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周口466001)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重要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h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相對獨立的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基本單元,是國民經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層次,它處于宏觀經濟之“尾”,微觀經濟之“首”,中觀經濟之“實”,是區域經濟最基層的環節。
周口市是河南省東南部的一個地級市,位于豫東平原,地處沙河、潁河和賈魯河交匯處,下轄8縣1市1區,總人口1112萬,具有良好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特別在電力機械、紡織印染、食品釀造和裘皮制革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及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方面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很大,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口市下轄的各個縣(市),由于在資源、資金、技術、文化、區位和產業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2010年,周口市GDP達到1305億元,相對于全省乃至全國是比較低的,其中縣域經濟發展滯緩是重要因素。
周口市縣域經濟是以傳統的農業種植、養殖及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農業經濟主導模式。2010年,第一產業占全市GDP的比重為28.7%,以小麥、棉花等農作物種植為主要支撐。相對而言,縣域經濟的農業創新型模式、傳統產業帶動型模式、資源支撐型模式和技術創新型模式的發展相對緩慢和滯后,使得各種模式不能優勢互補,也不能很好地銜接和相互促進。
從產業結構升級的角度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周口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應該逐步提升。在周口市下轄的各個縣(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內的企業數量眾多,門類豐富,但是這些企業的規模相對偏小,技術水平較低,缺乏溝通協調與合作經營,集聚程度低,沒有龍頭企業。
盡管周口市縣域經濟在近年取得進步的同時也給后續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困擾和阻礙。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低素質勞動力過剩與高素質人才緊缺并存;耕地求大于供,后備土地量少且價高;水資源總量不足,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資源利用須花費巨大投資;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社會設施共享程度低,資源浪費嚴重。這些情況的出現、發展,甚至惡化,將嚴重制約周口市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核心能力不足,創新意識薄弱,開放程度偏低。在周口市縣域經濟中,民營經濟占據較大比重,且多數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多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實力相對較弱,產品競爭優勢不突出。絕大多數企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方面處于落后地位,產品在市場上也缺乏競爭力。另外,由于區位和政策的原因,周口市縣域經濟中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數量偏少,目前,市場多數集中在國內,很少有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導致企業難以有效利用和吸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周口市各縣(市)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較大。譬如周口市淮陽縣旅游資源豐富,依托太昊陵景區和國家濕地公園淮陽龍湖來發展旅游業,以旅游業發展帶動水產養殖業,使農產品深加工業發展壯大,從而進一步帶動整個淮陽乃至周口地區的經濟發展。確立一個或幾個具有地方特色和能發揮地方優勢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然后以一帶多,以多帶更多的發展模式,各種模式相互銜接,相互促進,使得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同時,周口市各縣(市)在突出發展各自優勢產業時,也要相互溝通協作,將共通產業做大做強。周口市的各縣(市)都是國家小麥和棉花的主產區,各縣(市)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應加強合作,做大做強小麥和棉花產業,為周口市縣域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工業作為周口市經濟發展的引擎,應將“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發展新突破”作為調整方向,壯大產業集群為手段,發展縣域經濟為目的,實施三個層面策略:一是把握重點,切實把推進產業集群建設作為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重大戰略舉措抓好。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把握發展機遇,突出核心企業、工業園區、重大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發展環境建設,圍繞周口各縣(市)優勢產業發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有較大支撐和帶動作用的優勢產業集群;二是拓展途徑,有效推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突出發展壯大一批核心企業,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三是加強協調,形成推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合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組織協調,集中力量,合力推進。相關部門要把產業集群發展作為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強化責任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明確產業發展定位,重點發展精密機電、特色食品和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做大優勢產業,打造支柱行業,發展配套產業,壯大產業集群。
漸進有序地推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發展綠色產業,從戰略上建立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合理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調整提高第二產業比重,穩步推進第一產業發展,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能源和環境的依賴,降低生態環境壓力,緩解能源緊張和交通擁堵狀況。
要令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要善于經營城市和城鎮。建設以人為本、潔凈優先、暢通為上和功能齊全的城市和城鎮;建設和完善城市道路網、電力網、信息網、給排水網、供氣網和通信網,提高公共設施供給保證率和安全運行率。
實施體制創新,理順管理關系。建立和完善周口市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依法管理和監督縣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運行機制,把國家有關人口、土地和環境的政策落到實處。改變行政多頭管理狀況,合理調整周口市區域內的行政區劃,優化土地及耕地的保護和利用,形成城鎮集約用地機制。另外,要加快建設失業、養老、醫療和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投入到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教育。要深入、細致地部署具體工作,引導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統籌兼顧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意識,并培養其環保意識。
城市化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不可逾越的發展過程。城市化是進一步振興和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載體,堅持走中心集聚、以城帶鄉和整體協同的道路,優化區域發展布局。首先,要著力構建科學完整的城市規劃體系;其次,要著力構建加快人口集聚的配套政策體系;第三,要著力構建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資體系;第四,要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加快城鎮建設。
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合理引進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周口市是一個人口大市,但是在經濟建設中存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剩與高素質人才緊缺的矛盾。周口市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公平、公開、公正地引進本地經濟建設急需的高素質人才,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素質,加強人才培訓,以及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待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教育。
[1]郭現芳等.冀中南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0(18):42-43.
[2]吳碧玉.從長三角看南通市縣域經濟[J].江??v橫,2007(2):18-19.
[3]張淼.農業產業化經營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J].哈爾濱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