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 瑞
(山東省實驗中學,山東 濟南 250011)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是劉禹錫懷古名篇之一,通過描寫貴族的榮枯興衰,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此詩感慨深沉,寄意含蓄,曾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之譽,可見其深意所在。
歷史的輪回似是有定數的,繁華從未永久存在過。憶往昔,朱雀橋、烏衣巷曾是何等繁華鼎盛,而今卻是野草閑花,斜照夕陽,荒涼殘照,與之有歷史瓜葛的烏衣巷已不見鬧市,一切繁華與高貴都被時間洗刷凈盡。觀其沒落衰敗,不得不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劉禹錫的《烏衣巷》曾博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之”之譽,不愧為懷古佳作。一、二句寫景,“朱雀橋”“烏衣巷”相鄰,頗有淵源,對仗具有美感。開花本指盎然之象,一個“野”字生生營造出荒僻氣氛。“夕陽”從來都作為悲傷憂郁的代表,又是斜陽殘照,敗落凄涼不言而喻。可憐昔日車水馬龍的繁華勝地,如今卻落得這般荒涼田地。
如果只有詩的前兩句,那么只能表達出“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的意境,關鍵在于詩人在三、四句中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語意雋永,耐人吟味。
這兩句詩與詩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詩句一樣,包含著深厚的哲理意味。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詩人不直說老屋易主,而是筆鋒一轉,陡然指向筑巢的飛燕,信手拈來燕棲舊巢,卻又改換門庭,現尋常百姓檐下的忙碌的燕子,舊時卻是棲在王謝廳堂下的舊燕。燕子成了代代相傳的見證者,而“尋常”二字,耐人尋味,曾經豪門大戶居住的地方已不同于往昔,平民百姓安然居于此。前后對比,反復咀嚼,滿腔心酸不知從何說起。
是可惜朱雀橋烏衣巷已熱鬧不再,是可悲六朝舊事隨流水,是可嘆歷史的作弄無從捉摸,是可憐那四百年見證榮辱興衰,棲息舊巢的燕子。物是人非,興衰顛履,其間滄桑凄苦穿越時光,滯留至今日,經久不散。
歷史中不乏光華耀眼的人:驚才絕艷的陳叔寶,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玉環,擲果盈車的潘安,顯赫一時的王謝世家……當時是何等的夭矯絕艷,卻也只如煙花般絢爛一時,終不免被遺忘為一抔黃土。至于那些仰慕他,親近她,向男子擲過瓜果的少女,院府內的侍衛婢女,都漸漸湮沒在歷史長河的淤泥中。甚至是劉禹錫在嘆惜秦淮河岸的滄桑巨變時,有沒有料到一千二百年后的世人,仍在品讀他當年的無奈,同樣也落得一聲空嗟嘆?
惜往昔繁華,悲此時零落,嘆古今變幻。這也是懷古詩詞共有的主題。然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興詩作賦懷古悲秋,長吁短嘆之后又能改變什么?悲完痛完,繁盛的國家依舊繁盛,延口殘喘的王朝依舊滅亡。任由你是帝王將相還是布衣平民,都改變不了生命原本的軌跡。
然而,細細品味不難發現,詩人的情感并不在于徒勞的懷舊和空悲切,這要從劉禹錫本人說起。
劉禹錫和柳宗元一同參與唐朝永貞年間的政治改革,一度被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他剛毅、豪猛,忠貞正直,志在革新政治,又易發感慨,晚年回到洛陽,仍不失“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里,憑著執著和頑強,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世態百相的深刻領悟,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寫下了《重游玄都觀絕句》、《百舌吟》、《聚蚊謠》、《飛鳶操》等詩文。劉禹錫詩風頗具獨特性,深度和力度、穿透性強,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精煉含蓄,耐人涵詠,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
劉禹錫的《石頭城》也是獨辟蹊徑,有意避開有關金陵、六朝的史實不談,以周邊景物暗示出六朝古都的繁華到荒涼,不愧是“意在言外,寄有于無”。
在復雜的情感背景下,劉禹錫筆下烏衣巷的盛衰劇變與《石頭城》中“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一樣,并沒讓人感受到為單純懷古戀舊而流露出的感傷沒落情緒,更多的卻是“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在中唐的腐敗墮落歷史狀況下,依詩人的個性、政治立場,不難體味出詩句所包含的引古鑒今的諷刺意味。這首詩是在一種復雜的情感背景上寫成的。顯然它是一首警世之作,詩人發思古之幽情全是為了現在。其詩雖為懷古卻無關頹廢,淡泊中又蘊含剛強,傳遞的是清澈而積極的心靈悸動。
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我們感嘆喧囂繁榮終不能持久,惋惜見不得當時的燈紅酒綠,卻不曾想歷史既容不得榮耀延綿流長,又不忍讓恥辱統治太久,世事沉浮,榮辱相抵,倒是相互平衡了些,這也是詩人蘊含于懷舊中的淡泊坦然情緒所在。與其徒勞于扼腕嘆息,沮喪至極,倒不如共享飛燕穿梭般的快樂,善待自己,享受眼前之景,經營好活著的每一天。許會發現,平民生活自有不亞于榮華富貴的美好,何必糾結于將來的榮辱。
由烏衣巷想到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雪泥鴻爪,老僧新塔,懷壁舊題的驚嘆,意味雋永,通過對舊跡往事的深情眷念,表達出對人生來去不定的悵惘。
在蘇軾眼里,人生充滿了偶然和不可知,就像鴻雁偶一駐足雪上,腳爪踏在雪泥之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存在。但人生的不可知性并不意味著要盲目前行,經歷是一種體驗,是一筆財富。蘇軾在懷舊中探究著人生底蘊,憑著樂觀向上的精神,享受著自己的人生境界。
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上片從“登臨送目”出發,層層表現出“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轉入懷古,感嘆六朝因荒淫驕奢而相繼滅覆,最后的“至今”,卻是以史為鑒,警誡當朝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
所以,當詩人們帶著我們追今撫昔時,那股文人的情懷,懷舊的力量,充滿青澀與酸楚,讓人忍俊不禁,無法抗拒,又充滿期待和希望。生命流逝的過程不可抗拒,當我們手中的沙慢慢滑落待盡時,過去歲月中值得珍惜的點滴會隨時涌上心頭,匯聚成幸福。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知從何時起,有人就愛把“懷舊”與“悲秋”等同起來,認為懷舊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消極情緒,是逃避現實的一種不大健康的心理。
其實不然,懷舊不是消極逃避、萎靡不振的頹廢情緒,不是為找尋曾經的樂趣而沉湎于久遠的往事中而不顧現實。相反,懷舊蘊含更多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懷舊能產生一種向上的力量,使人樹立積極的心態,得到心靈的慰藉和滿足,使生命更有意義。
懷舊與閱歷有關。飽經憂患,親身體驗過悲歡離合的人,懷舊情緒才更濃厚,就像南宋辛棄疾的那闋《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詞,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如同陳年佳釀,回味綿長。試問,一個沒有一定的社會閱歷,沒有飽經憂患或親身體驗過悲歡離合的人,如何消受得起“懷舊”這杯昂貴的美酒?
值得懷舊的,往往是那些經得起時光磨礪的經典與美好,底蘊厚重、傳承傳統,獨具魅力,曾經的輝煌和得意怎能輕易舍棄。季羨林先生在《世紀清華》(序)中說:“懷舊回憶能凈化人們的靈魂,能激勵人們的斗志,能促使人們前進,能擴大人們的視野。”我們往往沉浸在詩經楚辭、唐詩宋詞中,或豪邁奔放,或古典婉約,這難道不是一種懷舊?懷著寬容態度和淡泊的心境,細細品味自己或他人一路走來的甘苦,卻并無頹廢失落之感,代之以一種豁達和大度之勢。
不妨學做一只蛤蜊,不管生命多么短暫,它的貝殼上永遠都是精心勾勒的精美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