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鶴,徐巧玲,張銀玲,曹寶花,史瑞潔,柳 琴,徐莎莎
“護理本科生人文素質培養工程”方案設計與創新1)
雷 鶴,徐巧玲,張銀玲,曹寶花,史瑞潔,柳 琴,徐莎莎
人文素質是指一個通過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積累或環境的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1]。護理工作服務的對象為人,更需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支撐。但調查顯示,護理人員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2-4],而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以往,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主要通過醫學軟科學課程的設置來培養[5],但現行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發展中的護理需求,如何創新拓展培養內容和手段,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增強護生的人文素養,是21世紀護理教育面臨的課題。為加強護生人文素質修養,2008年我院啟動了“護理本科生人文素質培養工程”項目,并在2008級—2011級166名護生中逐項實施。該項目是在常規學歷課程教育的基礎上創新設計的人文素質培養系統方案,是對課程教育中人文內容局限與不足的補充和完善,貫穿于4年學歷教育的全過程。
適應現代護理發展需求,突出“強化專業信念、滲透人文關懷、擴充文化內涵、促進全面發展”的人文教育理念,按照“明確培養目標,突出階段重點,遵循成長規律,引導自主學習”的培養思路,著眼求創新、促改革、重實效的基點,設計構建了一套科學系統的人文素質培養方案,從一個新的角度嘗試了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科學設計。本培養方案以“功能模塊—主題目標—重點內容—基本知識”為內容構架,以教師、專職隊長、護生負責人、護生與輔導員等為組織單元,以專題講授、創新實踐、自我設計、作品創作、體驗感受等為實施方式,以自我對照評價、實證分析、成果展示等為評價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滲透于護生學習成長的始終。
著眼于專業目標、社會與個體需求、女性特征及成長規律,采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專家咨詢法、頭腦風暴法對培訓內容進行篩選分析,設計出“功能模塊—主題目標—重點內容—基本知識”等三層次四等級內容框架,并遴選細化各分級的具體內容。
2.1 功能模塊 依據專業需求和護生特點,設計了專業信念與倫理、心理品質與溝通、文化修養與創作、社交禮儀與形象塑造4個功能模塊。專業信念與倫理模塊緊緊圍繞強化護理專業價值、人文關懷和護理倫理等設置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南丁格爾”“愛心天使志愿者”等系列教育內容,以及“天使資源小屋”創建活動等。心理品質與溝通模塊注重完善人格、增強自信,明確角色定位,提升溝通能力,設置了角色轉變、心理健康、自我成長等重點系列內容。文化修養與創作模塊針對提升文化藝術修養、高雅生活品質和團隊設計創作能力,設置了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歷史古跡、生活技能等眾多系列內容,創作設計作品系列等內容。社交禮儀與形象塑造模塊側重于優雅女性行為規范、職業形象及交往禮儀,設置了儀容體態、服飾裝扮、社交禮節等系列內容。
2.2 主題與目標 針對4個功能模塊分設主題項目與實施目標。在主題和目標中充分考慮護生在校4年教育成長規律,目的明確、循序漸進、層次疊加地對各年級護生人文素質培養作出綱領性的要求。其主題與目標分別設計為:一年級角色轉變,專業啟蒙,美育引導;二年級強化專業信念,加強人文關懷,提高文化修養;三年級內化專業信念,加強人文素養,提升文化品位;四年級踐行人文,傾注關愛,綜合展現。與此同時,與各年級主題目標相呼應的還包括每學期一項重點內容和若干項基本內容。
2.3 重點內容設計 是在主題與目標引導下為每一學期所設立的階段性專項內容,4年中為護生設置了合唱藝術與技巧、演講藝術與技巧、形體訓練、攝影藝術與技巧、交誼舞、鋼筆書法、臨床人文關懷日記內容,上述重點內容將在各個學期中得到持續不斷的鞏固性培養。
2.4 基本知識設計 是對應4個模塊中的具體內容,圍繞各年級主題目標,各學期重點內容所展開的一系列活動項目。8個學期共設置近30項基本內容,針對基本知識,設置出相應的實施目的和過程要求,且部分內容隨發展及護生需要適時做動態調整。在此僅列舉專業信念與倫理模塊層次內容的系列設計。一年級:①南丁格爾系列活動,如收集閱讀南丁格爾英文資料及書卷,聆聽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專題報告,觀看南丁格爾電影等,進行專業啟蒙教育,傳承南丁格爾精神,提高外語閱讀能力;②臨床護理體驗,目的是感知護理工作范疇與內涵、培養臨床觀察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見學記錄習慣;③創建“天使資源小屋”,目的滲透專業信念教育,提供創作設計空間。二年級:①解析護理哲理,強化專業信念,促進護生理解護理文化內涵,為成為專業思想堅定的護理專家打基礎;②專業成長訓練,講述對專業的感受與思考,引導護生堅定專業信念,通過展示矛盾,在訓練過程中逐步修正專業價值取向;③愛心天使系列,探訪養老機構、孤兒院、參加志愿者活動等,培養仁、愛、孝的專業品格。三年級:①觀看電影《白求恩》,學習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比較戰爭年代與現代醫療環境,促進護生珍惜和保護現代環境的意識;②完善“天使資源小屋”建設,學會整理積累護理資源,在建設、完善過程中加深對專業信念的理解。四年級:①臨床實習姐妹交流會,請高年級護生傳授經驗,提供咨詢,探討專業信念在實習中要面臨的問題;②授帽儀式,接受專業標志,承載前輩囑托,步入專業征程。
圍繞主題目標的實現,在實施方式上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層、有形、有組織的優化設計。第1層細化:將設計方案進行分層細化,構成由“模塊藍本、總體框架、各年級學年、學期培養進度表、項目實施過程資料收集、分析與整理、項目成果積累分工等”為一體的系統文本。第2層細化:編制出各年級、每學期明晰的培養進度表,清楚地表達主題與目標,主要內容和基本內容,實施時間、實施目的、過程要求、組織人員、活動資料收集等內容,形成清晰的操作文本。組織人員設計:由人文護理教研室牽頭,組成教師、專職隊長、護生負責人為單元的組織框架,每名高級職稱教師負責一個年級,全面組織指導培養方案各個環節的具體實施與評價,同時參與其他年級的實踐培養鍛煉活動,例如分組討論等。時間設計:主要利用正課以外時間及節假日。形式設計:根據不同內容采用多樣式、多元化的手段與方法,包括專題講座、問題引導、參觀見學、小組討論、演講比賽、辯論、實地考察、觀看電影、護生個人及班級自我練習、培養前后比較對照、創作設計、作品展示等。
評價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本方案的評價設計著眼于針對性與實效性,根據各年級、各階段的主題目標、重點內容和基本內容設置了不同的評價方式,包括調查評價、實物評價、現場評價、自我對照評價、質性分析評價等,并將評價貫穿于實施過程。例如在詩歌吟誦會上,由學院領導、教師、專職隊長及各班護生代表組成的評價組,對護生以班為單位自己編創的詩歌作品進行現場評價,并給予證書獎勵等,以形成科學有效、群體參與、公開激勵的評價氛圍。
護生是該項目培訓的主體及方案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在方案制定過程中充分發揮護生主體作用,鼓勵和動員護生積極參與方案的制訂,充分理解方案理念和目的要求。方案確定后,設置了兩種推廣形式,第一,召開項目啟動會,項目啟動會是推廣培養方案的正式活動,學院領導親臨主持,教研室主任闡述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意義及組織形式,方案總設計教師介紹講解內容、實施方式及過程要求,護生提問咨詢。第二,制作項目流程圖、各年級培養進度展板,明示培養方案與年級進度,以利于師生透過持續的視覺接收,達到耳聞目染之目的。4年來,構建了“以4個功能模塊為基礎,以12項主題目標為主線,以8項重點內容為主干,以若干項基本知識為擴充的系統培養模式”的理論框架,該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其設計內容、形式等方面得到護生普遍認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1] 田玉鳳,陳澤新.從課程設置看中美護士人文素質的差異[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31(10):75-76.
[2] 雷鶴,徐巧玲,付菊芳,等.臨床護士美學知識掌握現狀的調查及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B):76.
[3] 鄧荊云.湖北省護士人文素質現狀及要求的調查與分析[J].醫學與社會,2008,21(4):17-18.
[4] 黃小靜,賈啟艾.優質護理服務工程的人文考量[J].護理研究,2011,25(6B):1505-1507.
[5] 席波,李軍,孫付勝.試論整體護理模式對護士人文素質的要求[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7):446-447.
Design and innovation on“nursing undergraduate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project”program
Lei He,Xu Qiaoling,Zhang Yinling,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Shaanxi 710032 China)
G6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5.053
1009-6493(2012)2B-0472-02
1)為第四軍醫大學護理學院教育與改革重點資助課題,編號:HLXJG2008-01。
雷鶴(1956—),女,副教授,本科,從事護理教育研究,單位:71003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護理學院;徐巧玲、張銀玲、曹寶花、史瑞潔、柳琴、徐莎莎(通訊作者)單位:71003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護理學院。
2011-09-21;
2012-01-10)
(本文編輯 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