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清
剖宮產作為分娩方法的一種,具有時間短、出血量少、痛苦少等優勢,但不同術式可能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患者盆腹腔粘連的情況與再次剖宮產具有很大的關系,本次研究針對不同剖宮產術式進行分析,對比觀察不同術式間患者的分娩效果,盆腹腔粘連等,為臨床手術做一定的參考。
本文整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期間收治的180例待產產婦,均為初產產婦,患者年齡在24~37歲之間,孕周在35~41周之間,患者在分娩過程中均為剖宮產,按照剖宮產術式不同,將180例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90例,患者年齡在24~36歲之間,孕周35~40周,對照組患者90例,年齡在25~37歲之間,孕周36~41周之間,通過臨床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較為良好,兩組患者之間的年齡、孕周及分娩次數等均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按照新式剖宮產術進行分娩,取恥骨聯合上3橫指切口,切開皮膚,裁開筋膜,撕拉式鈍性分離脂肪層,在子宮下段漿肌層中央切開2~3 cm橫切口,左右撕開子宮肌層約10~12 cm,胎兒胎盤娩出后,用1號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子宮全層,不縫合腹膜,用1號可吸收線連續縫合筋膜層,4號絲線間斷褥式縫合皮膚及皮下脂肪3針[1];對照組采用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常規剖宮產術。完成分娩之后,對患者整體手術過程中進行記錄,比較患者的手術情況,同時,對患者盆腹腔粘連情況進行劃分,觀察不同術式下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
本文研究盆腹腔粘連為再次剖宮產影響的主要因素,按照衛生部對婦產盆腹腔粘連度標準進行,分為輕度粘連(部分網膜與子宮粘連,腹膜與部分網膜粘連)、中度粘連(膀胱與子宮粘連或腹膜與子宮體廣泛粘連)和重度粘連(膀胱與子宮嚴重粘連,且腸管與子宮粘連)[2]。
本次研究過程中均采用均數±標準差統計,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手術分娩情況均較為順利,在整體手術期間,對照組患者的開腹時間、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都較少,遠小于觀察組患者,兩組比較P<0.01,具有統計學差異,但在手術后檢查過程中,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盆腹腔情況較輕,遠遠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P<0.05,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在患者再次剖宮產的影響里,觀察組患者的影響明顯較小,詳細的開腹時間、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比較情況見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盆、腹腔粘連詳細比較情況見表2。
術后觀察組患者無嚴重并發癥情況,患者恢復情況較好,而對照組患者出現2例大出血癥狀,通過緊急搶救,1例患者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治療,8例患者的宮頸異常,治療后5例患者性生活出現疼痛情況,治療無明顯好轉。通過半年回訪,觀察組患者滿意81/90,對照組滿意56/90,觀察組的臨床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剖宮產為婦產科常見的手術之一,在手術過程中,不同的術式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常規的剖宮產手術具有開腹時間短、手術時間短及術中出血量少的優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的分娩痛苦,然而使用剖宮產手術后,會對患者的盆腔粘連形成一定的影響,進而會增加患者再次剖宮產的困難度。現行的剖宮產手術中,主要為新式剖宮產術及常規剖宮產術,新式手術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盆腔粘連情況,但手術的時間及出血量等都較多[3]。
本組180例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開腹時間、手術時間及出血量都多于對照組患者,P<0.01,兩組手術情況均較為順利,但在手術完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盆腔粘連度較低,且患者沒有嚴重的并發癥情況,恢復后沒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而對照組患者手術出現2例大出血患者,8例患者宮頸異常,治療后患者的性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患者的盆腔粘連情況較為嚴重,兩組比較P<0.05,患者再次剖宮產影響較大,回訪中觀察組的滿意度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分娩時,新式剖宮產對患者再次剖宮產的影響較小,在臨床分娩時可以進行推廣使用,而如果患者需求,不再進行分娩,或是患者身體素質較差,那么可選擇常規剖宮產術進行,減小患者開腹時間、手術時間和出血量。
1 郝長宏.不同剖宮產術式盆腹腔及腹壁粘連情況的對比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11:40
2 陳菊蘭.談不同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7(73).
3 沈紅玲.剖宮產術對再次婦科手術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18(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