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峰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是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東北亞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其區域經濟合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位于東北亞的中心地帶,彼此間的合作由來已久。
俄遠東經中亞到高加索這一廣闊的弧形地帶以及中國東北區域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在兩國以“優勢互補”為主要特征的區域經濟合作中發揮著得天獨厚的地緣經濟戰略價值。近20年來,中俄關系經歷了“雙方友好睦鄰關系”、“建設性伙伴關系”直至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一新型國家關系。2011年俄羅斯是中國的第十大貿易國,中國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國。但是,目前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與兩國的經濟潛力、大國地位、雙邊政治關系很不對稱。
從近20年來中俄貿易發展的歷程看,盡管中俄貿易并非一帆風順,存在著一些主客觀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但是總體的發展趨勢是好的,前景是光明的。中俄兩國戰略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乃至在整個東北亞區域合作中也是舉足輕重的。因此,兩國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經濟互補性合作,并借鑒國際上已有的自由貿易區發展模式,結合實際情況,以發展較好的局部地區為試點率先實施小區域經濟一體化,毗鄰地區積極參與,通過由點到面的自由貿易區路徑實現中俄貿易區戰略構想。當然,建立中俄貿易區是一個經濟合作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兩國從整體利益出發,加強溝通,增進了解,循序漸進,共同面對挑戰,推進合作。
中俄兩國貿易結構與兩國的產業結構和生產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中俄貿易結構呈現以中方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俄方的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的特點,雙方互補性很強,貿易方式逐漸趨于規范化。兩國傳統的邊境易貨貿易方式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對促進中俄貿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兩國貿易關系的調整,易貨貿易方式基本退出邊境貿易舞臺,現代化、規范化的現匯貿易在兩國貿易中的比重愈來愈大,體現了邊境貿易逐步國際化和邊貿企業經營手段逐步規范化的過程。民營企業在中俄邊境貿易中所占比重增大,在中俄邊境貿易初期,國有企業是中俄貿易的主力軍,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在對俄出口中所占份額逐漸增大。同時,中方貿易逆差逐年減小。20世紀90年代,中俄貿易中中方始終處于逆差地位,隨著中俄兩國經濟的發展、各自市場需求的變化及貿易政策的調整,在中俄貿易中中方逆差逐漸減少。近幾年,我國對俄邊境旅游貿易發展迅速,旅游貿易已成為中俄邊境貿易的新亮點和重要組成部分。旅游購物商品是邊境地區開展的“邊境游”中出境旅客委托報關企業以貨運方式報關出境的小批量商品。由于該貿易方式比較靈活,貿易規模隨著市場需求而變化,在我國邊境地區發展迅速。
在中俄雙邊貿易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兩國邊境貿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中俄遠東邊境貿易活躍,與此同時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雙方合作解決。
當前中俄遠東貿易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沿邊地區對俄貿易后勁不足。長期以來,我國沿邊地區對俄羅斯出口的產品中,本地產品不到25%,絕大多數出口產品的貨源都是從其他省市組織的。沿邊地區沒能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吸引國內外投資,發展面向國外市場的生產能力,而只是把南方的產品轉手賣到俄羅斯。沿邊地區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產品生產基礎,特別是沒有推出自己的名優產品,除了少數幾個拳頭產品外,大多數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差,對俄貿易缺乏堅實的生產基礎,后勁嚴重不足。
通商“瓶頸”制約邊貿的發展,特別是本幣結算、商務糾紛仲裁、保險制度等問題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嚴重影響了中俄遠東邊境貿易的正常開展。
貿易結構“三低”狀態影響貿易潛力的發揮。貿易主體層次低、貿易商品附加值低、經貿合作領域級別低已經成為中俄邊貿難以闊步前進的結構性障礙,其嚴重性不可低估。
近年來,俄羅斯警方多次針對中國商品采取“查抄”行動,“灰色清關”是其罪魁禍首,但至今雙方未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俄方的某些做法也對中俄邊境貿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如2006年,俄方對旅游購物人員在免稅攜帶商品方面采取了嚴格的“限次限量”措施,造成雙方旅游貿易額大幅下降。
此外,對于雙方早已達成協議的界河大橋建設,俄方至今未能完成審批手續。俄方在口岸建設方面的速度也難以滿足雙方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的需要。
地緣政治關系是指國與國之間或國家與特殊地區之間由于地域上的鄰接而產生的政治關系,它應符合邊際效應規律,即兩個地理接近的國家,相互友好,則帶來的利益比相距較遠的國家會倍增:如果相互敵對,則帶來的災難也會倍增。中俄兩國在地緣上的直接接觸主要集中在俄遠東地區與我國毗鄰東北地區。今天,中國和俄羅斯正面臨相似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創造中俄兩國邊境地區共同穩定、繁榮和安全的地緣政治環境,并籍此來發展中俄兩國間友好關系與合作,對中國有利,對俄羅斯也有利。中俄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歷經16年的發展,已具備堅實的互信基礎、完備的合作機制和豐富的戰略內涵。俄羅斯自普京總統上臺后,更加重視遠東地區的開發和對外經貿合作,并以該地區作為橋頭堡,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然而雙邊貿易發展一直落后于政治協作而成為短板,尤其在遠東地區的資源和能源合作開發上,俄羅斯基于多方原因的考慮和猶豫,在行動上遠遠落后于中方。東北亞地區是世界經濟三大板塊之一,而中國東北和俄遠東地區是東北亞的核心地帶,因此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步伐取決于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遠東的快速發展需要中國,同樣中國更有效地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也離不開遠東地區。中俄雙方在遠東地區合作發展才是東北亞區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有利于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增強雙方與美、歐抗衡的實力,有力地維護兩國的長遠戰略利益。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應該立足于亞洲,積極促進東亞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從而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的新的世界經濟格局。東北亞作為東亞的一部分,應該是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重點地區。
當今世界,一國要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近年來,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明顯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區,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作為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地帶,彼此間的合作互惠共贏,在兩國的經貿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俄遠東地區對我國的地緣經濟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不僅因為那里有著中國經濟發展急需的大量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木材和電力等,而且還因為那里為我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合作良機。加上俄遠東地區和我國毗鄰地區有著地緣優勢,使得我國和俄遠東地區開展地緣經濟合作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中國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借助俄遠東地區資源和科技優勢來積極發展與該地區在經貿、能源、礦產、森林、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的合作,這對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改善中國能源安全現狀和實現中國國防現代化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1]郭連成,劉坤.轉軌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現狀與趨勢——以中國和俄羅斯為研究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1(12).
[2]李春波.俄羅斯自然壟斷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9(11).
[3]季節.聚焦“十二五”中國經濟戰略轉型[J].經濟導刊,2011(2).
[4]謝穎.解讀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5).
[5]楚紅梅,傅文.非政府組織發展對我國社會穩定的影響[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9(6).
[6]張汝根.黑龍江省擴大對俄經貿合作的思考[J].中國科技產業,2009(4).
[7]孫曉謙.中俄東部地區經貿合作的新機遇[J].西伯利亞研究,2010(5).
[8]于江波.中俄邊境地區黑龍江段資源特點及經貿合作[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0(6).
[9]任金.經濟轉型時期我國社會團體的功能分析[J].現代商業,2009(2).
[10]姜振軍,孔祥順.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合作取得的成效及未來走勢[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