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周培可 侯萌萌
(南陽師范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2010級廣播電視新聞學一班,河南 南陽 473000)
對于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影視文化傳媒行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新時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一種文化產業。但同時它也承擔著引導社會文化主流輿論的歷史重任。近年來,各地方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以本土文化資源為依托,把發展影視文化傳媒事業作為提升地區文化形象、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平臺,傳媒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出多元化發展。南陽市的傳媒事業正是如此。
1982年《誰是賢者》的出現可以稱之為南陽“改革劇的改革”,開創了南陽人創作、拍攝影視作品的先河,也標志著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的發展。之后,《小鎮名人》、《繼父》、《張仲景》等膾炙人口的影視劇作相繼問世,使影視文化這門藝術在南陽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的發展生機勃勃。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基于南陽市深厚的文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制作中心成立了起來,僅在南陽城區就有五六家之多。《南陽大會戰》便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之作。就在這一時期,中國電視媒體實現了從完全供給型到創收供給型的新的電視傳媒產業經營的轉變。
1999年電視集團化改革后制播分離的出現,使電視傳媒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在這樣的契機下,一部分民營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成立了起來,也使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時期。特別是近幾年來,像宛都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南陽范美文化傳媒影視公司等一大批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出現,使南陽的文化傳媒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30余年的風風雨雨,經歷從開始的制作中心到后來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呈現出了一些特點。在對其特點作分析時,我們發現各公司的發展都存在一些問題。
近幾年來,在南陽成立的一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其規模都相對較小。在調查中發現,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注冊資本在100—500萬元的占22%,100—50萬的占35%,50萬以下的占43%。可以看出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屬于中小型。大多數傳媒公司以私營為主,其資金來源渠道以銀行貸款為主,政府扶持和社會投資相對較少。這就決定了一些大的制作,這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是難以單獨完成的,限制了其公司業務范圍的擴大。
自主創新可以說是一個公司靈魂動力之所在。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近幾年,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業務范圍從一開始單一的影視劇的制作,已逐步向影視廣告片宣傳片、影視特技、動畫等作品的制作,以及文藝演出、品牌代言、廣告代理等多方面發展。但其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沿用以前制作的套路,缺乏新意,沒有更大的突破,難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對296名南陽普通市民所做問卷調查中,32%的市民難以說出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所創作的作品,甚至有57%的市民對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所創作的作品沒有印象,僅僅有11%的市民能說出名字。原因在于這些傳媒公司的制作缺乏創新,缺少特色。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于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行業的這個概念,大多數南陽的市民都很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在對296名普通市民做的問卷調查中,有43%的市民對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不了解,也不清楚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是做什么的。絕大多數還僅僅認為影視文化傳媒的業務只是影視制作,對于其他業務絲毫不知。可以看出,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對本公司所經營業務的宣傳嚴重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司的發展形成了嚴重的阻礙。
人才可以說在影視文化傳媒行業的發展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南陽文化傳媒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一開始只是由一些愛好者自行發起的,只是屬于業余的愛好。在確定電視傳媒的產業化方向和制播分離改革后,一心投入到影視文化傳媒行業中的人才越來越多。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在人員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缺少專業人才,缺乏管理人才,缺少對人才的技術培訓。由調查可知,傳媒行業從業者缺乏傳媒產業的經營管理缺乏專業化的認識,其技術大都是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缺乏專業的培訓,這就嚴重限制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和規模的擴大。
在市場的作用下,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越來越多地追求高利潤,而缺少對作品的深入發掘。一些作品在形式上奢華,內容上卻空洞無物,華而不實,從而對公司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對自身定位,對南陽文化的認識不深刻,行業內缺乏一定的規范和合理的引導。這就使得公司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作用卻不太明顯。
在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的發展發展過程中,對影視作品的制作,出于成本、技術、人才等多種元素的考慮,基本上都是完全依靠公司的力量完成的。沒有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這就使一些作品的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有雷同,結構單一化,作品的創作難以有大的突破,較大的影視作品項目也難以單獨完成。
中小城市沒有大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速度快,更沒有一線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雄厚的經濟基礎。南陽有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鮮明獨特的文化形態和相對完整的文化構造體系,這也為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視文化傳媒產業奠定了戰略性資源基礎。主要有以下幾點:
1.立根于鄉土特色,創辦農村題材的影視拍攝基地。
中國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生且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農村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能把業務擴展到農村,開發農村市場。創作具有中原鄉土氣息的農村題材影視作品,進行具有農村特色的創意策劃。
2.依托政府實施的“一山一水一臥龍”發展戰略。
近幾年來,南陽市政府推出了“一山一水一臥龍”的發展戰略。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大可依托于此,充分利用南陽獨有的山水風光和楚漢文化資源,創作出與之相應的作品。發展具有南陽特色,與南陽歷史文化相適應的文化傳媒事業。
3.利用紅色旅游,發展“紅色影視”。
南陽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桐柏的葉家大莊、桐柏革命紀念館和鎮平的彭雪楓紀念館都屬于紅色經典。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南陽獨有的“紅色”資源,在南陽的“紅色”文化上面大做影視傳媒文章,開辟出一條獨特的南陽“紅色”影視文化傳媒之路。
南陽市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要依托市場,深刻認識“從群眾來到群眾去”的思想,拓寬資金來源的渠道,爭取政府政策扶持。整合有效資源,或進行兼并收購,或與其他影視文化傳媒公司進行強強聯合。突破自身和地域的限制,逐步擴大公司的規模,擴大影響。
基于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應該以此為契機和動力,著力培養職工的自主創新意識,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和技能比賽,激發員工提高業務能力和開展業務的熱情,從而不斷提高其創新能力和業務水平。特別是在作品的創作上,更應該體現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經典和品牌。這樣既滿足社會需求,更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
人民才是社會的主流,才是根本的消費者。對于大眾消費群體,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要充分意識到它的存在,其公司的業務也更應該向大眾消費群體靠攏,爭取更多的受眾,爭取更大的市場,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某一類業務或在某一地區的發展。公司在提高其作品質量的前提下,更要加大對自身的宣傳和業務推廣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數量龐大的消費群體的認同。公司應立足于影視作品的質量和各項業務的擴展,立足于本市,以此為平臺,依靠地緣的相鄰性和文化的同源性,推動其業務突破地域的限制,把自己的業務推向全國,甚至國際。
就像《天下無賊》里面的一句話:“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對人才競爭可以說是這個世紀最強的競爭。因此人才的引進和對人才的培養,就成為影視文化傳媒行業的重要戰略,也是影視文化傳媒公司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人才的引進,要把好關,著伯樂之眼光,留住真正的“千里馬”。對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專業化、系統化,著力向著公司最有利處、最長遠處培養。
不僅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如此,各個地方也都應該如此,都應立足于地方實際,深入發掘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獨特的地方資源。不僅發展文化影視,更應該發展影視文化。要敢于創新,勇于實踐。開創出自己獨特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華上下幾千年文化成為推動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的助推器;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文化資源和市場合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其轉化為更多的“財富”;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新的時期煥發出新的生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影視文化傳媒事業走得更穩、更快、更遠。
[1]王亞男.地方電視傳媒發展的思考—基于吉林省電視傳媒發展現狀的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
[2]盛云富.發展獨具特色的云南影視文化產業[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9.
[3]孫笑菲.河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地區旅游經濟[J].新聞愛好者,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