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壽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安徽外國語學院 國際經濟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民辦高校的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民辦高校的迅速發展相對應,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民辦高校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對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性。參與學校決策是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
(一)《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06〕31號】(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民辦高校黨組織負責人一般由上級指派同時兼任政府派駐學校的督導專員,加強黨組織的建設。然而部分負責人往往錯誤地把自己置于學校的第三者位置上,沒有完全意識到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應該擁有的政治核心地位,在學校的決策中放棄了應有的權利。
(二)部分學校董事會、行政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為民辦高校黨組織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在民辦高校中開展黨建工作會影響學校行政管理及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對黨組織的介入有一定顧慮”,[1]在思想上不給予支持;缺乏讓黨組織參與決策的機制,即使黨組織負責人可以進入決策機構,由于民辦高校黨組織參與決策的機制不健全,也難以發揮作用,在制度上不給予支持;民辦高校黨組織在參與決策的一些民主活動的過程中,董事會、行政領導不給予一定的行動支持。
(三)部分民辦高校黨組織負責人沒有結合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擺正自己的位置,確定好自己的角色,而是照搬公辦高校黨組織的模式,直接全方位地進入學校管理。這樣,民辦高校黨組織很容易缺位或錯位,各方面關系難以協調好,使參與決策的途徑難以暢通。
民辦高校發展迅速,辦學層次逐步提高,在黨和國家的有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社會環境下,他們的發展仍然具有很廣闊的空間。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民辦高校黨組織的作用,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民辦高校在建立、生存和發展的歷程中,無論是舉辦者、管理者還是廣大黨員,都必須認識到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民辦高校黨組織參與學校決策管理的重要性。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需要。《意見》特別強調民辦高校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引導和督促學校遵守法律法規,參與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支持學校決策機構和校長依法行使職權,督促其依法治教、規范管理。”要求:“黨組織對學校的發展規劃、人事安排、財務預算、基本建設、招生收費等重大事項,提出意見建議,參與研究討論。”由此可見,民辦高校黨組織參與決策管理既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政策的需要,又是規范民辦高校管理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
(二)確保辦學方向,促進健康發展。《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民辦高校及其舉辦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質原則,保證教育質量。”這些法律法規充分明確了我國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和要求與公辦高校一樣,都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須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黨組織參與決策可以促進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學校的落實;確保民辦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則;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這是保證民辦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這樣才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中健康、有序和持續性發展。
(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體現。民辦高校黨組織參與學校決策是“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落實到學校實踐的具體體現,有利于全面推進學校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促進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實訓基地建設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將合理回報與提高教育質量相結合,將適應市場需要與遵循辦學規律相結合;有利于協調民辦高校師生員工和辦學者的利益;有利于在工作中形成和諧協調、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從而不斷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民辦高校黨組織有效參與決策管理工作的難度比公辦高校要大,難度大的原因主要在于: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的體制中董事會和院長的行政權力集中;基層黨組織不健全,黨員民主參與意識性不強;黨組織、董事會、行政領導三者協調機制不完善;黨組織自身認識不夠或者不符合實際情況等。民辦高校黨組織不能完全照搬公辦高校的經驗或體制,只能借鑒公辦高校的成功經驗,從實際出發,適應民辦高校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參與決策管理的原則。民辦高校黨組織因為諸多方面的原因,沒有遵循一定的原則,往往在實踐工作中沒能很好地參與學校決策管理。在參與中要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堅持依法治校的原則,尊重董事會的決策權[2];堅持黨政協調的原則,尊重行政領導的治校權[3];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尊重干部群眾的首創權[4];大事參與、小事不攬原則。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黨員素質。民辦高校機構精干,任務繁重,為了保證學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建設一支有戰斗力的黨員、干部隊伍并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基礎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十分重要[5]。民辦高校黨組織只有提高黨員自身的素質,保證黨員的先進性,才能有效參與學校決策管理。胡錦濤同志指出:“勤奮學習,是共產黨員增強黨性、提高本領、做好工作的前提。”因此,民辦高校黨組織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搞好黨員干部的培訓工作和教育活動,提高干部隊伍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強化黨員的民主參與意識。民辦高校黨組織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學習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前提,加強黨員政治理論學習是提高黨員素質的有效途徑。
(三)加強制度建設,堅持和完善參與決策機制。制度具有相對穩定性、長期性、持續性和保障性,它不會因領導者的更迭而廢止,也不會因領導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民辦高校黨組織要參與決策管理機制,就必須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其參與機制真正落實。
1.黨政交叉融入溝通制度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兩者的行政領導在權力的體現上,前者可能更為突出、權力范圍更大,因此民辦高校黨組織負責人與行政領導的關系尤為重要。密切黨政關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黨政聯席會議,這樣可以將黨政工作統一規劃、統一配合、統一布置、統一檢查,實現黨政工作的和諧統一,避免黨政之間的不協調。二是黨政交叉進入。黨員校長應進入黨委,黨委主要負責人可以兼任相應的行政職務。如安徽外國語學院院長兼任黨委副書記,董事會成員進入黨委。
2.黨委與董事會的溝通協商制度
(1)直接進入董事會參與決策制。幾年來,上海民辦高校黨工委按照中組部和教育部黨組有關文件要求,推動民辦高校大部分黨組織書記依法進入學校董事會,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以及重要人事安排等重大問題的決策,發揮管人、管事中的政治把關作用[6]。部分高校建立了黨委負責人進入董事會的制度,如南京的三江學院通過黨組織領導下的教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代表進入理事會參與學校決策;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副書記直接進入學校理事會;安徽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是學院董事會的副董事長,等等。
(2)間接通過董事會參與決策。針對許多民辦高校黨組織負責人進董事會成為擺設的情況,可以借鑒廣東省的經驗,以制度的形式規定黨組織負責人必須參加董事會和行政例會(但不一定要成為董事),黨組織負責人主要由上級黨組織負責,這樣內部參與和把關作用會更加有效。
3.完善基層參與決策的民主制度
在學校做出重大決策之前,各級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工會、教代會聽取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黨組織在參與決策研究的過程中,各項決策既要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求,又要充分反映教職工的合理建議和要求,這樣決策才能更加科學、民主又切合實際。
學校做出決策后,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不僅要在各自的崗位上帶頭貫徹落實,創造性地工作,而且要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其他教職員工,形成合力,使決策執行暢通無阻。在執行的過程中黨組織要做好監督,建立群眾和學校董事會定期評議制度,把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董事會監督和群眾監督、自下而上監督和自上而下監督結合起來,加大監督力度,提高監督效能。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提醒,督促改進,不能視而不見,任其發展。
[1]朱建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2009,VOL23,(1):67-69.
[2][3][4]宋斌.民辦高校黨組織參與決策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9,VOL9,(4):13-16.
[5]第二屆全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討會在上海召開[R].思想教育研究,2002,(8):31-34.
[6]楊月明,尹福會.民辦高校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芻議[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9.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