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信息中心 宋瑞鳳
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較晚,規模也較小,在信息、技術、管理等方面缺乏競爭力,但中小企業也有自身優勢,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拓展或退出某一行業業務領域。近年來,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有的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骨干企業,中小企業迅猛發展己經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為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社會的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為了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促使企業管理和生產水平的飛躍,各企業都在努力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本論文正是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分析中小企業實現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很多人認為,實現信息化管理就是為了更流暢、方便的工作,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信息化管理目的在于快速正確的決策。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為了快速正確的決策。很多時候,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是決策,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才能讓決策者在最快的時間內作出正確的決策。因此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必須實現以下幾項內容:(1)簡化作業流程。這個目的其實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做到的,信息化流程跟傳統的人工工作流程是截然不同的,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可以提升企業的反應速度,加快企業的執行力。(2)組織扁平化。自動化企業的管理可以讓組織扁平化。在沒有實現信息化管理以前,企業有很多管理人員,然而,管理人員的精力有限,每位管理者的領導能力有限,只能管理少數的勞動者,而實現信息化管理以后,中間的管理層大部分可以取消,提高了企業的整體領導性。(3)加快人才培養。信息化最后一個目的是加快對人才的培養,其實當今時代最寶貴的資源莫過于人才資源,有了更多的人才資源才能建立最好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更堅決的落實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信息是企業管理者思維的材料,是企業管理者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良好的信息化管理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水平的提高,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使企業更長久的發展下去,不至于在這弱肉強食的發展形勢下被淘汰。企業領導者在整個企業中處于絕對領導地位,因此只有企業領導者認識到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推動整個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實行,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是整個企業管理中比重最大,難度最大,應用最為廣泛的一個內容。因此企業選擇了信息化就選擇了一場“革命”,企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做好準備:(1)首先要認識到信息化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只有認識到它對企業的重要性,每一位成員才能切實地、腳踏實地的去實施;(2)其次要認真學習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相關內容,企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3)最后建立信息化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懈的努力。
首先,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信息化,要從實際出發。必須明確,相當多的中小企業發展脈絡和發展思路是和大型企業不一樣的。相當多的中小企業沒有長期的訂單和穩定的客戶群。管理機制,產品特點,發展設想要看著市場的臉色行事。因此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著眼點宜放在:通過信息化,建立能動的、快速的市場反映機制,優化企業“增量”結構,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上。其次,信息化人才稀缺。中小企業急需復合型人才,這是當前擺在相當多中小企業面前的一個實際問題。企業如果不能適應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即便能留下少數的“電子商務”畢業生,但他們也大都不會進行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運作。中小企業所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對網上的信息應當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判斷力,能夠由網上一條普通的信息挖掘出“顯在”的商業價值才行。因此,當前最急迫的是領導層對信息化的戰略意識提高以后,要盡快確定企業信息化的整體思路和發展戰略,選準一個切入點,并且開始進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骨干的培訓。再次,加速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該提倡盡快建立適于中小企業需要的創新服務項目。(1)要為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提供成本更低、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提供更好的多維運營的公共信息平臺。真正降低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成本。探索適合中小企業的“共享資源”的建設經驗。(2)創新信息化服務模式。適合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服務模式急待創新。比如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就急待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獲得的金融資源是不平衡的。不僅獲得信貸支持少,而且直接融資渠道窄。(3)創新培訓服務: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正以其快速增長的巨大潛力成為國內外軟硬件廠商著力開發、爭相介入的對象。因此,可以說中小企業正面對著最好的“社會化培訓期”。抓住這個機遇對于提升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4)分析和規劃自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在選擇信息軟件之前,企業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需求,也就是企業實現信息化要解決什么問題。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具體的企業行為,是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個階段,與企業管理相輔相成并伴隨企業的進步之中,尤其明顯的是其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常常以工程項目的形式體現,通常所講的企業信息化是指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內容不是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內容會因各企業的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和規模大小不同而有所差異,并隨著經濟體制、市場格局、產業政策的變化以及管理科學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而發生改變。就其制造業的共性而言,大致有以下幾點基本內容:(1)生產過程控制的信息化。生產過程控制的信息化是控制技術自動化的發展和升華,是制造類型企業特別是批量生產流水線作業方式信息化的關鍵環節。生產過程控制信息化的重點是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工藝流程、車間現場管理、質量檢驗等各設計、生產環節。(2)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制造業的生產也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單獨、孤立、封閉的模式,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活動發生了前伸和后延。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是制造企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重點是利用企業局域網絡、Internet互聯網、數據庫、電子商務等技術資源通過對供應商、第三方服務商及客戶的信息化管理與協調,將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的供應、銷售、服務整合在一起,提高制造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3)企業信息化組織建設及硬件配套。企業信息化建設最明顯的特征是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須務實,做好組織到位與措施落實這兩件大事。(4)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比重最大、難度最大、應用最為廣泛的一個領域,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各項業務及各個層面。企業信息化組織建設說到底是靠人去完成的,實踐證明高效精干的組織機構和復合型IT人才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從這個角度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建立一支專業化復合型的人才隊伍,僅僅紙上談兵最終是實現不了信息化管理的。
信息是現代企業的重要戰略資源,一個企業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將成為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可以說在不久的將來,沒有企業信息化,就沒有企業現代化,也就沒有企業對市場的敏捷應變能力。
[1]張先治.現代財務分析程序與方法體系重構[J].求是學刊,2002(04).
[2]高復先.信息化資源規劃建設基礎工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03).
[3]王眾托.信息化管理與管理變革[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07).
[4]賈毅,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建議問題[M].維普出版社,2005(09).
[5]董玉.企業財務分析存在問題及其改進[J].商業會計,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