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榕 陳曉紅 林美云
自1995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對左半結腸和末端回腸病變致急性腸梗阻的患者9例,急診行I期腸切除吻合術,通過闌尾根部置管于吻合口近端腸腔內減壓引流,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9例,男5例,女4例,年齡22~60歲,平均45歲。住院日17~35天,平均22天。均因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腸梗阻癥狀急診入院。腹部X線平片均見不同程度腸管擴張及液平面。其中左半結腸癌并發梗阻5例,乙狀結腸扭轉壞死1例,降結腸外傷性腸壞死2例,末端回腸絞窄性腸梗阻壞死1例。全組均在入院后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及靜脈滴注抗生素等綜合治療,癥狀無好轉而急診手術,均在48小時內手術。所有病例均獲病理確診。
2.方法 本方法常規切除闌尾,闌尾根部置管,在左半結腸切除時將引流管置于升結腸內,而末端回腸切除時則將引流管通過回盲瓣送至吻合口的近端腸腔內。術中利用引流管行腸道灌洗。腸吻合遵行“上要空、中要松、下要通”的原則,保證吻合口無張力、血運好。術后每日擴肛1~2次。
3.拔管指征術后二周病人體溫正常,無腹脹及腹膜刺激征,飲食排便正常后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引流管多能自行閉合。如出現少量糞瘺,可用凡士林填塞,并給口服導瀉藥減少盲腸積氣,有利于造瘺口的閉合。
4.結果 本組無吻合口瘺的發生,傷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均經對癥處理痊愈出院。
手術方式的選擇,既要考慮手術的根治性,同時又要考慮到病人的耐受性。在腸道未作充分準備條件下,腸梗阻患者,尤其是左半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急診施行I期腸切除吻合術,術后吻合口瘺是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一旦吻合口瘺,必然引起腹膜炎,切口感染等,死亡率較高。對于右半結腸或小腸行I期切除吻合已得到普遍認同,對于左半結腸癌治療仍有爭議,近年來I期切除的報道日見增多[1-2]。筆者認為I期手術吻合成功的關鍵在于術前必要的準備、術中腸管內沖洗、術后腸管張力不高及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和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術后腸管張力高是吻合口瘺發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若術后腸腔膨脹、張力增高,將直接影響腸管血供和導致吻合口腸壁肌層分離,腸腔內細菌繁殖,毒素作用使吻合口腸壁壞死。經闌尾根部造口置管于吻合口近端的腸腔內,術后可排除腸腔積氣及部分糞便,加上術后擴肛,減低了腸腔內壓,控制了腸道細菌的繁殖,使吻合口在無張力、低細菌濃度條件下愈合。本組急診施行一期腸切除,術后無1例發生嚴重并發癥,避免了再次手術的痛苦,減少了醫療費用,縮短了住院時間。但是對全身情況差,有重要臟器能能不全者;腹腔污染、腸壁水腫嚴重者;休克難以糾正者及腫瘤與周圍組織浸潤固定和遠處明顯轉移者,為挽救患者生命,仍以分期手術為宜。
1 彭志弓,舒柏榮,張克男,等.大腸癌腸梗阻843例外科處理臨床分析[J].腹部外科,2005,5(2):277.
2 朱亦龍,吳增安,楊信雄,等.大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的探討[J].陜西腫瘤醫學,2002,9(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