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江蘇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蘇徐州221000)
大學生社團作用的兩面性
張琳
(江蘇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蘇徐州221000)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社團作用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學生社團存在的積極方面,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是繁榮校園文化的主要推手,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主動力等;消極方面,社團活動頻繁影響學業發展,社會不良風氣滲透到學生社團中,西方政治文化思潮通過大學生社團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大學生社團積極作用消極作用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39條規定:學生社團是本校學生自愿組織的群眾性團體。①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中青聯發[2005]5號文件,就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提出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網絡社團增多、跨校活動增多、與社會聯系增多等新情況和新趨勢。在新形勢下,各地各高校要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②
2.1 大學生社團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班級,而大學生社團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方式,也是以班級為主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大學生社團有自發性、群眾性、多樣性、隨意性、實踐性和整合性③特點,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說理引導法、實踐鍛煉法、熏陶感染法、比較鑒別法、自我教育法和心理咨詢等方法融入到大學生社團的成立、活動開展等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顯。
2.2 大學生社團是繁榮校園文化的主要推手。
大學生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方式,是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對校風、教風和學風有重要的作用,許多校園文化活動可以通過大學生社團來開展,如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依托社團而進行;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大學生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方式;大學生社團對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培育和塑造的功能;大學生社團是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氛圍;大學生社團文化品位的提升有利于促進校園文化品質的提升。
2.3 大學生社團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職能之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也是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大學生社團本身及其對人才的培養,都是其服務社會的具體體現。以大學生社團為單位,進行暑假社會實踐;部分公益性的大學生社團如愛心社、環保社團等,都可以直接服務社會。另外大學生社團對于學生的培養和教育,其實也是為社會輸送人才、服務社會的具體表現,通過大學生社團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豐富其情感體驗,深化其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意識。
2.4 大學生社團是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主動力。
2.4.1 豐富文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
大學生參加社團多以專業和興趣為依托,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如專題講座、學術交流等活動形式,提升社團成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大學生社團是大學生知識學習的重要手段和延伸。大量的以學習為目的的社團組織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種單獨的以某個學科為特色而形成的社團,如:文學社、英語社等,為大學生提供了各種交流、學習的機會,是大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2.4.2 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滿足了學生歸屬、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多層次的心理的需要,促進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學生社團可以為成員提供歸屬感,社團的形式是松散的,成員間沒有利益沖突,關系融洽,容易在群體中得到接納和幫助;大學生社團可以分散不良情緒,大學生階段是較為敏感、脆弱的,社團活動可以分散大學生的課余時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消除不良情緒;社團能滿足大學生受尊重的需要,學生社團的公平和廣泛性使得學生們可以揚長避短,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獲得尊重;大學生社團具有意識重塑的功能,社團以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為基礎開展工作,理論型社團直接在理論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專業學習型社團提供學生體會創造力、意志力的機會,志愿服務型社團引導學生參與公益服務、社會實踐,感認社會責任和良知,有助于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新風新尚,重塑健康人格。
2.4.3 促進大學生能力提升。
耶魯校長訪問中國時接受記者采訪,在被問及應如何培養精英人物時,著重談到了學生社團,認為學生在自己的社團中會獲得各種有用的能力。大學生社團是一個自我管理、自我組織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大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等。大學生社團的成立、管理其實是對大學生組織管理能力最好的鍛煉;大學生社團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展示自我,實現自身價值,把自我成長與社團發展緊密結合,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性社團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因為大學生社團氛圍寬松,更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4.4 促進大學生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社會將一個生物人轉化成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文化環境,參與社會生活,按照社會發展的需要承擔社會角色和不斷完善其社會性的社會人的過程。這是一個貫穿人生始終的過程。高校社團促進了大學生社會化。高校社團為大學生認識社會、接觸社會提供了更寬廣的途徑;高校社團的開放性,打破了班級、院系的界限,使學生拓展知識面,構建完整知識結構,掌握基本的知識和社會生活技能,從而為個體融入社會創造充分必要條件;高校社團要求其成員和成員之間必須符合社團需要,社團成員自我調整的過程也是社會化過程;高校學生社團有助于大學生認知社會角色、熟知角色期望,社團本身的設置就是模仿社會機構,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模仿與角色扮演,為順利走入社會做好了鋪墊。
大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顯著,但是也不能忽略大學生社團的消極影響。
3.1 社團活動頻繁,影響學業發展。
大學生階段,多數大學生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如果不能夠處理好學業與社團活動的關系,有可能影響到大學生的學業,出現舍本逐末的現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在參與或者組織社團活動時要做好取舍,選擇有利于個人成長的社團參加,而且不能過于頻繁和泛濫,要有針對、有選擇地組織、參與社團活動。
3.2 社會不良風氣,滲透到學生社團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校園已經不再是象牙塔,社會的各種不良風氣都在侵襲著校園。大學生社團有著隨意性、實踐性等特點,大學生社團如果不能堅持正確的道德文化導向,就有可能成為滋生社會不良風氣的載體,敗壞校風。所以要加強大學生社團的管理,加強對社團活動的引導、規范,最大限度地杜絕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3.3 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影響,學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復雜化日益明顯,高校成為西方進行政治文化滲透的重點,社團的松散性、學生認識的局限性都使社團容易在政治方向上把握不準。因此,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社團,了解信息,加以引導,充分認識到社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陣地的緊迫性,引導社團積極健康地發展。
3.4 部分消極社團的影響。
除了在校注冊的社團外,各個高校都有部分隱形社團,這類社團消極影響較大,如在國外有同性戀社團、宗教團體等,這有悖于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應加以引導,去除其消極的方面,積極地開展社團活動。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必須始終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④大學生社團是一個較好的載體。大學生社團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服務社會和學生個人素質提升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其負面作用,因此,高校應該重視并且發展好大學生社團,開創團學工作新局面。
注釋:
①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R].北京:教育部,2005.[Z].北京:國務院,2004-10-14.
②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05-06-10,(3).
③李浦豪.大學生社團與和諧校園的構建[D].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2008.14-16.
④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10.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R].北京:教育部,2005.
[2]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16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北京:國務院,2004-10-14.
[3]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05-06-10,(3).
[4]李浦豪.大學生社團與和諧校園的構建[D].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
[5]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