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中醫藥高專病理教學探析
呂紅梅
中醫院校的病理教學中,應使學生明確病理學在中西醫結合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如何豐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介紹自己的經驗。
病理學;中醫院校;教學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高度實踐性的學科,在臨床、科研上被廣泛應用[1]。根據目前中醫院校的具體情況,病理學科的教學內容包括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內容多、任務重,對于中醫院校三年制的學生來說,要面對中西醫兩大體系的課程,學習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更好的促進中醫院校學生對病理的學習,我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中醫學、西醫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傳統的中醫學在闡述疾病時注重整體性,但是較籠統而不夠精確。而現代醫學則多偏重局部分析的微觀醫學,對人類生命活動整體考察不足,容易產生片面性。為了能夠真實反映生命活動的全貌,中西醫結合的互補是發展的必然規律。故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中西醫結合互補是醫學的發展趨勢,而西醫病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往往是臨床診斷中的“金標準”。要讓中醫院校的學生了解現代醫學發展的變化,跟上醫學發展的潮流,更好的適應將來的工作。
2.1 開展PBL教學 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是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2]。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承擔著引導、幫助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填鴨、灌輸等老式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我們可以根據下次課程的教學內容,精心準備病例資料及相關問題,提前一周發放給學生,指導學生搜集、查找有關資料,課后討論并得出結論,以每個寢室為單位,作出書面報告。課堂上,每組選派一名同學講解對病例的理解,包括對該病例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轉歸等,各組之間可以對不足之處互相補充、提問、討論,最后由老師對各組討論過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突出重點、難點,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的再思考。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教師課前提問—學生分析問題、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指導”的教學流程。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氣氛活躍,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打破了分科教學的學習方式,使理論與實踐聯系,避免了知識分割的弊端,充分調動了積極性。
2.2 加強理論教學和臨床實際的聯系 在病理學教學工作中應充分體現本學科的特色,即病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它以組織胚胎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等各門基礎學科為學習的必要基礎,同時與臨床醫學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以臨床病例為主線,通過典型的、常見的、學生易于理解的、緊扣教學大綱的臨床病例,將死板的理論與活生生的病人有機結合起來,將抽象的理論感性化,使學生易于接受。通過這種教學,調動了學生思維,彌補了學生理論與臨床脫節的現狀,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實踐的能力,為學生走向臨床打下良好基礎。
2.3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病理學屬形態學科,直觀性很強,它著重從形態學的角度闡述病變組織、器官的大體和鏡下變化,單憑講授這種方式有些形態改變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而傳統教學的輔助設備如掛圖、幻燈等由于數量有限,效果較差而不能充分詮釋病變過程,而多媒體教學通過展示大量的病理圖片,使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提高教學質量。另外,還可告知學生華夏病理網、中華病理網等網址,鼓勵學生多去瀏覽,開闊眼界。
2.4 重視病理實驗課 病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病理學實驗是重要的實踐手段。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嚴格要求學生,指導學生從顯微鏡的正確使用到觀察大體標本和切片標本的正確方法,并適時組織學生在實驗室學習并操作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步驟,組織學生參觀尸體解剖過程,把“教、學、做”融為一體。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對病理診斷工作能進一步加深了解,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理論知識,實現由理論—實踐—理論的反復再認識過程,以揭示疾病的本質。因此,理論課和實驗課應并重,二者不可偏廢[3]。
繼承和弘揚中醫事業是中醫院校師生面臨的艱巨任務,但是新一代的中醫學人才不僅要學好中醫,更要用現代醫學的知識與方法去深入的研究中醫。因此,需要我們從事西醫基礎教學的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病理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好地掌握病理知識,為祖國醫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1] 李玉林.病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
[2] Barrows HS.Ataxonomy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thods[J]. Medical Education,1986,20(6):481-486.
[3] 雷玲,許力躍.談中醫院校《病理學》教學[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1,24(2):52-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2.4.120
154007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病理教研室 (呂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