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升
(黑龍江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趙傳君教授撰寫的《創建中俄自由貿易區問題探索》一書,對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中俄貿易自由化,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深入系統的論證,不但提出了具有創新思路的獨到見解,還利用數理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
在學術界,關于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問題時而有人提起,但很少有人進行過深入系統的研究,特別是能夠堅持這一觀點的人則更少。因為每當有學者提出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時,總有一些專家提出一些理由加以否定,其中一個最常見的說法就是:這是中國人的一廂情愿,俄羅斯不會同意。對此,本書作者趙傳君教授認為,這是一種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測,因為中國政府從未正式向俄羅斯提出中俄建立自由貿易區,根據什么判斷俄羅斯會拒絕呢?此外,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不只是對中國有利,對俄羅斯也有利,在客觀上雙方都有需要,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在俄羅斯也有學者明確贊同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的觀點。
本書首先從戰略視角來論證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的意義和重要性:中俄戰略關系已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但中俄經貿關系卻明顯滯后,從而使中俄戰略關系具有較為脆弱和不可預測的性質。因為經貿關系是戰略關系的重要基礎和紐帶,只有中俄兩國的經濟融合度和相互依存度較高,兩國的戰略關系才能更加鞏固和不可逆轉。作者不但全面論證了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而且還充分論證了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的現實可行性。作者認為,中國不但與新加坡、智利、秘魯等國家建立了雙邊自由貿易區,而且還與東盟10國建立了10+1自由貿易區。東盟10國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貧窮落后國家;既有計劃經濟國家,也有市場經濟國家;既有一黨執政的共產黨國家,也有多黨競爭的西式民主國家。這些國家政治經濟體制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在經貿方面的訴求不同,我們與這些國家都可以達成自由貿易協議,難道我們與俄羅斯建立自由貿易區能比這更難嗎?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俄羅斯不是封閉經濟,也從不拒絕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2009年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建立了三國關稅同盟,相互間基本實現了四大自由流動,即商品、服務、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目前,俄羅斯正在動員獨聯體其他國家加入關稅同盟,最終目標是建立“歐亞聯盟”。此外,俄羅斯已多次表示要與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只是歐盟沒有給予積極回應。2011年12月16日,俄羅斯正式加入WTO,從而使中俄可以在WTO規則的框架內推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除上述有利條件外,中俄經貿合作已走過了20多年歷程,相互間已有了充分了解與信任,在中俄邊境地區已建立了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和帶有封閉性質的自由貿易區(在綏芬河邊境兩側建立的中俄貿易綜合體);在俄羅斯境內,中俄合作建立起3個工業園區和經貿綜合區。這些前期的積累和鋪墊,為中俄建立自由貿易區奠定了堅實基礎,創建了必要條件。
在充分論證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的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的模式。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既不能模仿歐盟自由貿易區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模式,而應根據中俄兩國國情和雙邊貿易現狀,充分考慮到雙方的利益關注,采取“分階段、分領域、分地區”逐步推進的模式。建立中俄自由貿易區應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應按商品和服務領域確定實行自由貿易的范圍和程度。中俄自由貿易應從中俄沿邊地區開始,然后逐步向兩國境內延伸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