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艷
加快“金財工程”在基層財政推廣應用的思考
■張玉艷
作為金財工程應用數量最多的基層財政,縣鄉財政部門對金財工程的應用程度,影響著金財工程的進程和實施效果。總結分析基層財政部門實施金財工程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為金財工程的推廣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必將更好地促進金財工程的發展。
按照財政部關于金財工程平臺推廣實施 “三步走”的總體部署,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平臺在地市級財政部門的推廣實施并貫通大部分縣級財政部門,2012年底前全面實現全國財政系統的貫通。從目前實施的情況看,金財工程在地市級的推廣應用進展順利,但在縣區的推廣應用進程有待提高。大部分縣區已做好與上級部門網絡的聯接工作,一些地方財政業務操作系統已經全面啟用,但也存在系統應用不全面,軟件應用范圍不一等情況,降低了財政數據分析的可比性,影響了金財工程的進程。
金財工程的建立,通過設置業務經辦人員與審核人員的不同權限,規范了部門、人員的職責權限,突出內部控制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應用,要求操作人員在規定的權限內進行業務處理,使財政支出程序更加規范。同時,金財工程建立的預算管理系統、預算執行系統、工資統發系統、非稅管理系統、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等應用系統,涵蓋了財政業務的全過程,實現了財政支出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到預算監督的全程控制,有效規范了財政支出程序,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通過建立金財工程應用平臺,將各系統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實現了財政業務數據在各個操作系統的共享,解決了數據重復錄入問題,切實提高了財政工作效率。在工資統發過程中,通過平臺的數據轉換作用,將工資統發的基礎數據信息初步加工導入預算執行系統后,自動生成預算執行系統的用款計劃和支付憑證,包括隨同工資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個人所得稅等與工資統發相關的業務同時得到處理。原來發放工資時,業務股室和支付中心需要重復編制的用款計劃和支付憑證,現在通過數據傳遞由系統一次生成,僅此一項業務每月就可避免重復錄入500多筆用款計劃和600多筆支付憑證,大大減少了人員工作量,既縮短了工資統發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預算執行系統中,省財政廳對指標來源、資金性質等項目進行統一設置,省、市、縣自上而下采用統一分類標準,市縣在操作中只能在下一級添加項目,不能自行設置一級項目,從而提高了財政部門之間的橫向數據分析的可比性;同時,預算執行系統中的追蹤查詢功能強大,使預算指標的錄入、審核到用款計劃的編制、批復和款項的支付清算,每一筆業務都能夠通過數據庫進行跟蹤,實現了財政業務數據實時查詢和動態管理,提高了財政數據的綜合分析利用能力,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體化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財工程是業務與技術高度結合的工作,需要既通曉財政業務流程,又精通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但由于缺乏對金財工程的系統性培訓,操作人員對金財工程的整體情況了解較少,對系統的應用僅限于所管工作的簡單操作,缺乏解決問題的處理能力,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金財工程發展參差不齊,各個省市在規劃設計金財工程平臺和應用系統時,對系統基本框架和基本要素上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操作模式,系統的操作功能無法滿足財政工作的需要,應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部門預算系統與預算執行系統的數據接口不完善,在一些操作軟件中沒有設置基本的數據打印輸出功能,用款計劃查詢缺乏直觀性等問題突出,不能適應財政管理對業務數據的查詢需要,降低了金財工程操作系統的實用性。
各地在進行金財工程的規劃建設時,對市縣財政的管理模式不盡相同。由于金財工程多以省市為主,系統開發商基本能夠滿足省市級的服務需要,但對于應用最廣泛、數量最多的縣區尚存在服務的盲區。如何做好對基層縣區的后續服務,既是系統開發商面臨的問題、各級財政部門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金財工程發展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按照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各地在金財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多以省、市、縣的系統應用為主要內容。作為數量最大的基層財政部門,鄉鎮財政擔負著各種強農惠農資金的發放工作,將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等納入金財工程體系中,也是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證。在金財工程中將現有的鄉財縣管、村賬鄉理、“三資”代理等鄉鎮財政管理有效對接,使鄉鎮財政管理融入金財工程中,才能更好地發揮金財工程的作用。
此外,人員安全意識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也是金財工程在基層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金財工程建設必須抓住人力資源這個關鍵因素,著力解決好財政隊伍的技術業務素質問題,造就一支既懂專業技術又懂財政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信息化隊伍。一是要著重抓好現有技術力量的再教育、再培訓。制定信息技術教育培訓規劃,采取專題培訓班、個別輔導、實踐鍛煉等形式,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引導和督促干部職工學習電腦知識和網絡知識,逐步建立一支強大的技術人員隊伍。二是選拔、培養和引進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進一步充實人才隊伍,特別要高度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配備,增強金財工程建設的專業技術力量。三是在財政系統內部組織一些財政信息化應用的研討會,增加內部交流業務的機會,通過對金財工程成功案例和應用經驗的交流,來提升財政業務干部對金財工程的應用水平。
一是通過普及信息化知識,增強系統應用人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對金財工程安全性的認識,使金財工程的安全觀念深入人心,形成信息化條件下應用系統的安全氛圍,確保財政數據的安全。二是適應計算機信息網絡迅速擴展的新形勢,制定網絡運行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網上信息資源的安全保護,通過安裝網絡管理系統、防火墻、殺毒軟件,制定信息資源上網、下載等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網絡監管體系,增強網絡可靠性和抵抗外來入侵的能力,實現科學、規范的信息化管理。
財政信息化的實施不僅事關軟件應用,更重要的是一場管理革命。從這個意義上講,信息化只是一張皮,深層次的是財政的變革。然而,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沒有帶來先進的管理思想,目前財政信息化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對手工操作的模擬上,將高技術產品當成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而沒有從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高度,運用流程重組的理論來推動信息化工作,不能充分發揮金財工程的信息化優勢。
為了便于金財工程的發展和完善,上級財政部門要廣泛聽取各級財政對金財工程的意見和建議,建立長效的信息反饋機制,架起上下級財政之間以及與系統開發商的溝通橋梁,使財政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最大程度滿足財政業務應用需求。通過收集各級財政部門在業務系統建設需求上的建議,收集系統用戶在系統運行和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和建議,反饋給上級部門和系統開發商,促進各業務應用系統操作功能逐步完善,使金財工程走向成熟。
各縣區在金財工程的應用中,要與上級財政和系統開發商進行溝通協調,做好與鄉財縣管、村賬鄉理和“三資”代理等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對接,將既有的業務系統全部納入金財工程中,逐漸停用、退出老的操作系統,解決新老系統并行的混亂情況,切實降低運行成本,形成金財工程完備的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業務應用體系,確保金財工程對財政業務的全覆蓋。
(本文為河南省會計領軍<后備>人才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河南省寶豐縣財政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