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糜嘉麗 李占紅
隨著國家出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以及財政部發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凸顯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目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控管理主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意識薄弱。傳統觀念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不及資金管理受重視,特別是單位“一把手”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現象普遍存在。
二是制度不健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制度不健全,集中反映在有的單位沒有單獨制定配套的固定資產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和實物管理制度,導致管理工作隨意性大;有的單位缺乏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度,部門間職權不明確,崗位上職責不清楚,工作中程序不規范,嚴重的造成會計核算混亂。
三是業務水平低。在固定資產實物管理方面,采購預算和計劃編制上,有財政來源的科學事業單位,購置資產預算缺乏嚴謹的可行性論證,缺乏科學編制資產預算的依據來源,盲目擴大購置資金量和購置范圍;采購執行中,部分單位同一部門或個人能夠辦理固定資產采購至驗收業務的全過程;驗收領用時,對入賬資產不及時登記實物卡片,不履行簽字手續,從而不能有效確認資產使用人的保管等責任,這些缺乏良好內控的固定資產管理現狀,極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使用過程中,部分專業設備使用效率低,專業儀器設備資產閑置嚴重;閑置不處理現象嚴重,造成實物資產實質性報廢;同時,實物資產共享共用效果差,內部即使閑置也不給其他單位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國家資本投入資源浪費。實物使用管理方面缺乏相關的內部控制,部分單位不按照規定建立定期財物盤點制度,或者有制度不能有效執行,走過場。處置工作中,處置資產后掛賬,造成資產賬面價值不實;處置資產不經技術部門確認,造成資產隱形流失;按規定應上交的處置收入,不及時上繳國庫。
在固定資產價值管理方面,固定資產會計基礎工作仍較薄弱,固定資產管理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沒有統一,單位內部固定資產實物和價值電子信息不對稱、不協同。價值計量方面,部分單位未能對購置的固定資產登記入賬,使得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面資產虛大或虛小,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真實的資產價值。一些單位為了多提取維修基金,實物上已經不能使用的資產,也不報廢減少賬面價值,造成虛增固定資產;一些單位為多爭取國家資本投入,不按照實物資產狀態,加速賬面報廢資產,虛減賬面資產。資本投入財務管理方面,一些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盲目購建資產,忽視資產投資回報,造成資產流失。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其占用的用于公共事業,提供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的固定資產,一般不參與市場經營,不以盈利和資本增值為目的,是確保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和經濟保證。
但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性質多樣,主要包括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財政補助事業單位、經費自理事業單位等三種基本類型。固定資產購建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導致對于不同性質的事業單位,國家對其固定資產投入程度不同,同時投入規模不同,投入期間不連續。事業單位從自身整體利益出發,使得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在購置、使用、報廢、再購置等內控環節管理不嚴,導致事業單位編制的固定資產購置預算或計劃失實,使用中不注重節約和共享共用,從而影響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固定資產預算控制質量。
監管上,國家主要從預算上進行購置控制,從審計監督上加強采購資金管理,但國有資產日常使用管理上缺乏監管,造成重立項申請預算、重資金專項使用、輕國有資產有效使用的現象。重視流動資金預算執行效率,輕資本性資金投入效率和使用實效,造成部分實物資產的閑置浪費。
從宏觀信息控制管理上看,國家財政通過“國有資產報表”系統促進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信息管理,集中和統一了信息來源。報表系統主要考慮了國家財政需要,沒有良好結合各行業部門各自的行業管理系統,缺乏對全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的指導性。
而對于內控管理環境,長期以來,“重投資、輕管理”的思想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影響重大。事業單位往往重視固定資產資本預算編制,忽視固定資產日常使用管理;重視爭取資金過程,忽視固定資產投入效果,影響固定資產內控管理。
(一)建立國家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宏觀綜合管理政策。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開展迅速,國家先后出臺企業內控基本規范和應用、評價和鑒證等配套的指引文件。但國家對于事業單位內控政策上,尚未發布正式的政策文件,因此,建議國家加強制定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宏觀調控政策,加強國家主管部門單位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監督管理。
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綜合內控管理上,國家應加強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共享共用等實物調配上的管理,出臺政策規范行業部門及有事業單位管理權限的機關對于下屬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的指導文件,促進行業部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管理。同時,發揮各行業部門特點,建立特色資產管理平臺,加強區域事業單位優勢,建立部門內外共享共用固定資產平臺,從而達到國家對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的宏觀綜合管理。
(二)加強固定資產內控組織管理
1.科學設置組織結構和人員配備。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組織工作,從綜合內控管理上,涉及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基建部門、后勤部門等,必須由這些部門緊密配合,加強對固定資產綜合內控管理。從固定資產形態上看,其管理包含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兩方面;從傳統部門管理職責上看,價值形態管理職責主要集中在財務部門,實物形態管理職責主要屬于資產管理部門、基建和后勤部門。事業單位應當設立科學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或部門,同時固定資產價值記錄業務與實務管理業務分離。
固定資產綜合內控管理貫徹“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對于固定資產屬于實物資產的屬性而言,其管理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固定資產規模大的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上應實施專人專崗,設置固定資產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的專門崗位和專職人員,加強部門間、人員間良好溝通的綜合管理組織框架。價值形態管理人員需具備會計核算、合同管理等專業知識;實物形態管理人員應配備懂業務技術、會計算機操作等基本技能知識。同時,管理人員應具有良好的素質和工作能力。
2.內控部門分工協作事關重要。國有資產管理綜合內部控制的良好執行,需要單位全員參與。單位內部相關職能部門在職責權限上清晰,職能內部不同崗位工作人員職責明確,保證內部牽制在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上貫徹執行。同時明確各個內控部門分工控制職責和協作要求,是國有資產管理綜合內控的關鍵。
預算計劃部門,應保證資產價值初步測算,結合實際做好政府采購計劃,是實施固定資產預算控制的負責部門。財務會計部門,固定資產核算人員在價值核算確認和計量上做到核算無誤,同時重點審核貨物發票、采購合同、驗收單、出入庫憑據等結算原始憑證的真實有效。資產采購部門,依照固定資產預算和申請計劃規范采購行為,結合單位實際提高采購效率,抓好政府采購,負責采購招標和合同管理。資產實物管理部門,組織固定資產驗收、日常使用實物管理工作,負責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和清查工作。
(三)加強自身綜合內控業務管理
1.加強固定資產綜合內控制度建設。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于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來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發生,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對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綜合內控管理而言,必須建立良好內部制度,單位應用制度管人管物。建立資產內控制度,需要從單位發展實際出發,立足科研單位事業發展重點,結合單位不同發展階段和規劃,確定單位內部資產審批、采購驗收、報廢處置等環節的管理辦法。內部制度執行是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制度的有效性是制度建設的關鍵。制度制定考慮單位部門設置和管理人員數量,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內控制度不能盡其所能。
2.加強固定資產綜合內控流程管理。固定資產取得與驗收控制上,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固定資產業務的崗位責任制,建立明確的權責義務,確保辦理固定資產業務的不相容職務和崗位的分離,建立制約和監督機制。在固定資產采購預算、實施與驗收過程中,采用相互牽制、授權審批等控制手段,提高固定資產取得過程的透明度、驗收工作的嚴謹度。固定資產使用、維護控制上,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使用中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權具體部門人員負責固定資產日常維修、維護和保養管理,保證固定資產安全完整,從而保證資產保值效果。建立定期盤點年底清查固定資產處置和轉移控制制度。事業單位應持續關注重大資產變動,預防在固定資產處置和轉移過程中發生貪污舞弊的管理風險,加強處置決策、執行、賬務處理等方面不相容職務分離,加強集體決策。同時,事業單位建立良好的共享共用制度,完善內部和外部調撥資產程序,建立良好的共享共用平臺能促進內控管理,促進我國事業單位整體固定資產保值增值內控目標實現。
3.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信息和溝通是內控的五大要素之一,作為現代事業單位管理中,選擇和使用適合的固定資產信息系統是綜合內控必需的管理工具。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在事業單位內部的使用,借助系統信息,加強財務和資產管理部門溝通,做到信息共享,提高綜合內控管理效果,促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決策、執行。
總之,固定資產綜合內部控制管理可以促進提高資產購置效率,使得實物資產迅速投入事業發展中,這樣延長了資產使用價值,同時有效的綜合內控措施能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有效發揮資產內在價值,保障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從國家事業單位整體上,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實施綜合內控管理,必將提高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推動我國事業單位良好發展。
于紹強等.2010.加強國有資產科學管理.促進國家宏觀管理效益.現代經濟信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