公平的原則,創新評議方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團員評價體系。
4.做到黨、團同步,保證“推優”工作銜接。
一是做好計劃同步,團組織每學期向黨組織推薦發展對象的時間,需在黨組織制訂發展計劃之前;二是做好培養教育和考察同步,黨團組織密切合作,對推薦對象進行教育,共同擔負培養考察的責任,形成綜合考察意見;三是做好推薦和接納同步,按照黨組織的要求開展“推優”工作,經黨組織研究確定為發展對象,對超過一年未被吸收入黨的推薦對象,團組織要進一步地培養考核和重新推薦。
5.創新基層團組織形式,擴大“育優”的環境。
一直以來,各高校都是以教學班為基礎的傳統團支部進行“推優”工作的開展。但在新形勢下,傳統意義上的班團概念和工作模式需要改進和完善,高校應把“推優”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創新基層團組織形式上,擴大“育優”環境,嘗試成立適合對“推優”對象進行考察和培養的基層團支部,如:以院校學生會為依托成立學生會團支部、以學生社團為依托成立社團團支部、以科研課題組為依托成立實驗室團支部、以教學實習和就業見習基地為依托成立流動團支部等,對傳統團組織形式形成有益的補充。同時在工作載體和活動設計上注重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以多渠道、多方式的工作手段,增強“推優”對象的實踐能力,鍛煉“推優”對象的意志品質。
6.完善信息反饋機制,構建新形勢和諧校園。
學校各級團組織還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不斷改進“推優”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以便及時掌握反映廣大團員意見和心聲的第一手資料。使“推優”工作堅持群眾路線,不斷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團員青年,進而形成新形勢下團組織“推優”工作秩序井然的局面,為構建和諧校園美好藍圖畫上強有力的一筆。
[1]高榮飛.高等學校共青團組織“推優”工作研究[J].企業導報,2011(8):87.
[2]孟國忠,黃平.新時期加強高校團員“推優”工作的意義及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0(28):157-158.
[3]陳迎紅.創新高校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