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軍 戴友余
(中國建設銀行溫州甌海支行,浙江 溫州 325000)
1.溫州作為金融改革試點歷史長遠
早在1987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批準了《溫州市利率改革試行方案》,溫州成為國內第一個利率改革試點城市。試點利率改革,主要圍繞利率體系,同時增加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開拓資金市場和加強銀行企業化管理等,其主要目的是搞活金融,促進經濟發展,更好地發揮商業銀行在經濟活動中的杠桿作用。經過十多年的利率改革,溫州形成了“雙軌制”利率體系的新格局。
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投石問路。溫州成為全國進行農村信用社利率浮動改革試點的8個縣(市)之一,也是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的重點地區。溫州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浮動幅度為[1,1.3],即存款利率最高上浮不得超過國家法定利率的30%,在此范圍內,溫州農村信用社可自主實行不同金額、不同檔次的浮動存款利率政策。
溫州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重點關注的試點城市,具有20多年的金融改革歷史,這次又被國務院批準作為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也就順理成章。
2.溫州經濟長期保持快速增長和創新發展
根據溫州市統計局關于溫州市2012年1-6月份主要統計指標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18184元,同比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8526元,同比增長11.5%,溫州作為率先進行利率市場化的經濟發達城市,長期以來保持了增長勢頭。同時,其半年工業總產值高達1904.59億元,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溫州產品占據了很大的國內市場份額,溫州經濟長期以來保持了快速性。
溫州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先行者,最先允許民資入股商業銀行,以增資擴股為手段作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切入點,積極吸收強化民營、私營企業入股,優化商業銀行股本結構,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首先改造、重組農村信用社,以明晰產權、合理分配為改造重組的切入點,增資擴股,改造股本結構,最后實現法人治理,最終使農村商業銀行和實行統一的法人體制的聯社更好地為個體私營企業服務,為“三農”服務;最早成立中小型企業擔保公司,即以龍頭企業為發起人,創建投資擔保公司,同時向社會募集一定的資本金,其中財政以1∶1的資金,銀行以兩倍以下的貸款額配套,以此形成共同投資基金,對中小企業股本進行投資或者融資擔保,通過投資公司資本運行和銀行信貸共同支持,為中小企業籌資提供了新的渠道。溫州經濟的發展具有創新性,因此被作為金融改革綜合試點城市具有其示范性和合理性。
3.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和民間借貸問題
目前溫州出現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和民間借貸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溫州民營經濟發展至今,已經積累了豐厚的剩余資本,然而實體經濟經營已經落后于簡單地依靠資本投資獲利,溫州的游資表現很活躍,而產業轉型卻表現為明顯動力不足;二是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無法給投資公司一個穩定的投資預期,且大多數不具備安全的放貸條件,因而銀行惜貸,投資公司也敬而遠之,同時,囿于政策的門檻,中小企業不能像國有企業那樣獲得融資便利,于是,溫州當地的中小企業苦于融資無門而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威脅,因此就形成了民間借貸市場。然而,高回報必定帶來高風險,同時高利貸的問題會隨之出現,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民間借貸合法化。綜上所述,溫州作為金融改革綜合試點合情合理。
1.民間金融合法化,將其納入國家信用保障體系。頒布的金融改革12項中提到要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制定規范民間融資的管理辦法,建立民間融資備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
2.將民間金融融入到地方金融中去,讓兩者互利互助。12項中要求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
3.給予民間金融良好的投資環境。如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探索建立規范便捷的直接投資渠道。積極發展各類債券產品,推動更多企業尤其是小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建立健全小企業再擔保體系等。
4.完善民間金融地方管理、構建其信用機制。發展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引導民間資金依法設立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及相關投資管理機構。拓寬保險服務領域、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建立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范機制等,以此來防范民間金融風險的發生。
1.充分市場化
充分市場化是指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律,實現資源充分合理配置,從而實現效率最大化,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價格調節達到供需平衡的一種市場狀態。具體措施上,溫州民間金融面對快速增長的經濟,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市場準入、資金價格、微觀治理和金融運行實現以市場機制為核心導向的資源配置。例如在微觀治理方面要實現金融信息的公開、公正,為金融機構間營造公平、公正環境。
2.金融監管化
金融監管化,就是加強金融監管,保證金融市場穩定運行。溫州金融監管應努力由原來的強調行政審批的合規性監管逐步向以市場合法合規為導向的風險監管轉變。作為金融監管部門的銀監局、證監局等應加強對溫州民間借貸的研究與監管,提高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并加強與發達城市監管部門的交流和溝通,充分交換信息,密切合作,以提高溫州金融自身的發展能力,最終有效地防范溫州金融風險。同時,應大力促進溫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商業銀行應在組織結構、人事管理、決策機制、授權授信、職務分離及內部審計等方面學習、借鑒國內外發展良好的商業銀行先進經驗并加以改進,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不僅對銀行風險防范也對溫州民間資產的良性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議可以在溫州設立類似“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的部門,該部門主要負責指導協調金融監管的工作,為金融參與單位提供一個溝通、磋商與決策的場所,同時協調各成員單位的相互關系,搭建金融信息平臺,建立健全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預警和應對機制,還可以受理及處理金融機構對金融監管部門的投訴,為市場公平化創造條件。此外,民間自建的服務和安全評估公司也是實施有效監管的重要助力,例如由鹿城區總商會下屬22家民企出資500萬元組建的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公司,助推了溫州金融監管化的健康發展。
3.民營金融規范化
民營金融規范化就是要規范民間金融活動。早在1996年國務院就公布了《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可見我國規范民間金融活動早已起步,但對于溫州這個特色城市來說,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辦法并不完全適用,溫州應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有特色的民營金融的規范辦法。筆者對民營金融規范化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創辦民營銀行。溫州民間對融資有著旺盛的需求,其實這也是民營銀行發展的最佳環境,溫州地區可以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通過定向募集民間資金來組建民營銀行,民營銀行可以拓寬民間融資的渠道。同時,民間投資者一般具有很強的投資能動性和自覺性,他們根據市場的需要做出靈敏的反應,創造出更好的投資形式,因此,民營銀行可以給予民營金融很好的投資環境和融資導向。
(2)建立小額信貸機構。建立小額信貸機構有很多形式,最普遍的是建立小型投資機構和信用互助社。小型投資機構就是由民營企業或個體經營者投資入股設立,資金來源是其自有資金,可以吸收社區成員入股用來購買郵政儲蓄資金,也可以向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接受合法組織和個人的信托存款,其資金運用的主要方向就是為中小型民營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支持;信用互助社是完全由民間資金發起成立的具有互助性質的信用合作組織,合作組織內部是資金的來源和服務對象,同時可以通過信托存款委托和貸款等方式與外部資金進行交流,以保持互助組織具有適度的活力。建立小額信貸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合規化融資,為金融合規化提供強大的助力。
(3)加強合規文化建設。仿效國外進行優秀金融合規推廣和合規文化宣傳,使溫州民營金融的經營活動與法律、法規和準則相一致,宣傳合規文化,重視合規教育,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的合規責任,建立有獎有罰的激勵機制,最終使所有參與者能夠從合規做起,人人合規,人人有責。
[1]陳道富.充分市場化和有限全球化的中國金融改革[J].發展研究,2012(2).
[2]王平.新形勢下我國金融監管與完善[J].法學雜志,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