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羅向東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成縣 742500)
宿舍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歸屬感的培養
高建平,羅向東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成縣 742500)
宿舍是大學生休息、娛樂、社交、學習的重要場所,大學生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亞文化——大學生宿舍文化。宿舍文化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人生觀的形成、行為方式、人際關系等的形成都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時,大學生宿舍是一種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存在著交叉性和排他性特點,用和諧愉悅的宿舍文化增強大學生歸屬感是形成大學生宿舍文化的關鍵,對大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生活有較強影響。
大學生;宿舍文化;學習生活;身心發展
大學生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學生群體在高校校園里的一個重要的學習、生活、交往的空間環境,從其功能來看,它既是大學生求學期間的“家”,又是課堂和圖書館等學習場所的延伸,也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主要陣地之一。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網絡等現代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在宿舍的生活時間以及對宿舍的依賴性呈強化趨勢[1]。因此,研究和加強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對于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和良好校風學風建設、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和諧互助、充滿生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學生的發展將起到深層次的推動作用。
從人際關系學來看,大學生宿舍學生間存在著非正式群體,即“以個人好惡、興趣等為基礎自發形成,無固定目標,無成員之間的地位和角色關系的群體[2]”,當宿舍內成員相互交叉,個體無明顯被排斥時,宿舍人際關系和諧、成員間凝聚力和歸屬感比較強,相互關系融洽,宿舍氣氛輕松愉快;相反,當宿舍非正式群體成員固定,形成兩三人組成的小團體時,宿舍的人際關系相對較差,宿舍凝聚力不強,成員歸屬感下降,互不關心,宿舍氣氛冷漠,有時發生沖突,甚至出現暴力。根據溫勒的“場論”,宿舍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場”文化,對宿舍成員具有無形的約束作用,并對宿舍成員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場”的形成一方面受宿舍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受校園文化的影響,通過文化建設形成宿舍成員共同的歸屬感,是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學生宿舍生態環境下形成和傳播的被宿舍成員共同認可的各種文化現象總和。它既包括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師生的價值觀念、群體心態、校園輿論等等。它以宿舍成員共同的價值觀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價值準則、群體意識、行為規范、公共行為和學習生活習慣所組成,是一種場文化,本質上是大學育人的文化生態環境。
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亞文化體系,它是一個特定的區域文化,是大學生居室內以價值為核心、并以承載這一價值體系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氛圍,是長期形成的有特色的宿舍精神、文化活動與文化環境的總和,其內容結構主要包括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3]。環境文化有潛化和調適功能,環境對人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可以改變宿舍的生活環境,宿舍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改變學生,宿舍內整體布局、衛生狀況、美化設計等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具有暗示、熏陶和感染作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制度文化具有約束和規范功能,通過制定針對宿舍的各種管理規章規則,約束大學生的行為,大學生在紀律和道德規范的外力約束下,遵守一個共有的準則,從而使大學生們主動地進行反思,逐漸內化為個人的自主行為,最終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行為文化具有塑造和強化功能,積極、健康、向上、富有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宿舍文化活動,必然會成為開啟學生知識大腦的“鑰匙”,塑造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等;精神文化具有導向和激勵功能,作為大學生宿舍的核心文化,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會作為一種激勵因素和原動力,它是推動大學生積極奉獻,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力量,具有特殊的育人作用。
有時候人們對醫院社會服務的認識存在誤解:認為它完全是為窮人服務的,主旨就是施財給錢。其實這并非是醫院社會服務宗旨,盡管在許多病例中,確實伴隨著貧困問題。
式中LQ為安徽某市旅游區位熵,ei為安徽某市旅游業收入,e為安徽某市GDP,Ei為安徽旅游業收入,E為安徽GDP.
全面實施流域綜合規劃 有效推進綠色珠江建設——《珠江流域綜合規劃》解讀 ………………… 岳中明(13.55)
時代性。青年學生自我意識強,求知欲旺,社會信息來源廣,對國家大事和社會問題無比關注,使宿舍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廣泛性。宿舍文化具體形式十分廣泛,幾乎涉及到大學生日常生活、專業學習、體育鍛煉、娛樂休息以及思想交流等各方面;自主隨意性。宿舍成員在校紀法規允許的范圍內,不受包括班級、院系等正式團體和組織的約束,如宿舍內的布置可以依據成員的興趣愛好來設計,宿舍內部可以制定各種制度和條約,宿舍內部或宿舍間開展各種活動等;動態性。學生思維活躍、追逐潮流,容易受各種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的影響,在心理、情緒等方面易變,興奮點經常轉移、思維跳躍跨度大、涉及領域廣、轉換節奏快,這些都使得學生宿舍文化處于一種不穩定的易變狀態,動態地反映著學生的價值和文化觀念;潛在互感性。大學生宿舍成員具有年齡的等同性、角色的一致性、生活的集體性、紀律的制約性、文化的認同性等,這些潛在的共性而不是強制性的規章、制度、紀律、條例等,使某個宿舍成員的愛好和行為模式波及所有其他成員,導致宿舍成員的生活態度、行為趨向一致[4]。
古人云“動人心者,莫先于情。”宿舍文化建設要注重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和情感的投入,著眼于宿舍文化心理層的建設。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點,是個體對他人和特定情境中的情感狀態的自覺共鳴和產生相類似的情感活動。在學生的人際關系中,情感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成為潛移默化的心理動力。在同宿舍的學生中,他們的興趣、愛好、態度、活動方式和情感體驗等方面的彼此認可和相容,成為溝通心靈的橋梁和連接點。宿舍成員在健康、和諧、充滿愛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心情必然是愉快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種環境里,思想品行、道德修養都將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所以,在宿舍文化建設中,要特別注意創設一個互敬互愛,團結友好的宿舍心理環境,要緊緊扣住“愛”字,使之變成增強同學之間凝聚力的一種“能源”,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建立起溫馨和諧向上、充滿愛心的人際關系。
營造宿舍和諧氛圍,增強宿舍文化凝聚力,讓每一位宿舍成員都能感受到應有的溫暖與滿足,多渠道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及人際交往能力。
4.1 通過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創建活動
學生宿舍文化大致上表現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積極向上型。二是一般狀態型,三是消極散漫型。這三種情況呈中間大、兩頭小的分布狀態。積極向上型是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排頭兵,需要不斷完善提高,發揮示范作用;一般狀態型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是工作的重點,需要多做工作,躍上新臺階;消極散漫型是工作的難點,需要作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天晴的時候,馬路上多的是兜搭生意的人力車,但現在需要它們的時候,卻反而沒有了。我想著人力車夫的不善于做生意,或許是因為需要的人太多了,供不應求,所以即使在這樣繁盛的街上,也不見一輛車子的蹤跡。或許車夫也都在避雨呢,這樣大的雨,車夫不該避一避嗎?對于人力車之有無,本來用不到關心的我,也忽然尋思起來,我并且還甚至覺得那些人力車夫是可恨的,為什么你們不拖著車子走過來接應這生意呢,這里有一位美麗的姑娘,正窘立在雨中等候著你們的任何一個。
3.1 宿舍文化的特點
作為教育和管理者,要從“與時俱進、培養人才”的高度來理解“管理”二字的內涵,在工作過程中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把握正確的導向,尊重學生的人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積極促進學生相互理解和尊重,幫助他們共同進步與發展。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通過師生共建等多種形式,使教育和管理者主動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宿舍,與學生共同研究、策劃和建設宿舍文化,不僅能增強教育和管理者的親和力和感召力,有效地推進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這也是教育和管理者的重要職責。
4.2 師生共建,匯聚師生智慧
4.3 以愛育人,創設良好的宿舍心理環境
2) 基于fal函數的傳統自抗擾控制的參數為:TD:r=5,h=0.2;ESO:β01=100,β02=50,β03=10;NLSEF:β1=0.3,β2=5;擾動補償:b0=0.002 3。
3.2 宿舍文化的類類型
4.4 及時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消解扼殺宿舍歸屬感的人際障礙
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要求呼喚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作為學生,同樣會遇到人際交往、學業、個性發展、情緒情感、家庭矛盾等問題。當學生遇到困惑、受到挫折、心里不舒暢時、迫切需要教育者的幫助。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使之成為打開學生“心鎖”的鑰匙、開啟心門的橋梁。大多數學生具備基本的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心理調適,對自身優缺點較清楚,關鍵在于缺少改正缺點與不足的原動力。所以,要寬容學生成長中的不足和缺憾,讓學生學會贊賞每個人的特長和優勢,通過真誠的贊賞和寬容,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激勵他們跟懶散、脆弱、自卑等心理問題作斗爭,保持學生健康和諧的心理。
4.5 選好宿舍的舍長
這是加強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也是用核心人物來增強歸屬感的有益途徑。大學生宿舍是校園生活的一個特殊場所,大學生回到宿舍后,暫時擺脫了緊張的學習和競爭的壓力,處于一種輕松隨意的狀態,這種本色化的心態使他們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任何群體文化都具有典型性效應,一個好的舍長能夠以自身的影響力對其他成員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并能團結宿舍的全體成員努力創造健康向上、獨具特色的宿舍文化。一個成熟的舍長,會自然成為宿舍的核心人物,在宿舍成員中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號召力,也能夠較好地處理校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對宿舍的風氣乃至對宿舍成員的成長成才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由此而形成的宿舍文化無不打上其個性化的烙印。高校學生宿舍的舍長更是對促進各學生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推進互相尊重和理解起到了教師無法替代的作用。所以,高校的教師和管理者,要幫助學生,在選擇宿舍舍長時,要更多地考察其綜合素質,而不能小視其作用。
歸宿感在宿舍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是宿舍成員有意識的、積極構建的結果,依賴于大部分或者全體宿舍成員的不斷的努力。宿舍部分成員的消極參與對宿舍形成整體文化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不構成解體宿舍文化的影響;宿舍大部分成員消極參與時,宿舍則形成不了整體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一旦形成,群體中的成員之間也會產生相互的影響。通過宿舍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陶冶同學們的情操和品行、培養學生的各項興趣與愛好、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和開拓進取、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培養他們高尚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質,實現宿舍文化潛移默化育人的有效途徑。
[1][4] 關鍵.中央民族大學宿舍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
[2] 王嗣均.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3] 減海成.試論高校學生宿舍文化的建構[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3).
Dormi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GAO Jian-ping, LUO Xiang-dong
Dormitory cultur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ies, life outlook, way of ac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eanwhile, it is vital to strengthen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by a harmonious and enjoyable dormitory culture, which also influence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school life greatly.
university students; dormitory culture; school lif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G444
A
1008-7427(2012)08-0058-02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