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華
剖宮產術是處理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挽救孕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近幾年,由于產婦及家屬對剖宮產的認識上的偏見和部分醫務人員手術指征的不明確等社會因素,導致剖宮產率不斷上升,使不少無明顯手術醫學指征的患者進行剖宮產術。本文僅對我院5年來剖宮率及手術指征的分析,呼吁適當的降低剖宮產術。
1.一般資料: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5年間在我院分娩總人數4109例,其中初產婦為3144例,經產婦為965例,剖宮產數為1990例,其中初產婦為1444例,經產婦為546例。孕周為31~44+周,平均為38+周,年齡為18~42歲,平均25歲。
2.方法:統計本資料中各年剖宮產率手術指征構成比,分析兩者變化,剖宮產指征按婦產科學第三版提出的難產前次剖宮產、臀位、胎兒宮內窘迫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及社會因素,7大類進行分析。
1.2006~2010年在我院施行剖宮產術的孕婦共4109例,其中施行剖宮產1990例,剖宮產率為48.43%。2000年分娩人數為710例,剖宮產數294例,初產婦剖宮產數224例,經產婦剖宮產數70例,所占百分比為41.4%。2001年分娩人數為779例,剖宮產數345例,初產婦剖宮產數257例,經產婦剖宮產數88例,所占百分比為44.3%。2002年分娩人數為809例,剖宮產數383例,初產婦剖宮產數287例,經產婦剖宮產數96例,所占百分比為47.3%。2003年分娩人數為836例,剖宮產數398例,初產婦剖宮產數268例,經產婦剖宮產數130例,所占百分比為47.6%。2004年分娩人數為975例,剖宮產數570例,初產婦剖宮產數408例,經產婦剖宮產數162例,所占百分比為58.5%。
2.剖宮產指征:在進行剖宮產孕婦中,有難產,胎兒宮內窘迫等7類,其構成比:難產為19.3,胎兒宮內窘迫為14.0%,剖宮產史4.8%,臀位10.2%,妊娠合并癥11.4%,社會因素30.9%。
近5年來,我院剖宮產迅速上升,以至手術門天天開放,而產房大門緊閉,這種剖宮產率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剖宮產率可達到40%的標準,由于手術、麻醉技術、輸血和抗感染水平的進步,剖宮產術確實是一種比較安全的分娩方式,尤其對有明顯適應癥的孕婦的確能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我院剖宮產率增高,主要原因是城鄉衛生院助產水平和設備不全,多為鄉鎮轉人我院,而外院以高危孕婦居多,自然分娩較少,故剖宮產率比其它醫院高,但剖宮產術仍可導致許多并發癥和后遺癥。如:仰臥位降血壓綜合癥,術后盆腔粘連鄰近器官的損傷(包括膀胱、輸尿管、腸管等),胎兒損傷(包括皮膚及骨折等),且產后出血比陰道分娩高8~9倍,產褥感染率高出陰道分娩10倍左右,還可以導致胎兒醫源性早產容易感染和并發剖宮產兒綜合癥等,此外剖宮產手術住院時間較長,費用也比較高,因此應全面評價剖宮產術,既知其利,也知其弊。
前2年剖宮產率的原因以難產、胎兒宮內窘迫、剖宮產史,臀位為主,而后3年可看到社會因素上升到首位。其比例仍在逐年上升,由此可見,在迅速增長的剖宮產率中,以社會因素為指征的剖宮產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社會因素在國外稱非臨床因素,系指無明顯醫學指征,孕婦及家屬要求手術[2]。分析其原因,可為以下幾種:①孕婦及家屬過分相信剖宮產術的要安全性和挽救母子生命有效性,對剖宮產并發癥知道較少,甚至不知。②孕婦對陰道分娩缺乏信心、怕痛、怕胎兒擠壓或陰道助產引響小兒智力,擔心陰道分娩后,陰道松馳,影響夫妻生活。③迷信思想,個別產婦及其家屬要求選小孩時辰作剖宮產。④部分醫生為避免承擔陰道分娩的風險和導致的醫療糾紛也愿意選擇剖宮產術。
社會因素剖宮產能滿足部分孕婦及家屬的愿望,但剖宮產分娩不能代替陰道分娩,患者既蒙受手術痛苦,又增加經濟負擔,并可能給孕婦帶許多不可避免的并發癥和后遺癥。故應嚴格控制不必要的剖宮產,要做到這些,必須大力宣傳剖宮產的適應癥和并發癥,宣傳陰道分娩的優勢,提高產科醫師的陰道助產水平,對難產應明確診斷,同時醫院及社會也要為產科醫師創造安全的條件,提高產科的管理水平。家屬也應該理解產科為一高風險的科室,理解產科醫師和配合產科醫師,盡量避免對產婦和胎兒不應有的傷害。
1 鄭懷美主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0-112.
2 魯小紅,黃醒華.剖宮產率與圍產兒死亡率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4,29(8):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