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秀梅 陳 挺
“小金庫”治理不能只靠運動式專項治理機制
■安秀梅 陳 挺
2009年8月中紀委發布的 《關于設立“小金庫”和使用“小金庫”款項違紀行為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中明確指出,“小金庫”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其有關規定,應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這次規定的“小金庫”涵義,范疇更為廣泛,說明政府對“小金庫”的認知更加實質化,對地方“小金庫”的認知更加明細,體現了政府徹查“小金庫”的決心。
可以看到,第三次大規模專項治理“小金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金庫”問題確實是一個頑疾。筆者認為,我國“小金庫”問題之所以陷入屢犯屢查、屢查屢犯的怪圈,關鍵因素在于缺乏一個防治 “小金庫”的長效機制。由于我國的政治體制與執法慣性的原因,我國執法普遍喜歡運用運動式的執法模式,對于“小金庫”的治理也是如此。從1989年的第一次全國“小金庫”的治理,到1995年的第二次全國“小金庫”的專項整治,再到2009年的第三次大規模治理,雖然每次查處的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小金庫”依舊每查每有,而且在每一次大規模檢查之后,又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小金庫”,這種現象說明單靠這種運動式的執法和大規模的檢查方式不能徹底地根除“小金庫”。
筆者認為,對于“小金庫”的有效治理重點在于制度完善,主要著力點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盡快完善現有的政府預算制度,這是根除“小金庫”最重要的一點。一是進一步細化預算科目。完善政府預算制度的重點就是將財政支出條款進一步細化,條款的寬泛和模棱兩可,為違規者用模糊票據套用財政支出資金提供了機會,更給違法者違規坐支、截留、隱匿、轉移財政資金制造了可乘之機。因此,預算制度的完善必須從進一步細化預算科目入手;二是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應該做到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現存的財政預算支出都是非常 “大塊的”,對于其中的資金用途與去向都沒有詳細的說明,給予資金掌管者過多的自由空間,為資金掌控者套用預算資金提供了方便;三是進一步強化預算執行監控。我國現存的預算仍處于軟預算階段,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強大的約束力,盡管存在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機構,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對財政預算支出的監督不到位。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預算執行監控;四是加大預算資金的績效考評。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考評機制,培養面向結果的績效文化和管理理念,建立重大財政支出責任人績效問責機制。
第二,繼續完善會計制度。政府會計制度完善的方向是全部采用權責發生制,將所有的政府收入列入預算的范圍之內。全程記錄與跟蹤政府財政收入與支出,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定期公開政府財務報告,徹底斬斷“小金庫”資金鏈。
第三,建立“小金庫”行政問責制度。現存針對“小金庫”的處罰過輕,容易讓人產生“法不責眾”的動機,因此,需要建立與完善問責制度,針對“小金庫”的產生者與單位負責人形成嚴厲的處罰機制,進而消除單位領導者與內部人員違規的動機。此外,進一步完善法治,提高預算透明度,加強財政監督,也是有效防范“小金庫”的重要措施。
實踐證明,有效防治“小金庫”不能只靠運動式的專項治理,而更應該倚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及建立具有威懾力的長效機制,才能徹底根除“小金庫”頑疾,讓腐敗無處生根。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