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蕾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福建福州 350015)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與功能探析
蔡 蕾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福建福州 350015)
舞蹈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產物,其藝術表現形態具有極大的審美功能。本文對舞蹈藝術的基本理論進行研究,分析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功能,從而進一步豐富和拓展舞蹈的美育功能,不斷滿足現代人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
舞蹈藝術;審美特征;功能
舞蹈是人類以自身為物質條件來表達情感、表現意境和情節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各式各樣的形體動作為“語言”與觀眾進行溝通和交流。舞蹈能將人們的多種情緒以變化的身體姿態展現出來,抓住人們心中對美的追求和感悟,從而展現自身特殊的魅力,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和身心的愉悅。舞蹈藝術源于現實社會生活并反映生活,是一種通俗而高雅的藝術,肢體語言是其表達人類內心思想情感的方式,展現的是肢體美與心靈美的統一。舞蹈采用活動的肢體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物質生活。舞蹈藝術將社會生活及人類內在的真、善、美反映得淋漓盡致,其所展現出的舞蹈美是舞蹈藝術的追求目標。
1.舞蹈藝術具有較強的直覺性。與眾多表演藝術一樣,舞蹈所展現的藝術形象是觀眾能夠直接感知的。例如,當人們欣賞一個舞蹈藝術作品時,舞臺上舞者所呈現出的各種舞蹈形象,包括表演者的服飾造型、動人的舞姿形態及不斷流動的舞蹈整體畫面等等,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視覺的享受。通過人們的視覺、聽覺的感知將舞蹈藝術傳入人們的大腦,并對舞蹈形象形成一種表象認識而獲得對舞蹈的審美感受。
2.舞蹈藝術動作的動態性。舞蹈是一門以人的身體動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視覺藝術,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都是舞者展現其內在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明代著名音樂家朱輒育曾說:“古人舞法,舉要言之,不過一體旋轉而已”。這句話正是對舞蹈動態性特征的真實描述。舞者以優美的身體姿態展現舞蹈的動態美,使舞蹈藝術具備藝術美感的同時表達出人類的內心情感和審美氣息。舞者通過一些協調性與韻律感較強的動作來詮釋舞蹈的動態美,進而表達內心思想情感。
3.舞蹈藝術動作的節奏性。每一個舞蹈都是由音樂和舞蹈肢體動作組成的作品,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舞蹈藝術有了美感。舞蹈的節奏感主要體現在舞蹈動作的速度、力度及動作幅度等方面。舞蹈節奏整合了動作的起伏、旋轉、跨越等,缺乏節奏感的舞蹈動作就失去了其本應具有的韻律和協調感。在一場舞蹈表演中,音樂節奏引導著舞者的動作和情緒、渲染著整個舞臺氛圍,使舞者在舞蹈表演中找尋到舞蹈韻律和節奏,并將自身肢體動作與其相協調,從而更好地將自身的特點傳達出來,在優美的音樂節奏、舞臺美術等因素的綜合配合下,生動傳神地詮釋出不同風格的舞蹈意象。
4.舞蹈藝術動作的時空性。舞蹈藝術的時空性體現的是流動的而非凝固的舞蹈藝術形態。舞蹈藝術通過人的肢體動作包括人體姿態、線條和造型等方式動態地詮釋出舞蹈的美感,這是舞蹈具有一定時空感的具體體現。“流動的塑雕”是人們對舞蹈藝術美、流動美的稱贊和認可。人們在欣賞舞蹈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優美的音樂旋律中的舞蹈藝術美,能夠產生身體和心靈的共鳴。
1.舞蹈藝術的情感性。作為一種以抒情性為內在本質屬性的藝術,舞蹈具有鮮明的情感性。舞蹈是一種以人的肢體動作來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情緒感染的直接性和強烈性是舞蹈有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征。舞蹈是人類通過肢體動作來展現自我內在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刻畫出了人的紛繁復雜的內心世界,這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細膩、深刻。舞蹈通過人體流動性的動作直接傳達出比語言、文字、聲音等更為真實的情感性。人類對真、善、美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舞蹈藝術中都能得到體現。
2.舞蹈藝術的思想性。舞蹈藝術在本質上是一種抒情性的藝術,不僅能表現人類的情感,而且能表現出具有深刻哲理性的思想。近年來我國產生了許多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能與觀眾產生強烈的思想情感共鳴,引起觀眾對舞蹈所展現的思想內涵和意蘊進行深刻、理性的思考。欣賞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能使人賞心悅目,使人們的思想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并產生審美感受。
3.舞蹈藝術的民族性。舞蹈藝術的民族性主要包括舞蹈的民族內容和民族形式的特性。由于文化傳統、生活思維方式及民族愛好等的差異,各民族形成了不同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這對人們舞蹈審美感受方式的構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同風格的民族文化、審美使得各民族形成的舞蹈美感有較大的差異,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情趣愛好受到民族傳統習慣的制約,并隨著民族生活內容和舞蹈藝術形式的變化而不斷革新。因此,舞蹈美感的民族性要根據時代、社會、舞蹈藝術的發展,并綜合各民族的優勢,與時俱進。
4.舞蹈藝術的享樂性。舞蹈藝術所傳達出的美感是舞蹈審美過程的愉悅和快感。舞蹈享樂性有直露性表現和隱性表現:直露性表現是舞蹈展現出的肢體語言給人帶來直觀美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悅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舞蹈藝術的認識、教育等功能要發生作用必須要通過舞蹈審美通道的過濾,這是舞蹈藝術享樂的一種隱性表現。
舞蹈藝術是一項極具美感的身體活動方式,對滿足人們審美需求、提升人們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舞蹈的美感體驗過程中,人們通過對肢體、感官和中樞等多個方面來審視舞蹈的美感。審美意識和能力等審美素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這與社會審美文化經驗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通過學習和體驗舞蹈藝術,人們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人們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在審美想象、情感、審美體驗中產生深刻而富有內涵的美感,從而提升人們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
審美心理過程是人類復雜、短暫且很難預測的一種心理活動。它需要人們經過心理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來認識。舞蹈藝術審美教育可以喚醒人的感性,使感性和理性達到平衡狀態。通過對舞蹈的學習與欣賞等審美教育活動,人們的心理得到凈化,審美想象能力得到拓展,能夠深刻理解審美對象所表達得審美情感,從而建立自身獨特、正確的審美理解。舞蹈藝術還能通過視覺的審美功能來詮釋道德準則,使人們的思想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讓人們內心對良好的思想道德產生自覺意識,從而轉化為個人自覺行為,促進人們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本文通過對舞蹈藝術的基本介紹,研究舞蹈藝術外在形式審美特征和內在審美特征,分析舞蹈藝術的審美功能。通過對舞蹈藝術美感的體驗,人們的審美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審美心理過程也得到不斷拓展和完善。
[1]黃濤.論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J].科教導刊,2010(3).
[2]崔景秋.淺談舞蹈審美特征中的獨創性、技藝性和綜合性[J].邢臺學院學報,2011(6).
[3]黃志剛.論體育舞蹈的審美教育功能[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5).
[4]高綠茵.試論舞蹈藝術的美、審美及其美育功能[J].大眾文藝,2009(1).
J705
A
1008-178X(2012)08-0198-02
2012-04-11
蔡 蕾(1983-),女,江蘇阜寧人,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助教,碩士,從事舞蹈教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