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富學,王發斌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體育系,甘肅 合作 747000)
論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的教學關系.
趙富學,王發斌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體育系,甘肅 合作 747000)
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模式是在體育教師培訓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教學關系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過程中起著宏觀指導的作用,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模式的實施過程中,要理順各種教學關系,以提高不斷研修的水平和質量。
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教學關系;適應
為了進一步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09年啟動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該計劃涉及中小學各個學科。對于體育學科培訓項目而言,這種大規模、高水平并且要求骨干體育教師全員參與的國家級培訓,在建國以來尚屬首次。這種培訓形式將有利于進一步加大政府部門對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對促進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意義重大。而對于每一名參加培訓的體育教師來說,學會經歷從現職走向成熟、追求從經驗步入卓越,科學遵循體育教師職業特點和發展規律,有意識地努力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懈地地從體育教學實踐經驗中進行學習,都需要一套適合體育課程特點的研修模式與體系來指導。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是“國培計劃”體育學科培訓項目提出的一個新的課程研修方式,它沒有具體規定,而是要求根據體育學科自身特點和實際組織與開展。對于體育課程“課例研修”而言,目前沒有任何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只有使體育教師教學關系逐步適應這種新興的課程研修方式,并在適應的過程中去尋求和整理方法與經驗。
課例研修以聚焦教學關系的改進為其主要特征。強調教學關系的改進,也是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需要。[1]體育教師在日常業務學習中,可能聽過不少講座或報告,也接受過不少培訓,但往往聽時心潮澎湃,事后過眼煙云;可能讀過一些書籍或論文,但往往讀時擊掌共鳴,事后了無痕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從理論到實踐,從他人經驗到自我經驗,有一個轉化的過程。在這其中,一些默會的體育教學知識極其重要,但難以言傳,在備課或聽講時往往體會不到。如果沒有相關教學關系的改進,就無法掌握這些默會知識。基于以上認識,體育課程“課例研修”就要特別強調教學關系的改進。因為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不僅是文獻研究,亦非理論研究,而是體育教師自己的行動研究。行動研究的特點是為行動而研究,對行動的研究,由行動者研究,在行動中進行研究。[2]經過體育課程“課例研修”,體育教師的教學關系方面要充分適應“課例研修”對常規體育課堂的種種變革,從而扎扎實實服務于體育課堂教學。這是體育課程“課例研修”的根本宗旨,也是體育教師教學關系要適應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方式的重要性之所在。
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模式主張在真實自然的體育教學情境中觀察和改進教師的教學關系,無需研究者通過人為控制教學環境來影響教師的教學關系。[3]在原行為階段,體育教師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擾,自主備課,從而在授課中自然呈現出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按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這是體育教師教育與成長的最佳時機;按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就是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近區域。教師關注課堂,因為在課堂中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4]體育課程“課例研修”關注體育課堂,因為只有在課堂才能有效改進教學關系。與一般的科學研究不同,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主要是在體育課堂中進行,從體育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發,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關系改進去研究和尋找體育課堂教學關鍵事件,追求體育課堂教學中行為的改進。
體育課程“課例研修”提供了體育教師有效進行反思的模式。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體育教師在同伴與專家的幫助下,以課堂觀察為工具,設計、反思,再設計、再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關注自身與他人的差距、理念與現實的差距。與一般的反思相比,這就將他人的經驗也擴充進體育教師的經驗范圍,并且注重理論與現實的契合,避免了狹隘的經驗主義。例如我們在“國培計劃”培訓項目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提出的“三課兩反思”模式,如果單純從該理論的書面理解出發,我們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文本化的經驗而已,這對于以教授技術技能為重點的體育教學來說,其效果是滯后的。比如“三課兩反思”模式常用的方式是一位教師就同一課題上三輪課,實現教學關系在同一主線上不斷改進。但由于研究者目的不同,條件各異,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過程中,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進行適當的變更。
3.1 原行為階段的解釋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授課教師根據自己對研究主題的理解,獨立地進行體育教學設計。這個階段的目的在于通過教師的原行為來充分表現出教師教學思想的原生態,以便在下一階段(即第一輪反思)發現教師的真實問題,為教學關系的改進找準起點。為了避免體育課程“課例研修”走彎路,保證研修的質量,有三點值得注意:第一,授課體育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體現自己對研究主題的理解。比如高中體育教研組將研究主題定為《什么是有效的體育情境教學——以(高三年級女生的籃球運球)為例》,那么,在教學設計中,授課體育教師一定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去創設有效的和籃球運球有關的教學情境。第二,研究共同體應就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達成共識。比如說,大家共同商定,在進行高二年級男生的跨欄跑教學設計時,設計者應該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這節課學生的成長點是什么,這節課所體現的技術點是什么,這節課的核心問題是什么。設計者在事先思考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設計。第三,授課體育教師要完整、規范地進行教學設計。比如說,要有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重點難點分析、研修主題分析、教學過程設計、學業評價方式設計。第二輪課、第三輪課也要這樣做,三輪課后進行比較,就可以清晰地發現教師在課例研修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從而提煉出問題解決的策略以及適合體育教師成長的規律。
3.2 第一輪反思階段
在第一輪課結束后,體育課程“課例研修”小組的所有成員應該根據課堂觀察記錄(有條件的學校可進行錄像),進行第一輪反思。在集體反思的過程中,成員間應該有分工,如主持者、記錄者。主持者應該讓每位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針對體育教學具有較強直觀性的特點,記錄的方式應以錄像為主,記錄要求完整、原始。
3.3 新設計階段
授課教師參與集體反思后,還要撰寫日志,體育課程“課例研修”小組的成員要進行充分的集體討論,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如果在新設計中體現出來的理念較之以前有比較大的變化,那么體育課程“課例研修”就進入到了“新設計”階段。授課教師結合自身情況,對研究成員提出的問題與建議進行認真的反思,從而建構出新的認識。例如將小學四年級的快速跑教學作為研修內容,如果授課老師借助原行為階段的反思結果來修改教學設計,逐一考慮快速跑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分別制定解決方案,然后提交課例研修團隊成員討論審議通過,這份教學設計就是“新設計”。
3.4 第二輪反思
第二輪反思的程序和內容與第一輪反思基本相似。有所差別的是,第二輪反思側重制定合理的評價方案和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新設計階段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反思。在反思成果推廣使用之前,先在小范圍內試用,以測定它的可行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及其他情況,如有缺陷,則予以修正,然后再試用、再修正,直至滿意為止。第二輪反思為體育教師教學關系的改進和完善提供反饋信息,是提高教學設計質量、獲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保障。
3.5 新行為階段
授課教師根據第二次上課的情況和反思的建議,重新進行設計。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新行為階段的體育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關系到能否促使體育課程“課例研修”目標的有效實現,能否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否激發和保持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能否培養學生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根據體育課程“課例研修”目標、教學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特點對現有的、反思修改過的體育教學方法,按照體育課程“課例研修”的要求進行精心的設計,以發揮教師教學關系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作用。
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過程中,我們要求選定研修主題后確定授課內容,并要如期完成三輪課實踐。在三輪課的實踐過程中,體育學科教研員、專家、授課老師和聽課老師在完成“原設計階段”(第一輪課)的教學以后,所有人員依據課堂觀察結果展開討論與反思,與授課老師一起找出主要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然后進人關注新理念的“新設計階段”(第二輪課),通過再次研討與反思,總結出變化特征。針對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行為跟進;進入到“新行為階段”(第三輪課)。這三個連續的過程都要有相應的方法來促進教學關系。
4.1 進行課堂觀察
運用體育課堂觀察技術,科學、有效地觀課、議課,是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教學關系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教學前,課例研修小組成員要根據研修主題確定課堂觀察的角度:觀察教師,觀察學生;根據研修主題中的關鍵詞和教學中的關鍵性事件,確定并細化觀察的維度和諸要素,并擬定出課堂觀察用表。課后討論時不再像以往那樣憑靠個人感覺和經驗泛泛評價一節課,而是根據表格內容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分析體育課堂教學,使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進行有效的專業探討,尋找教學關系跟進的策略。運用體育課堂觀察技術減少了教學關系評價上的隨意,增強了教學關系針對性和實效性。
4.2 整理課堂實錄
體育課堂實錄是按照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活動的真實情況,以文字的形式進行的實際記錄。現代技術手段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捷,針對體育教學直觀性較強的特點,可將體育課堂錄像制作成光盤,方便教師通過電腦觀看教學視頻。記錄課堂實錄的內容,根據體育課程“課例研修”的不同目的,整理課堂實錄的形式可以采用全課記錄,截取片段,梳理“流程”,凸顯“回合”等。課堂實錄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可以為教師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引起反思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為最終獲取研究成果提供了素材,是改善教師教學關系的保證,也可以成為教師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分享智慧、共同促進教學關系逐步有效化的手段。
4.3 整理議課實錄
議課實錄是在每一次教學之后,針對小組成員議課活動的真實情況,以文字的形式進行的實際記錄。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議課實錄的記錄者是研究者和參與者,記錄中要尊重每位議課教師的談話視角與看法,及時、準確地把理念更新、方法改進等觀點與建議真實地記錄下來。記錄中還要在忠實于議課者教學關系的基礎上,把記錄語句梳理通順、連貫。把每節課的存在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可用不同顏色的字體顯示出來,使授課教師一目了然。議課記錄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可以真實、客觀地記錄課例研修小組成員不斷深入備課的過程,為后續的教學關系和跟進提供了有效的改進方案;一顆記錄也真實、客觀地記錄了體育課程“課例研修”小組成員在研究、進修和日常教學實踐中,逐漸發展自我教學關系的適應能力。
我們在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中學做體育課程“課例研修”,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集體備課選擇主題,實踐探索課堂觀察,評課分析不斷深化,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斷促進體育教師的教學關系新興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能力。我們期待有一天體育課程“課例研修”也會產生“蝴蝶效應”,能將這種教研方式推廣、深入,成為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常態,促使學校體育課例研修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那將會極大地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并極大地豐富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內涵。
[1] 楊雪芹,劉定一.體育教學設計[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與校本化課程實施行動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高耀明等.教師行動研究策略[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4] 黎奇.新課堂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G807
A
1008-7427(2012)03-0152-02
2012-01-15
作者趙富學系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