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繼宏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陸小麗 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
國際工程承包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一種綜合性的國際經濟合作形式。亞洲是中國企業開展國際工程承包的傳統市場,東盟是亞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中國企業在東盟市場完成營業額占整個亞洲市場的比重達3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建成,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交往更加頻繁,研究我國企業對東盟國家開展國際工程承包的情況,對于促進我國與東盟國家的全面經貿合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企業于上世紀70年代末進入東盟工程承包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統計,中國企業對東盟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由1980-1989年的累計7.75億美元和2.6億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49億美元和150億美元。從2001年到2010年10年間,中國對東盟的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率達32.1%,高于同期中國對外工程承包29.9%的平均增長水平。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對東盟十國的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達161億美元和9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4%和17%,延續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中國企業在東盟的工程承包項目主要集中在印尼、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從完成營業額上看,從2000年到2006年,新加坡一直保持第一的地位,完成營業額占中國企業在東盟市場份額的平均比重為33%。2007年以后,印尼和越南迎頭趕超,占據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2010年印尼和越南市場完成營業額分別為35.2億美元和31.1億美元,約占中國企業在東盟市場完成營業額的23.4%和20.7%。2010年,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印尼、越南、新加坡三大市場完成的營業額占東盟市場的59%,集中度較高。從涉及的領域上看,工程建設領域的權威雜志《工程新聞記錄》(ENR)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細分為房屋建筑、交通運輸、制造、工業、石化、水利、電力、電信、廢水/廢物處理、危險廢棄物處理十大行業市場,但中國企業在東盟市場涉及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水利、電力、交通運輸、房屋建筑等行業,其中以水電項目集中度最高。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化,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影響力也在提高。2011年ENR評選的全球最大225家工程承包商中,中國內地有50家企業入選。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東盟承建了一些重大項目和標志性工程,如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承建的泰國拉瑪八世皇大橋被作為2003年泰國新發行的20泰幣的背景;由中國水電集團和馬來西亞當地公司組成的馬中水電聯營體承建的馬來西亞巴貢水電站被稱為東南亞的“三峽”項目,是迄今為止該國最大的水電項目;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在建項目馬來西亞檳城二橋是東南亞最大跨海大橋,工程質量和進度多次得到項目業主的肯定;2012年1月由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公司與五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承建﹑合同金額達5.63億美元的越南最大化工投資項目越南金甌化肥項目成功實現建成投產。這些重大項目的建設,提高了中國承包企業在東盟的影響力。
近年來,國際工程承包方式向多樣化發展,呈現施工承包與投資合作相結合的特點。中國企業承包工程的方式也由最初的勞務分包、土建分包和施工總包向更高級的 EPC(設計—采購—施工)、PMC(項目管理總承包)、BOT(建設—經營—轉讓)及其衍生形式、PPP(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合作模式)等方式發展。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增強以及項目業主對承包商綜合實力要求的不斷提高,東盟國家在大型工程中采用EPC等形式的項目也有所增加。上文提到的越南金甌化肥項目和馬來西亞巴貢水電站項目都是EPC項目。此外,東盟大多數國家建設資金缺乏,使許多項目要求承包商帶資承包,中國承包企業也較多涉足BOT及其衍生形式的投融資類基礎設施項目。如,由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額達3億美元,已于2011年12月投入商業運營的柬埔寨甘再水電站項目就是BOT項目。承包方式的多樣化發展,符合東盟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需要,也對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合作需要在穩定、和平的環境下進行。然而,東盟部分國家政治形勢多變,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東盟成員國之間以及成員國國內由于歷史問題、領土(海)爭端、政治派別、種族矛盾引發的政治事件以至局部沖突依然存在。如2006年以來泰國政局動蕩;2011年2月泰國與柬埔寨因柏威夏古寺之爭交火升級;2011年6月以來緬甸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交火等一系列事件都使在該地區承包工程的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加劇。此外,中國與東盟存在的邊界爭議,以及少數國家對于中國的迅速崛起感到“受威脅”等客觀問題的存在也對在東盟承包工程的中國企業產生不利影響。例如,2011年9月緬甸政府單方面宣布擱置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緬投資新建總額達36億美元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松水電站項目就是復雜矛盾的體現。
中國企業承包工程項目在東盟國家和行業分布過于集中,存在一定隱患。首先,從國別結構上看,中國企業在東盟的工程承包市場集中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國,一旦這些國家政治和經濟形式出現動蕩將給中國承包企業帶來損失。其次,中國企業在東盟開展的工程承包項目主要集中在水利電力行業,一旦行業趨向飽和或是發生政策性調整將使中國承包企業的業務量大幅下降,影響我國工程承包企業的發展。以近年來成長較快的緬甸市場為例,2010年緬甸水電投資領域共簽了七個合作文件,全部與中國有關,這種高度集中增加了我國工程承包企業的風險。再次,我國企業在東盟工程承包的行業結構與國際工程承包的主流領域存在差異。ENR對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2010年完成營業額的情況統計分析表明,國際工程承包的主要領域是交通運輸(1090億美元,占28.4%)、石油化工(893.2億美元,占23.3%)和房屋建筑(830.26億美元,占21.6%),顯然與我國在東盟的工程承包項目以水電為主的行業存在差異。
我國企業在東盟市場上面臨的競爭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與項目業主所在國承包商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由于所在國承包商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往往使我國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如2011年5月越南總理要求加強EPC項目的管理,對于國內承包商能完成50%以上工程量的EPC項目,要在國內進行廣泛的招標,不得進行國際招標。二是我國的工程承包公司之間的同質競爭。東盟是中國的近鄰,東盟市場是我國工程承包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重要目標市場,再加上我國企業在水利、電力、交通運輸、房屋建筑等行業優勢集中,企業進入東盟市場后,分散經營,競相壓價導致我國企業在東盟市場上的同質競爭較為激烈。三是與西方國家工程承包公司的競爭。西方一些大承包商進入東盟市場較早,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熟悉市場情況、實力雄厚,中國公司和它們相比綜合實力仍存在相當差距。2011年全球ENR225強排名前10位的公司2010年度海外總營業額為1302億美元,而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公司2010年度海外總營業額為360億美元,不到它們的三分之一。此外,東盟部分國家工程承包領域存在的招投標違規操作等突出問題,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
東盟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但能夠用于建設的資金有限,以自籌資金的形式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往往要求承包公司帶資承包,這對中國企業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中國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有限,單靠自有資金難以承包大型的工程項目,而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信用、保險、金融信貸評估體系尚未健全,再加上對外工程承包項目合同金額大、執行期限長、風險大,導致工程承包企業融資的渠道狹窄、融資擔保困難。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中國進出口銀行對境外工程承包的支持力度也有限,2010年全年中國進出口銀行發放境外工程承包貸款90.94億元人民幣,與企業的實際資金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東盟國家政治經濟形勢復雜,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應強化風險管理意識。一是借助我國駐東盟有關國家的經濟商務參贊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信息平臺、項目業主所在國友好組織等,廣泛收集東盟國家的有關信息,建立起風險預警機制。二是加強在東盟承包工程的中國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保持定期聯系,聯合起來共同防范各種可能的風險。三是中國工程承包企業要熟悉項目業主所在國的法律、經濟環境,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要有所防范,把可能發生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四是加強與東盟國家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本土企業的各種資源,防范風險。
中國企業在東盟進行工程承包時應注意積極拓展市場,不宜將市場過度集中于少數國家的少數行業上。東盟國家在交通運輸、工業、制造等領域有一定的潛在需求,我國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行業可以通過施工承包和投資相結合的形式,進入這些領域。有實力的企業還應當積極拓展環保、電信、石化等高技術含量項目,逐步調整和改善行業結構過于集中在水電項目上的現狀。
一是加強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紐帶作用,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與溝通,加強行業自律。在同一項目投標的中國企業多于一家時可以采用聯合投標的形式避免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實現“雙贏”的局面。鼓勵工程承包企業之間的重組,以實現優質資源的整合,形成一批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工程承包企業,并以EPC、BOT等方式向高端市場發展,以破解我國企業在東盟市場上的同質競爭。二是加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這不僅是防范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整合資源、應對東盟部分國家招標過程不規范、提高我國企業在東盟市場中標率的有效方式。
加強對東盟工程承包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開發符合對外工程承包需要的金融產品,鼓勵商業銀行參股工程承包企業,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加快廣西北部灣銀行等以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為發展宗旨的區域性特色銀行的國際化步伐,提高其在服務中國與東盟經貿交流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國家政策性銀行對工程承包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增加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的數額,提高企業使用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的累積額度,簡化申請程序,提高時效。完善信用保險體系建設,向支持對外工程承包的商業銀行提供信用保險,減輕商業銀行的風險。
[1]陳建.國際經濟合作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2]胡巨江.中國拓展東盟工程承包市場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3]張建中.中國對越南國際工程承包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0(5).
[4]楊國英.潛力巨大的東盟工程承包市場——專訪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刁春和會長 [J].長三角,2006(4).
[5]譚國,衛更太.越南工程承包開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建筑經濟,2008(10).
[6]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商會編.2011.我國50家內地企業入選2011年度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行業資訊參考,第23期.
[7]李秀中.專訪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王禾:開拓東盟市場須分析其國情.[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1025/0112106794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