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珊珊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語言認知的性別差異是語言學和神經認知科學等眾多領域關注的課題。從語言學角度來看,女性的語言能力的確優于男性。女性擁有更強的語言記憶能力、更大的詞匯量和更加流利的語言表達。從神經認知科學角度來看,國外神經語言學家應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技術對男女的語言相關皮層區及語言優勢半球進行了確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相比較而言,國內外語界對語言認知性別差異的研究只限于行為學測量方面,在腦成像和神經電生理方面尚未起步。
國外的學者們首先從行為學的角度探討了語言認知的性別差異,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女性的語言能力略高于男性,尤其在語言的產出和語言的流利度這兩個方面女性明顯高于男性(Halpen,1992)。Sommer等(2008)進一步指出,女性的語言優勢存在于各個年齡層。女性比男性更早使用語言,發音更加準確,更快習得詞匯和語法。而且這種優勢不僅存在于學校學習中,成年女性仍然在語言上存在優勢,尤其是語言的流暢和語法的使用上。然而,在對165篇從行為學角度研究語言性別差異的文章進行薈萃分析后,Hyde & Linn(1988)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薈萃分析得結果顯示:男女在語言能力上并不存在性別差異,并且在諸如詞匯量,閱讀理解和類比能力上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根據行為學層面上表現出的語言認知性別差異,神經認知語言學家推斷:男性的語言側化更加明顯,而女性趨于語言處理的雙側側化,即左右大腦共同參與語言的處理。為了驗證這一推斷,國外神經認知語言學家使用fMRI等技術對男女的語言相關皮層區及語言優勢半球進行了確認。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結論卻大相徑庭。一派研究者(Shaywitz et al.,1995;Baxter et a1.,2003;Chen et a1.,2007)認為,男女在語言認知的神經機制方面存在差異,男性語言左側側化明顯,女性語言處理趨于雙側側化;另外一派研究者(Frost et a1.,1999;Weiss et a1.,2003;Plante et a1.,2006)認為,男女在語言認知的神經機制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均是語言的左側側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ommer等(2004,2008)雖曾兩次采用薈萃分析對使用 fMRI技術研究男女語言認知的神經機制差異的文獻進行過量化統計,也都得出了男女在語言認知的神經機制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的結論。到目前為止只有一項研究(Kaiser et al.,2007)結果表明,女性的側化更加明顯,而男性趨于語言處理的雙側側化。
首先,語言學者們對外語焦慮的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張日舁等(2004)以315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外語焦慮、自我效能感和外語成績的差異及三者的關系。結果表明,男女大學生的外語焦慮水平無顯著性差異,但女大學生的外語成績、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邱明明等(2007)對學生英語閱讀焦慮感與英語成績及其與性別之間關系進行了實證性研究,得出了與張日舁等一致的結論。該研究指出,男女生在閱讀焦慮和課堂焦慮上均未表現出顯著性別差異,但閱讀焦慮對男生英語成績的預測力大大超過對女生的預測力。然而,石運章等(2006)在對閱讀焦慮與英語四級統考成績及性別的關系進行研究后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結果表明,男生閱讀焦慮顯著高于女生,英語成績則顯著低于女生,但是課堂焦慮在性別上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
其次,語言學者們探討了男女在語言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差異。朱忠焰等(2001)和文秋芳等(2004)的研究都表明在語言學習策略的使用上確實存在性別差異。女生使用語言學習策略的頻率更高,而且學習策略的選擇和運用與大學英語學習成績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李炯英(2002)在探討性別、二語學習時間、二語水平等因素與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關系后卻認為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但與目標語學習時間、目標語水平之間顯著相關。
第三,袁鳳識等(2003)和劉婷等(2006)對英語課堂表現的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語言學者一般從口頭參與,學習取向,爭強好勝,尋求幫助,自我表露,自信,同學交往這7個方面評估英語課堂表現。袁鳳識等的研究表明,男女受試者在尋求幫助和學習取向兩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在課堂表現與四級成績關系方面有一定的性別差異。劉婷等(2006)在對258名學生進行實證研究后證實了袁鳳識等的研究成果,并且發現男女在口頭參與和自信這兩個方面也存在性別差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施珊珊等(2009)使用了薈萃分析的方法,對從1995年到2008年使用fMRI技術研究男女語言神經機制差異的文章進行量化統計,并分析影響薈萃分析結果的各種因素。結果顯示男女在語言認知的神經機制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國內外的語言學家對語言認知是否存在性別差異這一課題存在很大分歧,并且國內外語教育領域的研究大都采用問卷調查法,而這一研究方法受樣本量,研究設計,測量工具等的限制,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差。未來研究可以從腦成像和神經電生理方面著手,使用fMRI等技術研究語言認識的性別差異。隨著統計技術的發展,該課題將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1]Baxter, L., Saykin, A., Flashman, L., Johnson, S., Guerin, S.,Babcock, D., Wishart, H.Sex differences in semantic language processing:a functional MRI study [J].Brain Languag2003.84:264–272.
[2]Chen Chuansheng, Gui Xue, Qi Dong, Zhen Jin, Tian Li, Feng Xue,Zhao Libo, Yi Guo.Sex determines the neurofunctional predictors of visual word learning [J].Neuropsychologia2007.45:741-747.
[3]Frost, J., Binder, J., Springer, J., Hammeke, T., Bellgowan, P., Rao,S., Cox, R.Language processing is strongly left lateralized in both sexes:Evidence from functional MRI [J].Brain1999.122: 199–208.
[4]Halpern DF.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2nd ed) [M].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1992.
[5]Hyde, J.& Linn, M.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ability: a meta-analysi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8.104:53-69.
[6]Kaiser, A., Kuenzli, E., Zappatore, D., Nitsch, C.On females’lateral and males’ bilateral activation during language production: A fMRI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3:192-198.
[7]Plante, E., Schmithorst, V., Holland, S., Byars, A.Sex differences in the activation of language cortex during childhood [J].Neuropsychologia 2006.44:1210–1221.
[8]Shaywitz, B., Shaywitz, S.E., Pugh, K.R., Constable, R.T.,Skudlarski, P., Fulbright, R.K., et al.Sex differences in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 for language [J].Nature1995.373: 607–609.
[9]Sommer, I.E., Aleman, A., Bouma, A., Kahn, R.S.Do women really have more bilater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than men? A meta-analysis of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J]. Brain2004.127:1845–1852.
[10]Sommer, I.E., et al..Sex differences in handedness, asymmetry of the Planum Temporale and functional language lateralization [J]. Brain Research 2008.doi:10.1016/j.brainres.2008.01.003.
[11]Weiss, E., Siedentopf, C., Hofer, A., Deisenhammer, E., Hoptman,M., Kremser, C., Golaszewski, S., Felber, S., Fleischhacker, W., Delazer, M.Brain activation pattern during a verbal fluency test in healthy male and female volunteers: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J].Neuroscience Letters2003. 352:191–194.
[12]李炯英.中國學生二語學習策略的觀念與運用——一項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02,(1).
[13]劉婷,付曼.男女性別差異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表現與研究[J].學術研究,2006,(7).
[14]邱明明,寮菲.中國大學生英語閱讀焦慮感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4).
[15]施珊珊,倪傳斌.基于薈萃分析的語言認知性別差異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4).
[16]石運章,劉振前.外語閱讀焦慮與英語成績及性別的關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
[17]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
[18]楊超美.英語學習者性別差異的研究與對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