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巖芷
(金鄉縣農機局,山東 濟寧 272200)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機制靈活,善于應變;組織機構簡單,工作效率較高;勇于創新,富于進取等是中小企業特有的優勢。但是,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融資困難、投資不科學、財務控制不嚴等,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不利于我國宏觀經濟的治理,也不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在我國中小企業中,大多類似家庭式作坊,實行家族式管理,遠未建立起現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的主要財務決策往往由企業主一人做出,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這樣不可避免地使企業的財務決策受企業主個人效用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使得個人價值取向和偏好融入企業的財務目標之中,違背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導致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忽視了財務管理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中小企業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低下,使企業管理局限于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沒有財務運作的理念,財務管理的風險控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企業面臨隨時爆發財務危機的可能。另一方面,受宏觀經濟環境和經濟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也遇到了阻礙。例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不力,使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
融資難、擔保難一直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業對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不夠。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貸款多偏向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對中小企業,尤其是私人中小企業是疏遠的。二是中小企業自身實力不足。中小企業規模小,信用等級低,難以達到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求的貸款標準。三是政府扶持不夠。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資金偏少。
一是缺乏投資資金。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有限的資金多用于生產經營和必要的資金儲備,多無充裕資金來滿足投資需求;另一方面,獲得金融機構的投資或貸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企業提供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二是盲目投資。由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落后,對投資項目缺乏科學的財務預測、決策、預算、分析,很容易進行盲目投資,難以把握正確的投資方向。三是追求短期目標。由于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占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總是要求盡快收回投資,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四是缺少政府支持。很多地方政府沒有制定有效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如中小企業難以提供住房、醫療保險等福利,使企業難以吸引和培養高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從而造成投資管理不善和嚴重虧損。
由于受到企業規模和員工素質的限制,中小企業在財務會計制度的建設和具體運用上很大不規范,財務管理基礎普遍薄弱,財務控制十分松散。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控制不嚴,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嚴格的賒銷制度,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使應收賬款不能及時兌現并形成呆死賬。三是存貨控制力度不夠,造成存貨周轉緩慢,資金呆滯。四是財務資料不完整,且缺乏真實可靠性。很多中小企業存在賬簿體系不健全、構建虛假賬項和財務報告失真等問題,甚至有些私人小企業主嫌麻煩,不愿建賬。
一是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財務管理受企業主干擾。中小企業的投資者大多就是其經營者,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并且對于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干擾財務管理工作,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現象。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二是中小企業主和經理往往是集于一身的,中小企業的主要財務決策往往由企業主一人做出,這樣不可避免地使企業的財務決策受業主個人效用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使得個人價值取向和偏好融入企業的財務目標之中,違背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三是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偏差,現代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由于對財務管理重視不夠,中小企業大多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之中,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缺陷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必須從政府、市場和企業自身三方面入手。
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決定了企業能否健康穩定地生存發展,要促進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制定保護性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性的經濟政策。
1.制定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等原因,很難抵擋外來侵害,所以國家應給予法律上的保護。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初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如200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但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通過穩定的融資機制給予適當的支持
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和運用資金的能力差,決定了它通過市場融資資信很低的特點。這從客觀上要求國家通過建立穩定的融資機制給予適當的扶持。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老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措施,各銀行和金融機構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需要強調的是信用擔保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擔保費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為代價。同時,應放松金融管制,鼓勵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創新,鼓勵私募融資方式的發展,放松對私人進入金融市場的管制,正確引導私人資本在金融市場上發揮積極作用。
3.建立中小企業研究機構,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建立中小企業研究機構,指導中小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中小企業進行科學管理和決策;建立中小企業專門基金,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中小企業扶助基金等,同時對基金的來源和用途要合理加以規范和控制,提高基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加信用保險和信用擔保,改善自身融資環境,盡快規范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1.適當分散投資方向,降低投資風險
投資過度集中可能會因市場或自身能力不強而導致損失,應通過多樣化投資來分散風險;投資過度分散會削弱企業的優勢,很容易導致原有經營項目上運營所需資金周轉困難,而新的投資項目又不能很快形成規模,難以形成競爭優勢。所以應合理地進行投資組合,投資方向既不過于分散也不可過于集中,以達到既能保證現有業務的運營,又能規避投資風險的目的。
2.積蓄財力,適時擴張
企業取得收益的多少與經營規模的大小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合理地進行規模擴張可以取得規模經濟效應,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中小企業實現擴張的關鍵在于:一是平常要做好財力積蓄準備,為未來的擴張投資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要抓住有利時機實現擴張。
3.進行投資創新
中小企業應重構和建立投資能力,進行資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打破“自我開發—自我生產—自我銷售”的封閉模式,建立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產品技術開發機制,包括合作技術創新、委托開發以及技術轉移和技術服務等。
財務控制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標志,運用特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通過規范化的控制手段,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控制和監督。財務控制必須以確保資金運用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資產的安全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為目的。
1.加強資金管理,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
首先,強化對資金的控制,嚴格執行現金使用的規劃審核批準制度,時刻掌握現金的來龍去脈,并做到經常不定期的突擊盤點。其次,確保資金的來源和使用得到有效組合,最后,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占用應做到合理組合,以達到資金運用的最大收益。
2.加強對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管理
安全有效地管理應收賬款和存貨,是企業生存發展必須具備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加強應收賬款及存貨管理是解決中小型企業陷入資金緊缺困境、降低經營風險的重要措施。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應做到:在銷售合同中明確規定各項條款;定期進行財務對賬,確定合適的應收賬款規模;努力控制減少賒銷量;對賒銷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評核,并加強客戶信息管理;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策略,提高追款人的追款技巧;樹立提高銷售人員對企業的利益認同感。另外,要嚴格控制應收賬款賬齡,對壞賬、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后,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對于難以收回的死賬呆賬的賬款,可以視情況進行處理,如對呆死賬進行折讓,以物抵賬,法律訴訟等。
加強存貨管理應做到:學習利用現代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對企業存貨管理的全程進行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貨管理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處于最佳運行狀態,以達到用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努力控制存貨采購、儲存和配送三個環節的成本費用,盡可能壓縮冷背殘次的庫存物資,縮短存貨周期,加速存貨流動,避免資金呆滯,并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的最佳結構。
3.加強財產控制
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企業財產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工作分別交由幾個人來做,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要定期進行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后,要不定期地突擊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時刻保持警惕,不至于因為疏忽而造成財產損失。
1.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制度
建立健全可靠的憑證制度和賬簿制度,要求中小企業做好經營活動的記錄和保管工作。在可靠的憑證制度基礎上建立賬簿制度,確保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以便能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建立健全預算審批制度,對現金支出做出科學預算,并對支出嚴格審批,確保現金支出的科學合理。建立健全會計稽核制度和內部牽制制度,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內部管理體制及業務量的大小,設置會計崗位,配備會計人員。根據內部牽制原理明確規定其內部分工和責任。
2.加強財會隊伍建設
把好用人關是實施良好的財務管理的重要條件。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經過培訓、考核,達到要求后才可發證上崗;被委任會計領導崗位的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工作經驗和職務任職資格,決不可濫竽充數;加強對企業財務人員的教育工作,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財會知識水平,增強他們的監督意識和法制觀念。因此,應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規范會計人員職業行為,使他們遵循會計行業約束,提升職業道德水平,由被動的執行企業內控制度到主動地發現企業內控方面的薄弱環節,并積極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3.培養良好的企業信譽觀,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
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信用經濟,只有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才能得到其他企業的信賴和支持,處于市場的有利地位;只有提高企業全員的綜合素質,才能改善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1]彭紅麗.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與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3)(中旬刊).
[2]郭銀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6(3).
[3]楊秀華.加強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探索[J].華東經濟管理,2003(3).
[4]謝曉斌.小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探討[J].審計與理財,2005(10).
[5]易國慶,王警.中小企業會計工作亟待規范[J].當代經濟,2007(3)(上).
[6]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2006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和2007年工作要點[EB/OL]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2007-01-01.
[7]谷祺,劉淑蓮.財務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8]夏樂書,姜強,宋愛玲,李琳.資本運營理論與實務[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9]徐林發.中小企業改制[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10]高正平.中小企業融資新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11]張以寬.會計制度設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