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東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江蘇省位于我國經濟發達、經濟外向度較高的長三角區域,礦產、水產和人力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利。改革開放以來,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快、開放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一直處于前列,也是我國重要的吸引外資規模最大的地區,近年來引進外資金額穩步上升。
江蘇省吸引外資規模持續保持全國第一,2011年江蘇省實際利用外資321億美元,占全國的28%,連續13年保持全國第一,連續5年突破20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400多家在江蘇省投資。江蘇省及省轄市、縣級市已與47個國家和地區締結國際友好城市228對,總數居全國第一位。2011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061家,新批協議利用外資668.3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6.5%。
近年來,受經濟全球化和江蘇省對外開放程度逐漸提高的影響,來江蘇省投資的外商日益增多,且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香港是江蘇省最大外資來源地,截至2011年底,香港在江蘇省共投資項目32757個,協議利用外資金額238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92億美元。2011年投資國別(地區)進一步增加且來江蘇有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實際投資超10億美元:新加坡68.2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日本62.3億美元,同比增長11.5%;韓國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3.9%;臺灣為59.3億美元,同比增長11.7%;美國52.6億美元,同比增長6.1%;德國12.1億美元,同比增長8.0%;加拿大12.5億美元;荷蘭11.1億美元。合計累計投資額325.6億美元。
江蘇省各地區利用外資同步增長,蘇南地區繼續領跑全省,實際到位外資全面增長。2011年底蘇南地區實際到位外資同比增幅達48.8%,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個百分點,其中常州市增幅達81.4%。蘇中、蘇北地區新批協議外資增幅均超過41.1%。全省新批協議外資均保持增長,蘇州、無錫兩市的協議外資占到全省的47%。
江蘇省目前的產業結構與外商投資結構不相匹配。受人民幣升值,生產資料價格上升,技術和信息等要素市場的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過去相對較低的成本優勢已逐步減弱,給今后吸引外資帶來影響。過分依賴要素成本優勢的引資策略有待進一步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江蘇省外商投資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表現為: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的投資規模很小,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偏低,這種結構性傾斜對三次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明顯不同的影響,使工業與第一、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差距大幅地擴大。另一方面,外資企業的進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沖擊,加劇了產業內部的競爭,這對外商投資多寡和比重不同的產業帶來不同的影響。工業部門尤其是制造業由于引進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大多數產業內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機制對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而第一、第三產業在吸引外資時較少受外部沖擊的情況下,產業內部的競爭程度也明顯較低,從而導致產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
出于增強全球競爭力的戰略考慮,外商投資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但跨國公司不愿向我國的類似產業“外溢”技術,江蘇省企業也無緣接觸到技術的內核,使不少企業未能通過合資方式吸收和消化先進技術,同時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如通訊設備、計算機和辦公設備,由于企業缺少自己的核心技術,贏利能力受到限制和擠壓。即使是一些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中、高技術產品,也大都屬于低端產品,在質量、性能和外觀設計等方面無法與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提并論。
江蘇省應鼓勵外資向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投資。引資重點應轉向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的引進,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帶動省內產業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的開發,促進外資向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流動;積極引入發達國家的先進生產管理技術,著重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從而優化外商投資產業結構,促進江蘇省產業升級。
江蘇省應科學規劃,按照區域規劃的要求,利用現有載體開發的基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握物流中心等現代服務載體快速推進的契機,在產業配套和產業聯動發展上,政府部門應盡可能地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既重視引進外資也要推動當地產業的發展,提高內資產業的配套能力,使內資產業與外資產業協調同步發展。
在目前條件下,江蘇省應牢固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利用外資工作。一是樹立科學開放的觀念,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力求外部機遇為我所用,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能力。二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念,不能片面地為外資而外資、為“引進來”而“引進來”,單純追求數量和規模。三是樹立協調發展觀念,通過利用外資,發展開放型經濟,促進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四是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認真研究利用外資推動江蘇省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因素,避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各級招商引資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在繼續擴大引資規模,提高引資質量,鼓勵外商采取多種方式投資的同時,加大力度,積極創造條件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促進省內資本與跨國公司資本聯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延長跨國公司在江蘇省投資的產業鏈,爭取跨國公司在江蘇省設立研發中心和采購中心。
[1]查艷.江蘇外資商業企業發展研究[J].中國期刊,2011(2).
[2]陳相芬,陳廣宇.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現狀與對策[J].中國期刊,2010(11).
[3]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R].2011(2).
[4]潘曄.江蘇涉外經濟快速發展匯改措施先行先試[R].2011(10).
[5]涂澄.無錫市利用外資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期刊,2011(6).
[6]尹俊超,王獻敏.中國利用外資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外資,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