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湖南 婁底 417000)
英漢語言中“黑色”隱喻認知異同
李 艷
(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湖南 婁底 417000)
隱喻不僅是修辭手法,更是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方式。顏色隱喻認知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對英漢語言中的“黑色”隱喻加以對比分析,探討以“黑色”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認知語義。
黑色;認知;隱喻
顏色是各種語言所共有的,對其的認知是人類最基本的認知范疇之一,是人類對外部世界認知和經(jīng)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當(dāng)我們用顏色的基本范疇去表達或解釋其他認知域范疇時,便形成了顏色隱喻認知。隱喻反映客觀事物本質(zhì)屬性,扎根于人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中,反映著人類的認知經(jīng)驗。前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中的概念隱喻存在共性,但同時,由于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文化歷史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因素的不同,也必然存在不同的隱喻表達。本文欲對黑顏色產(chǎn)生的隱喻認知進行對比分析,探究黑顏色的隱喻認知是如何根植于中英語言文化之中的。
隱喻“metaphor”一詞來源于希臘語“metapheriein”,其中前綴“meta”意為“beyond,change”,而“pher”則表示“carry”,所以metaphor原意是指一種“由此用彼”的運動,一種轉(zhuǎn)換(束定芳 2000:41)。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將隱喻看作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一種用于修飾話語的修辭現(xiàn)象。然而,更重要的是,隱喻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認知方式,它是人類將某一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用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類領(lǐng)域經(jīng)驗的一種認知活動。美國認知語言學(xué)家 George Lakoff和 Mark Johnson于1980年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提出認知隱喻理論。他們認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不但出現(xiàn)在語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為中,我們賴以進行思考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tǒng)在本質(zhì)上也基本上是隱喻性的。萊考夫和約翰遜對隱喻的定義是:隱喻的實質(zhì)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jīng)歷某一類事物(Lakoff,G.& Johnson,M.1980:4-5)。也就是說,隱喻是將源域的經(jīng)驗投射到目標(biāo)域,用一個范疇的認知域去建構(gòu)或解釋另一個范疇,從而達到重新認識目標(biāo)領(lǐng)域特征的目的。隱喻映射并非隨意產(chǎn)生,而是植根于我們的經(jīng)驗。
黑色是所有語言中都存在的一種顏色。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中,“黑”的第一個義項為“像煤或墨的顏色”,也就是說,顏色意義是“黑”的最基本義項。
“black”在劍橋英語詞典中的解釋是“being the darkest color there is,like the color of coal or of a very dark night”。由此可見,“黑”與“black”的解釋基本相同,從認知語言學(xué)角度來說,這是“黑”與“black”的原型意義,屬于顏色域。當(dāng)人們用黑色這一基本范疇來描述與解釋其它領(lǐng)域的事物時,便形成了顏色隱喻認知。
(一)英漢語中“黑色”隱喻相同或相似之處
“黑”在英漢語言中都有用以表達“不干凈的”、“骯臟的”之意。例如:修過車后我的手弄得黑乎乎的。My hands were black from working on the car.
英漢語言中也用 “黑”表示“錯誤的”,用“白”表示“正確的”。例如:顛倒黑白call white black。
黑色代表著莊嚴(yán)或者肅穆。在西方,黑色是莊嚴(yán)集會中衣著的顏色,人們參加葬禮時,一般穿黑色禮服,如 wear black for one’s mother(為母親戴孝);在葬禮上中國人則會在左袖上黑色袖章,以表示莊重和對死者的哀悼,死者的名字、遺像或訃告四周也會打上黑框以示悼念。
在英漢語言里,黑色引發(fā)的聯(lián)想和比喻大多是不愉快、不吉利的,這和黑色代表著夜晚、黑暗有關(guān),如black letter days(不吉利的日子),black words(不吉利的話),black spot(黑色地區(qū),指常發(fā)生事故的地點),black tidings(壞消息)。
黑色也代表恐懼和神秘。人們對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神話故事中的妖怪等常用黑色來表現(xiàn),這是因為黑色給人一種敬畏感和神秘感。如black magic(妖術(shù))。在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對于神秘而恐怖的妖怪常常會用到黑色這一修飾詞,表示人們內(nèi)心對于兇神惡煞的意象就是黑面獠牙的,如“師徒經(jīng)歷了很多劫難,碰到了黑熊怪、黑山老妖和黑魚精”。
人類生存的一個普遍規(guī)律是,追求光明,厭惡黑暗。邪惡的東西需要背地里進行,即在黑暗中進行,是見不得光的,所以提及邪惡和壞事,中西方有很多相關(guān)的表達,如 black–hearted(黑心腸),Black Man(邪惡的魔鬼),a black deed(極其惡劣的行為),black lie(昧著良心的謊言),black sheep(敗類,或害群之馬),black villain(大壞蛋,惡棍)等。在中國,黑色也由于其本身的黑暗無光給人以陰險毒辣和恐怖的感覺,是眾多的顏色字眼中含義最差的一個。漢語中形容暗中進行陰謀活動的人或勢力為“黑社會”“黑手”“黑幫”,不可告人的丑惡內(nèi)情是“黑幕”;壞人、狠毒的人被稱為“黑心人”,一肚子“黑心腸”。因此,黑色可用以表示品德、品質(zhì)、行為方面邪惡、壞、殘忍或奸詐。
人類用顏色符號來描述自然界的萬千色彩,并抒發(fā)對自然、對人生的情感,因而色彩語碼被人們賦予了情感意義[4]80。黑色通常令人產(chǎn)生沉悶、心情不快等心理反應(yīng),它象征陰沉或不明快,與人們的情緒聯(lián)系起來,就常和悲哀、緊張、焦慮、恐懼、沮喪、憂郁、憤怒等有關(guān)。例如:be black with angry意為“怒氣沖沖”,black despair意為“絕望”,black dog意為“意志消沉,悶悶不樂”,in a black mood意為“情緒很低落”,give sb.a black look意為“怒瞪某人”。black comedy(黑色戲劇)指的是以喜劇形式表現(xiàn)不愉快的或悲劇的人生現(xiàn)實的戲劇等,黑暗的日子black days;黑色幽默black humor(指的就是一種荒誕、病態(tài)、過分夸張的幽默,是作家以滑稽幽默的方式揭露黑暗的現(xiàn)實生活)。類似的漢語表達有:(1)大明星抵港黑臉躲記者,粉絲們表示很失望。(2)聽完他的話,她的臉上瞬間黑云密布。
黑色由顏色域投射到社會和政治領(lǐng)域,可指不正當(dāng)、非法,反動,違法。如“黑市”這一詞語,我們知道“市場”是沒有顏色的,在這里通過從源域“黑色”到目標(biāo)域“非法市場”的投射,從而形成了“黑市”這一隱喻,使得我們對非法市場交易有了鮮明生動的感知。另外,人們稱沒有向政府部門申報戶口的人為“黑戶”;足球比賽中裁判的不公正行為為“吹黑哨”;干盜匪行徑叫“走黑道”;稱殺人越貨,干不法勾當(dāng)?shù)目偷杲小昂诘辍保贿`禁貨物叫“黑貨”;貪贓受賄等非法手段得來的錢叫“黑錢”。英語中也出現(xiàn)了相同的表達如black money(黑錢),black market(黑市交易或黑市),black marketprice(黑市籌資)等詞匯。
(二)漢語中特有“黑”的隱喻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中有“黑臉”的行當(dāng),如:他是唱黑臉的。在京劇中“黑臉”是剛正不阿、憨厚的象征。這時“黑”的語義由顏色域經(jīng)隱喻認知投射到京劇域。
另外,在中國古代,有時犯人臉或前額會被用墨水涂上顏色,以示抹不去的恥辱,而古代的墨水是黑色的,因此,漢語中也常用黑表示“恥辱的”、“不體面的”,如:你這樣作會給學(xué)校和家長抹黑的。
“黑”的語義還有由顏色域投射到政治域的例子。中國在某一特定歷史時期黑色可表示“反動”,如在“文革”中流行使用的“黑五類”“黑串聯(lián)”“黑后代”“黑綱領(lǐng)”“黑干將”等。在十年動亂期間,“地”“富”“反”“壞”“右”被稱作“黑五類”,這是漢語文化當(dāng)中所特有的。盡管在英漢兩種語言里,“黑色”都有貶義用法,但情況不盡相同。在漢語中,“黑色”有反動或反革命的含義。比如“黑幫”,它的英語譯文不是black gang,而應(yīng)該是reactionary gang,因為在英語里black并無反動的意思。
漢語里人們用“黑戶”一詞來暗指那些事實上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卻得不到國家認可的人群。例如因超生而報不上戶口的孩子,戶口因種種原因而弄丟的人,正在上學(xué)卻沒有學(xué)籍的學(xué)生等等。而“黑店”一詞指的是那些強行向顧客索要高價食宿費用的旅館、酒店,有宰人之意味。而“黑貨”一詞指的是未納稅或走私的貨物商品。人們用“黑哨”一詞來指球類比賽中的不公正裁判行為。
(三)英語特有的“黑”的隱喻
英語中人們用“black eye”來暗指“丟臉的事”,用“black and blue”表達所受外傷明顯且傷勢較重,用漢語可以說是青一塊,紫一塊,而用“black look”來表達“怒容或惡狠狠地瞪某人一眼”。另外,英語中有“Black Tuesday”的說法。該說法的隱喻意義源自于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大崩盤,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在那以后,美國和全世界陷入了長達10年的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因此,這一天被經(jīng)濟學(xué)家視為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biāo)志性日期,由于正值星期二,所以那一天被成為“黑色星期二”。該詞匯所表達的“慘痛”的隱喻意義是與特定的經(jīng)濟與金融事件有關(guān)。
下面各例中“黑”的語義通過隱喻認知從顏色域又投射到經(jīng)濟領(lǐng)域,這是英語中有而漢語中沒有的。如:black figure,in the black——盈利、賺錢、順差;black figure nation——國際收支順差國;interest in the black——應(yīng)收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當(dāng)中與black相關(guān)的一些詞組也不能直譯為“黑”。例如:black coffee指不加牛奶或糖的咖啡;black art指妖術(shù);black tea要翻譯為紅茶。
(四)英漢語中含義相同而用詞不同的“黑”的隱喻
黑色在英漢語中都有“陰險”、“邪惡”的含義,不過在翻譯時卻不一定用“黑”或“black”去對應(yīng)。比如我們把“evil mind”翻譯為“黑心”,把“inside story”翻譯為“黑幕”,把“a sinister line”翻譯為“黑線”,把“black sheep”翻譯為“害群之馬”。這些表達有著相同的隱喻認知,而英漢用詞卻不相同。
本文以黑色為例探討了隱喻視角下英漢兩種語言中存在的顏色隱喻及其語義異同。雖然這里的分析并未窮盡這些詞在英漢語言中的所有語義,但由此我們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人類具有相同的生理機制和認知機制,且在語言和文化上有共同之處,所以顏色詞的語義有共通之處;但受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顏色詞的語義由原來的顏色域經(jīng)隱喻認知被投射到不同的認知域,從而使詞義發(fā)生變化。因而,了解并掌握色彩詞的隱喻認知有助于我們認識和理解顏色詞的語義特征和用法,促進語言學(xué)習(xí)和跨文化交際。
[1] 陳家旭.英漢語基本顏色的隱喻認知對比[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3,(12).
[2] 曹筱萍.英漢基本顏色詞“黑”的隱喻認知對比分析[J].湖北經(jīng)濟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09,(7).
[3] 束定芳.隱喻學(xu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Semantic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black” under the Theory of Metaphor
LI Yan
Metaphor is not only a kind of rhetoric means, but also a way to think, behave and express ideas.The metaphorical cognition of colour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human being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The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on of “black”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explores the cognitive meanings projected from the source domain of “black”.
black; cognition; metaphor
H05
A
1008-7427(2012)08-0110-02
2012-04-13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