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紅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鎮江 212013)
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探究
田 紅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鎮江 212013)
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應用的意義、必要性和應用原則,提出了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思路,包括培養教師高尚的素養、教學內容要與學生需求的匹配、教師情感投入的加強、課堂授課方式的轉變。
高校英語教學;情感因素;應用
目前,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教學以“過級”為主的情況,一些學生也認為只要在兩年內過了英語四級,就可以不用去上英語課了。這種思想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功利性非常強,嚴重地扭曲了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情感是一種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1]。就高校英語教學而言,情感的激發與控制對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影響,學生作為能動的學習主體對英語學習的情感體驗有明顯的反饋。教師需要以情感激發情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本文擬對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途徑,為進一步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基礎。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離不開教師對學生情感和自身情感的理解、學生對教師人格魅力和教學方式的認可。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對情感因素的應用需要注意學生的動態表現,比如課堂上的動作、眼神、表情等,讀懂學生心情的變化。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原則包括:(1)強調對教學進程的調控。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表現,及時調控課程進程。(2)加強對學生情感應用的引導。通過結合教材中的一些篇章,增加對英語語言國家歷史、人文地理、風土人情、語言文化等方面的介紹,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語言的知識,這樣會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3)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通過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能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4)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情感的融入離不開融洽的師生關系,要通過師生關系的改進為課堂的有效交流提供平臺,使學生的情感融入與教師的情感融入達到共鳴,以更好地調動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個人有積極的肯定和評價。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和藹可親的工作態度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個人的人格魅力,比如淵博的學識、不凡的談吐、優雅的氣質等。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教書育人的理解,對學生的思想和品質進行啟迪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2]。這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英語認識,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學習英語的價值,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英語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既取決于人的需要狀況,也取決于客觀事物本身[3]。將這一理念應用到高校英語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教師的授課大部分是圍繞大綱來開展的,很少去關心學生需要什么,或者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更加喜歡。因為大部分教師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水平高,可以把握全局,學生就是要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才能更快地提高成績。實際上,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讓學生愿意學、可以學、學得會為宗旨。即使是再高級的教學方法,再新穎的教學理念,如果脫離了學生的需求和能力,那都是空中樓閣。這就要求教師在開課之前要充分調查學生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結合學生的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法。具體來說,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角色,面對統一規定的教材,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適當的增減。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師要結合其專業背景和特點,引入相關的專有名詞或者案例;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通過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達到教學內容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美國學者布盧姆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認知活動同情意活動相互交織著”,構成了教學的正常流向。也就是說,教學過程除了是知識、智能等信息流動過程外,還是情感信息的流動過程[4]。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情感培養和熏陶出來的。教師應當意識到情感在教學中的催化、潤滑和促進作用。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只有教師投入了真的感情,學生才能體會到課堂的價值,也才能對教師的投入給予更好的反饋。調查顯示,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與對教師的印象和教師自身的魅力緊密相關。對高校英語課堂而言,加強情感的投入有很多種途徑,比如認真地傾聽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更要積極地投入情感調查,然后再加以耐心的引導。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制定出不同方式的培養方案,尤其對英語較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絕對不能因為他們學習不好就放棄或者諷刺他們。
為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一方面要不斷轉變課堂教學思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要以真摯的感情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組織相應的趣味課堂等[5]。具體來說,突出學生課堂主體性,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學案導學模式、師生角色轉換模式等,充分把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出來。比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本著同組異質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在各個小組間開展合作學習[6]。以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三冊第六單元主題Fashion為例,教師分好組以后,讓各個小組搜集、整理各種流行時尚元素,包括語言、服飾、飲食等。一方面這個話題十分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生的學習情感都被調動出來了;另一方面,小組之間有了比較,組內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和主體性也被調動出來了。
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情感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對英語的認知等。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把握英語的本質,了解學生的特點,密切師生關系,加強師生溝通,強調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把情感因素融入到高校英語課堂之中。
[1]王瑞.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運用[J].文教資料,2006(35).
[2]路春燕.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探究[J].科技信息,2011(30).
[3]原金利.論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情感性處理[J].價值工程,2011(30).
[4]周述婭.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美[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
[5]豐鵬,簡紅艷,何瑾.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企業導報,2010(12).
[6]熊甦,吳筱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高職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
H319
A
1008-178X(2012)10-0187-02
2012-04-24
田 紅(1974-),女,重慶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從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