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嵐 李雪鴿 李曉培
ICU監護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多數通過建立人工氣道、動靜脈置管等來維持呼吸、循環功能。然而,由于監護病房內無法完成全部必需的診斷、治療和手術,患者常需由ICU轉運到檢查室、介入治療室以及手術室等,這就給患者增加了風險。有報道稱,轉運會使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增加到75%[1];另有文獻報道,高達71%的ICU住院患者在轉運途中或檢查過程中發生輕微至嚴重的并發癥,轉運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2]。因此,總結轉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并做好準備和防護是我們護理工作的重點,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醫療質量。本文回顧性總結了2009年1月~2011年6月間我院113例ICU住院患者院內轉運的情況,尋找轉運的安全隱患,總結護理對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3例患者均為2009年1月~2011年6月間我院ICU住院患者,病歷資料記錄完整。呼吸科病人33例,神經外科41例,心內科21例,其它18例。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31例,年齡2~81歲,平均年齡62.7歲。轉運至手術室10例,CT室52例,MRI室45例,介人室6例。轉運前需機械通氣51例,鼻導管吸氧33例,面罩吸氧29例,全部患者需輸液。
1.2 轉運目的 進行CT、MRI檢查或者介入、手術等治療。
1.3 方法 科室要求護理人員對轉運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并發癥以及相關的處理方法進行記錄。回顧分析患者病歷以及記錄資料,歸納總結安全隱患和預防護理措施。
2.1 安全隱患和預防措施
2.1.1 對患者狀況的評估 轉運前要對患者的生理狀況進行正確的評估,結合轉運目的評價必要性,只有在獲利大于風險的情況下才可考慮轉運。轉運之前,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狀況有清楚的認識,如所患疾病,患者意識狀況、生命體征、呼吸道情況、置管情況以及用藥情況等。要清楚轉運途中患者可能遭遇的危險包括循環、呼吸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改變[3],因此需針對以上系統并發癥準備必要的搶救用品。我們通過長久的觀察,將下列疾病列為轉運禁忌:(1)心內科有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臟驟停者;(2)呼吸心跳驟停心肺復蘇后患者;(3)存在呼吸道梗阻可能引起呼吸驟停者;(4)顱腦外傷血腫尚未完全清除有可能并發腦疝者;(5)腹部閉合性損傷休克患者;(6)病情尚未穩定者。有此六種情況者不能進行轉運。
2.1.2 轉運注意事項 轉運前應首先取得患者或者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告知其可能的風險,以杜絕糾紛。轉運前需針對不同患者進行不同的預處理:(1)對于有呼吸困難者需清除氣道分泌物,或者行氣管插管,以保持氣道通暢,并應妥善固定導管;血氧飽和度低者要給予吸氧,需注意選擇合適的給氧方式和給氧途徑。攜帶簡易呼吸氣囊或者小氧氣鋼瓶輔助呼吸,注意計算好途中所需時間,以備足氧氣。(2)管道護理。ICU患者常常帶有氣管插管、胃管、靜脈穿刺置管、導尿管、引流管等多種管道,這給轉運帶來了不便。需轉運患者時,對于可暫停使用的管道需暫停使用,不能暫停使用的管道,要標記位置、妥善固定,并注意觀察保持通暢,以防止滑脫甚至感染的發生。(3)轉運前需準備好必要的搶救和治療物品,如多功能轉運床、心電監護儀、吸痰器、急救箱等,還需根據患者不同情況攜帶不同對癥治療藥品。(4)選擇合適的轉運體位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普通患者常規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4];對于胸、腹部創傷呼吸困難者應取半臥位;伴有惡心嘔吐的患者應取側臥位;高位截癱患者,取平臥位,保持頭部穩定;顱腦損傷者應適當將頭部墊高,并應固定頭部以減少震蕩和損傷;下肢損傷患者也應抬高頭部15~20°,以減少傷口縫合后出血、水腫。(5)患者轉運途中,須由有經驗的護理人員甚至醫生跟隨,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以及意識狀態,瞳孔大小乃至監護儀數據等,同時注意保暖;行進中還需保持速度平穩適宜,防止顛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6)需事先通知接收科室做好準備工作,交代患者情況以及需準備好的特殊器械、藥品等,確保患者到達接收科室即可得到妥善安置,縮短轉運時間。
2.2 結果與總結 本組觀察共轉運113例患者,發生問題12例。其中轉運前準備不充分5例,如未與家屬有效溝通6例,轉運時未備足氧氣2例,未攜帶必需藥品2例,缺少有經驗的護士陪同,患者因體位不正確,行進速度過快、導管管理不善而出現問題1例,接收科室未接到通知或未做好接收準備2例。這些患者不同程度的發生了血氧飽和度下降、頭昏、呼吸困難、尿管脫落等,經過立即對癥處理,患者病情恢復了平穩。我們總結出現的問題,認為正確把握院內轉運的適應證,做好充分的轉運前準備并加強轉運時的監護,是保證將病人安全轉運到目的科室的幾個重要環節,也是存在安全隱患,要求醫護人員謹慎對待的關鍵。另外,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轉運時間的選擇,如非特別緊急,應避開病區治療和護理的高峰時間,如上午十點以后和下午四點至五點為宜。這樣既可以不給接受科室增加忙碌時期工作量,又可以盡快得到安置,減少等待的時間。
總之,ICU患者院內轉運存在著高風險,而護理人員細致周密的準備是保證轉運成功的關鍵[5]。優化轉運流程,注意每一個環節的護理,做到以“病人安全為中心”,減少轉運并發癥的發生是我們護理人員應盡的責任。
[1]Evans A,Winslow EN.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in Critically[J].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AJ of Critical Car,1995,15(4):106.
[2]Day M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 star 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17(2):183-190.
[3]劉瑛.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安全性的現狀及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9A):40-42.
[4]陳春英.意識障礙病人院內轉運的安全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4):629-630.
[5]吳文靜.醫院病房搬遷中ICU病人的安全轉運[J].當代醫學,2007,14(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