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中職學校的難題。一方面,中職學校沒有升學壓力,造成教師對教學態度的不端正;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上課聽不懂,最后導致學生厭學現象普遍,同時也會致使教師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惡性循環,如何做到教學改革突飛猛進提高?前蘇聯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不堅決而溫和的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之本,是學校的生命線。對于一個學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壇就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表本人的淺陋之見。
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當深入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中職學生大部分處于初中階段,這是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極不穩定的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型。學生常常會遇到各種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理與指導往往會使其困惑無法安心學習。另外現在家里孩子少,獨生子女比較多,受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影響,個性都比較強,尤其是個別孩子,毛病比較多,在家被父母寵壞了,到學校仍自由散漫,懶惰。如果按普通學生那樣去要求他們,肯定會使班級工作受到影響。因此,教師了解學生的狀況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想讓學生安心學習,要想讓學生聽信自己,特別是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做他們的“知心人”,多談心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少批評多鼓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學生走出困惑的池沼,一身輕松地學習。使他們在學習中體會艱辛,體會喜悅,學會與人交往、處事,學會面對挫折,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做好一件事,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學習如何表現自己等。
此外,教師要有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是后進生,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通過表揚他們的長處,來讓他們改掉自己的短處。我教的班里有個學生,活潑好動,上課時總有小動作,有一次上課玩手機,我曾暗示他,可他沒有反應,我當時很生氣,就把手機收走了。可是他表現出滿不在乎,沒有一點承認錯誤的意思。下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先夸贊他聰明,再指出了他的缺點,他一下子消了氣勢,承認了錯誤。從那以后,他就變了個樣,上課認真積極,還成了我的課代表。
我國教師的傳統美德就是“為人師表”。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視“以身作則”,他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具有典型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應從自身行為規范做起,不僅要注重提高自身專業水平,而且為人處事,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步態手勢,服飾儀容等也要處處嚴于律己,做學生的表率。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所以教師首先需要具有專門的知識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學識、精湛的業務,使學生折服。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應該是所教學科的專家,需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這是教師從事學科教學工作,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應該對專業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操作有著準確的理解,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應具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話要富于情感,要注重表情,抑揚頓挫,語調語速適當,并以手勢和姿勢輔助說話,將難以理解的專業學科知識與日常接觸的實例聯系在一起,使之有趣、富于幽默感,便于學生理解。記得在講述電子技術二極管的特性時,學生很難理解,班級紀律不太好。我就拿班級的大門做例子,指出從外面進來推門,施加壓力的方向正確,大門打開,即正向特性;從屋子里面推大門,施加壓力的方向相反,大門仍緊緊關閉,可是當推門的力度過大時,就會將大門轟然推到,此時破壞了門的特性,即反向特性。學生很快接受了。雖然專業學科比較枯燥乏味,但同學們聽我舉例分析,都聽得津津有味,注意力很集中,這就不需要你提醒他們認真聽講,他們也都專心致志地聽著,有利于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可見,我們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教師應當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無論是進修學習,還是繼續教育的各種考試,都應該認真對待,刻苦努力,掌握真本領,才有利于自己的教學。
教師勞動是十分高尚的勞動,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是教師為祖國現代化事業獻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體現。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甘于在教育崗位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必定不能安于教師崗位,也不可能做出成績和貢獻。現如今,作為履行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教師已不再是傳遞知識的教書匠了,我們在教學、交往、課程構建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是人才生產的主要承擔者,擔負著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作用之巨大,就更要求教師要找準自己的角色。要時刻懷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不為外物的誘惑所動搖,靜下心來搞教學工作,用自己教師的人格力量,樹立威信,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信服。
教師的教學管理,是教師根據課堂管理原則,運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當的處理課堂上偶發事件的能力。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管理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材,并制定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要合理利用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學內容;能夠計劃、組織、調控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機智地駕馭課堂多變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教學活而不亂。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這是一種避免學生因為無所事事而講話,睡覺的有效方法。比如說,授課中可穿插一些與有關的小故事,調動一下學生的情緒;當觀察到學生有疲勞的表現時,可說些輕松話緩解他們的疲勞;也可以盡量給同學課余時間備課,走上講臺上課,而不是教師自己去講,給學生多一些參與教學的機會。再比如說,當教學內容復雜難懂時,可以在課堂上多提問、多采用啟發式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全國著名特級講師魏書生說過,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于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勞動倍數的幸福。身為教師應該尊重這種勞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獲得雙重收獲。尤其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更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才能適應社會,適應時代。也只有牢牢抓住教學改革的韁繩,才會讓教學質量朝著健康穩進的方向發展!
[1]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的通知.1986/6/26,國家教育委員會.
[2]薛喜民.加快戰略調整 推進職教發展[N].2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