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娟
(漳州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漳州 363000)
職業學校是培養具有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各種實用型人才的學校。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在教學課時安排上,專業科課時相對較多,文化基礎課時相對較少。因而,學生的課外閱讀便顯得重要且必不可少。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最佳補充方式,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多高,沒有課外閱讀的配合,就不可能獲得較大的成效。語文教學的實踐一再證明,凡是課外閱讀組織引導得好的,語文教學效率就高,成效就大。學生個人語文學習實踐也證明,凡是課外書讀得多的,語文能力提高就快,學習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說,只注意課內而忽略課外,工夫只是用了一半。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探索,筆者總結出課外閱讀指導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讀物。
當前,各種報刊、雜志很多且很雜,因而在推薦讀物時還應考慮到如下幾點:
(1)思想內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語言文字規范,能為學生提供楷模。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文中主人公保爾那種鋼鐵般的意志激勵曾受過挫折而自暴自棄的學生,以他那頑強的毅力喚起他們重新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從而讓保爾的形象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精神偶像。
(2)讀物的內容和形式,要盡可能和課內閱讀取得某種程度的聯結,使課內外閱讀得以相互促進。
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赤壁之戰》等古典名著時,為了配合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筆者就提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這里,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為了進一步理解林黛玉那種[1]“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的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多疑的人物性格,那么,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就側重讓學生了解林黛玉的人生經歷,賈府當時的顯赫地位等歷史背景。這樣,在上整篇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暢所欲言,教師只需稍加歸納小結即可。通過這種方法檢閱閱讀帶來的知識收獲,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加主動、自覺。
正如教育家張橫渠所說:“對目標,要有追求的興味,對某種學問羨慕不已,相信內中有極富美的寶貝,非獲得不可,如未見都市之繁華,非往見不可。”把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來,才能使閱讀善始善終,持之以恒。
(3)讀物的類型要盡可能多樣化,政論讀物、科學讀物、文學讀物、現代讀物均可涉及。通過閱讀多種讀物,擴大閱讀領域,發展閱讀能力。比如在教學《包身工》時,就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報告文學,并讓學生歸納出報告文學的特點,這樣比教師單純的介紹,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學魯迅的《祝福》時,就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這三部短篇小說集。這樣,既對魯迅的小說有個大概了解,又認識到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悲劇,而是代表著當時千千萬萬個受迫害、受摧殘的勞動婦女的悲劇。
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中學生。
第二步,有針對地指導閱讀。
(1)設課外閱讀指導課,進行專題指導。指導的內容包括:簡介讀物內容,闡明閱讀目的,指導閱讀方法,提出閱讀要求。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筆者指導學生從以下這幾個方面進行閱讀:林黛玉她是林姑媽的女兒,寶玉的表妹;她不是一個丑陋的、健壯的、愚笨的姑娘,而是一個美麗的、聰慧的、纖弱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但是林黛玉具體怎樣美麗,具有怎樣相貌,怎樣的氣質神韻,作者是怎樣進行描寫的,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什么是“似蹙非蹙涓煙眉”,“什么是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是何種 “愁”,“嬌襲一身之病”的嬌態是什么樣兒的,“姣花照水”是怎樣的風情,“弱柳扶風”又是怎樣的神韻,“心較比干多一竅”要聰明到什么程度,“病如西子勝三分”要美麗到什么地步,等等,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想象去推測、去補充、去創造,這種閱讀效果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2)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隨時和學生交談,了解閱讀進展情況,交換對讀物的看法,解答學生的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小說中的英雄人物諸葛亮無疑就是學生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可能有什么重大閃失,但是,學生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如此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會失誤。而且有的還是重大失誤,如“大意失街亭”,當年劉備曾告訴過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但是諸葛亮沒有聽從劉備意見,在關鍵的時刻,關鍵的地點,關鍵的戰役上,不顧眾人的反對,錯用馬謖,街亭失守,致使蜀軍受到重大損失,付出慘重的代價。不能不說,這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在識人、用人上的失誤造成的。在與學生討論分析這些歷史人物的過程中,也讓學生懂得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即使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并非完人,他們同樣也存在人性中的弱點,甚至有些弱點是致命的。這樣指導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揚長避短,不斷地自我完善。
(3)指導記讀書筆記。筆記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抄錄詞句或摘錄要點,寫讀后感或寫書評,內容全面的讀書筆記,應記入書名、作者、出版單位、讀書時間、內容提要、要點摘錄和簡單的認識與感想等。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錢鐘書的《圍城》時,書中有許多描寫人物的優美詞句,[2]“候營長有個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著一張臉,臉上應有盡有,并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聲說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筆者讓學生把這些詞句抄在讀書筆記上,并指導學生在寫作時,恰到好處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文采。
第三步,要及時地了解和研究課外閱讀情況,了解的方式有:
(1)編制課外閱讀登記表,對每個學生的閱讀書刊名稱、閱讀數量、閱讀速度和閱讀方式進行統計。
(2)抽閱或展覽學生的課外閱讀筆記。
(3)召開課外閱讀座談會,交流心得體會,介紹閱讀方法。
(4)向學生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調查等。
經過這樣的課外閱讀指導和訓練,學生不僅能繼續課外閱讀鞏固課外閱讀成果,而且能增長知識,擴大視野,豐富寫作內容,古人不是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切身體會嗎?學生書讀多了,思路就開闊,寫起來就比較順手,否則,職校生畢業后,雖有一技之長,卻不能提筆成文,就會影響整體素質的提高。
這樣的“加餐”形式,既能彌補“正餐的供應不足”——文化基礎科課時較少,又能滿足學生的“營養需求”——對知識的求知欲,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另外,恰當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還能陶冶情操,培育品德。課外閱讀能夠減少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接觸有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淫穢書刊、黃色錄像、電子游戲等。當前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一個特定的人生階段,他們不僅生理上逐漸成熟,心理上也逐漸成熟,而且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正處于逐步成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學生的求知欲相當旺盛,面對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辨別力和免疫力都還不是很強。如果缺乏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將很容易迷上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刊物。甚至為了打發課余時間,而與社會上一些無業游民混在一起,耳濡目染,最終,不知不覺地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正如古人所說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如果有老師正確地指導閱讀,用足夠數量的有益讀物滿足他們這種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從而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教育,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就能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勞動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1]曹雪芹.紅樓夢.岳麓書社出版發行.
[2]錢鐘書.圍城.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