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杰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
近年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明顯增多,技術環保新壁壘層出不窮,2011年中國出口貿易遭遇調查有7起,從入世到2011年底中國受到貿易救濟調查近700起,今后中國面臨的貿易保護沖擊不會減少。好在非洲經濟方興未艾。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非洲國家經濟增長率由2006—2008年間的6%下降到2.5%,不過在2010年回升到4.7%,2011年甚至超過了5%。出口需求的增加與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非洲經濟逐漸改善,但是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這股正在成長的新力量任重而道遠。
一是國內人民幣匯率風險依然存在。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已經達到了30%,2012年以來匯率變動逐漸趨穩,這是由于進出口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未來一段時期,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走勢還不明朗,仍有升值的可能,要有思想準備。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金磚國家的貨幣對美元也在貶值,嚴重削弱了中國產品的對外競爭力。
二是雖然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加大,但因為中小企業缺乏擔保和抵押質押物,加上貸款過程中費用較大,中小企業融資仍然會很艱難。
三是要素成本顯著上升,傳統優勢遭遇挑戰。2011年10月廣交會的成交訂單中3個月以內的短單超過了一半,36個月的訂單下降了1/3,超過6個月的訂單僅占10%,此外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
外貿穩定增長是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與保就業、促民生息息相關,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針對既有的矛盾和問題,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外貿的穩定增長。
為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擴大對外援助和提供優惠的出口買方信貸,積極創造需求。當前審時度勢地增加對外援助和出口優惠買方信貸,幫助發展中國家將有助于促進南南合作,緩解對發達國家貿易下降帶來的困難;還應進一步擴大優惠貸款規模,積極鼓勵和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參與國際項目的實施。發揮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賣方信貸對中國出口的帶動作用。
二是推動海外投資促進產業轉型。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新機遇,全球經濟緩慢復蘇,許多發達國家資金短缺,對新型國家放寬了限制,抵觸情緒減弱,有利于中國企業購買國外關鍵技術品牌和營銷網絡,戰略資產的價格又比較低。發達國家在環保節能低碳經濟等領域對外合作的愿望強烈,為中國對外投資創造了新商機。
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從事經貿合作,對外承包的工程越來越多。一個企業如果看好這個國家、這個市場,就應該適當地投資。投資反映了這個企業對這個國家和市場的信心,另外也讓這個國家對你也放心。
三是采取避險措施,應對匯率風險。應該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引導外貿企業采取積極的措施規避各類風險,加快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工作,增強外貿企業承受匯率波動的能力。
四是加大融資力度,緩解資金壓力。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大對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進出口貿易融資的支持力度。加大進出口信貸、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重點向有訂單、有效益的企業傾斜;應考慮對貿易融資業務實行差異化考核,適當增加對中小外貿企業的風險容忍度。
五是應對貿易摩擦。建議有關部委和行業協會密切跟蹤、研究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公開發布有關風險提示,加大對外進出口力度,重點做好貿易摩擦應對,為中國外貿企業的出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