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香,甘茂德
(1.集寧師范學院美術系,內蒙古烏蘭察布012000;2.內蒙古工業大學輕工與紡織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將“綠色設計”理念引入高校藝術設計課堂教學
張金香1,甘茂德2
(1.集寧師范學院美術系,內蒙古烏蘭察布012000;2.內蒙古工業大學輕工與紡織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也要注重對綠色設計觀念的關注。只有將綠色設計觀念滲透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高對設計的責任心、環保意識,了解市場和各類人群不同需求,才能使藝術設計教學長遠發展。
藝術設計;綠色設計;設計教學
“綠色設計”理念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反映了人們對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與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工業革命雖然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但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生態平衡造成極大的破壞,使設計招致許多批評和責難。綠色設計作為一種設計理念應運而生,因此設計教學不得不重新思考培養設計工作者的職責和作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就出版了一部在當時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在該書中,巴巴納克認為設計最大的作用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和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強調設計為大眾服務。此外,他還第一次提出地球有限資源使用問題,明確了設計觀念“以人為本”的社會責任及倫理價值。當時理解他的人并不多,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認可。怎樣將“綠色設計”理念引入藝術設計的課堂教學成了傳承這種理念的首要任務。
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除了與經濟、技術、市場營銷等方面緊密結合,更重要的是培養有良好文化素養和社會價值觀的設計工作者,這是保證設計創造力必不可少的基礎。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以綠色設計理念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往往會受到學生或者教師的忽略,刺激消費的審美觀念幾乎成了現代設計唯一的評判標準和倫理規范,這也是能源浪費、資源破壞、生態失調的原因之一。
為適應新世紀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趨勢,藝術創新、創造力、想象力成為藝術設計教學的重點;鼓勵創新,開發創造力、培養創新意識成為藝術設計教學的首要任務。高等院校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很少將設計與倫理范疇相關的“綠色設計”理念內容相聯系。設計理念被消費文化所操縱,學生的設計作品也表現出只關注物質而忽視人文公益精神的傾向,設計的綠色理念意識幾乎完全被忽視。
設計創意教學中的綠色觀念忽視已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由于教學體制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而忽略了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綠色觀念的養成。一個好的創意只要實現視覺良好、創意奇特、震撼力強等要素即可成為優秀的作品,在此過程中,作品本身是否適合能源資源的再利用、再創造,文化精神內涵是否滿足各類受眾心理,在授課過程或者學生的創新過程中往往被忽略。在以前的設計史論課程中,“綠色設計”理念只作為一個知識點讓學生了解,學生聽過之后并無太多感受,在具體的實踐課程中也并沒有很好地關注該知識點的啟發,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科綠色設計倫理觀念的培養,加強學生設計的社會責任感。無論是理論課堂還是實踐課堂都應關注“綠色設計”所包含的內涵,將綠色貫穿所有的設計實踐。
綠色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在設計階段就將環境因素和預防污染的措施納入產品設計,將環境性能作為產品的設計目標和出發點,力求使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達到最小。目前,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綠色設計理念課程體系在設計教育中的實施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利福尼亞大學開設了專門的道德訓練課程。“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教育等課程被列為工科教育中新型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科內容,說明藝術設計教學中倫理觀念已經被提上日程。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商品創意的意識形態功能強調設計者應該負有的社會責任與商業道德;在講授公益廣告創意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功德、環境道德、全球倫理方面的問題,布置設計課題,通過創意實踐使專業學生自覺認識,把綠色設計作為一種設計態度、設計思想、設計理念,并在教師引導下,尋找有效的設計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感和情操。
在創建和諧社會、重視社會文明進步的大背景下,設計活動中的綠色觀念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此設計者和設計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建立和倡導合理的設計觀念,形成新的設計評判標準和倫理規范。
在建筑設計、廣告媒體、視覺空間設計等領域,奢華浪費、污染環境、缺少人性化的設計充斥我們視聽,其中很多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或從業者設計的,有一些雖然有一定的創意,但缺乏一種社會關愛與品質的升華。教師在設計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創作出既美觀實用又不污染環境的優秀設計作品,做到“小創意大智慧”;同時啟發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把環境、生態、節能的綠色設計理念作為設計的首要觀念,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設計中提高修養和社會責任心,也能使商品品質提高。
另外,設計的產品生命周期以內以產品環境屬性為主要設計目標,著重考慮可回收、可維護、可重復利用等目標的同時保證產品的基本功能、使用壽命和經濟性等,突出“生態意識”和“以環境保護為本位”的設計觀念。
設計教學應顧及社會環境、社會資源的再循環利用,綠色設計理念在教學中要貫穿教學每個實踐案例。藝術設計的教師應該對工業生產、材料科學、消費心理學、設計美學、設計方法等具有較深刻的理解,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注重道德倫理觀念的重視。但是,在有些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往往注重將高科技手段運用于設計創作過程,容易產生市場化濃厚、人性化缺失的作品。因此,創意與社會綠色設計觀念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需不斷完善和深入,以強化學生的藝術創作的文化素養。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可以使學生對創意的綠色設計觀念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只有通過實踐,引導學生進行實際專題的設計,提高對設計的責任心,了解市場,設計出對社會長遠發展有價值的作品,才能達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的目的,使綠色設計教學在設計創意中得以完善。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2]魯曉波.關于設計倫理問題的一點思考[J].美術觀察,2003(6).
[3]許平,劉青青.設計的倫理——設計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重大問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1997(3).
[4]李硯祖.從功利到倫理——設計藝術的境界與哲學之道[J].文藝研究,2005,(10).
[5]謝筱冬,唐長安.論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倫理觀念[J].教學論,2009(10).
[6]余玉霞,劉孟,朱寧嘉,等.中外設計史[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5).
book=10,ebook=27
G642.0
A
1008-178X(2012)10-0156-02
2012-07-19
張金香(1976-),女,內蒙古集寧人,集寧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工藝美術理論與創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