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曉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擴招步伐的不斷加快,全國大多數綜合高校幾乎都開設了藝術專業。各地轟轟烈烈的“藝考熱”以及藝術專業的大規模擴招,導致自2003年以來藝術類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美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式和就業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形勢下如何把握美術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特點,指導畢業生順利就業成為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對近兩年河南省幾所主要高校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數據進行了采集和分析,梳理出河南省美術畢業生就業現狀和特點,進一步提出了探索解決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思路。
“藝考熱”的興起及高校藝術專業的擴招,使得美術專業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膨脹。據統計,河南省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了藝術專業,美術專業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直接導致人才市場供求矛盾不斷加劇。眾所周知,人們只有在滿足了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會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一個社會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藝術產品的消費需求的高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取得了較大提高,但是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均衡,大多數地區對于藝術市場的需求還基本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即滿足基本使用和審美功能的藝術層次,藝術市場的需求還十分有限。我們曾對省內3 所高校美術專業在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在回收的491 份有效問卷中,有78.21%的學生考慮就業時優先選擇京津滬渝直轄市、沿海開放城市和內地省會城市。可以看出,由于美術專業的特殊性以及人才培養成本較高等方面的原因,美術專業大學生畢業后希望到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就業,不愿意到經濟文化落后基層地區工作,而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美術專業人才幾乎飽和,這直接導致了我省美術專業大學生就業難。
由于藝術專業招生的特點,美術專業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這些學生專業情結濃厚,入校后又不重視自身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畢業時在美術之外行業就業缺乏競爭力。例如在國家、省地方各級的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的考試中,美術專業學生競爭力遠遠小于其他專業學生。美術專業學生不能清晰認識自我,自由主義思想嚴重也是就業難的原因之一。企業希望招聘的畢業生能夠吃苦耐勞,有工作經驗,動手能力較強,美術專業畢業生過分關注待遇和發展,眼高手低,沒有意識到自身與企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就業難的原因上,調查數據顯示有 43.38%學生認為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培養對象供給與社會需求不掛鉤,35.44%的學生認為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缺乏特色和就業前景所致。因此,高校美術教學課程設置與市場脫節是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術專業學生就業難,并不意味著完全不能就業。其實大多數美術專業畢業生都有工作干,只是就業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長期以來,被社會普遍認可的就業模式是指有簽訂長期的勞動合同,有長期的勞動關系、穩定的工作崗位和固定的雇主的一種就業方式,即“正規就業”。相對于其他專業學生來說,美術專業大學生由于專業特點和市場需求的特殊性,更適合非正規就業①,即“靈活就業”。靈活就業是與傳統的正規就業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具體來說是指未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有臨時性的勞動合同關系,從事非全日制工作、彈性工作、自由職業、自主創業等非正規方式的就業行為。②美術專業畢業生有著良好的專業素養,思維活躍,創意迸發,他們不滿足于朝九晚五的穩定辦公室工作,更樂意依靠自己的專業就業。為了能對河南省高校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筆者采集了河南省3 所高校美術專業畢業生近兩年的就業數據。2011、2012年河南省3 所主要高校的美術專業畢業生共計約1008 人,除去升學的約83 人外,到2012年底正式簽訂就業協議的人數約為276 人,剩下的這些畢業生雖然沒有簽訂就業協議,但是都能自食其力。據我們調查,這些沒有簽訂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一部分自己開公司或者工作室,一部分辦美術培訓班,而有一些學生干脆就當起了自由職業者,他們的收入一點不比正式簽約的學生低。
美術專業學生就業的方向大都是穩定性差的私營企業或者自由職業。由于專業特點,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生選擇的用人單位大都為私營企業,例如廣告公司、裝飾公司、設計公司。傳統繪畫、雕塑專業畢業生由于專業限制,畢業后大多從事自由職業,到畫室代課、自己辦培訓班創業。美術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時往往不愿意和私營企業單位(知名公司除外)簽訂就業協議。他們認為一旦簽訂就業協議,就會被束縛、管制,如果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公司待遇不好,或者在公司得不到好的發展不能順利脫身。因此有的學生在畢業后2年內換了4 到5 家公司,有的學生干脆辭掉固定工作當起了自由職業者。如果按照傳統的就業率計算方式,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普遍偏低,但是調查中發現,我省高校美術專業大學生畢業后大都有事兒做、有活干,有許多學生的收入一點不比正規就業的學生差。簽訂就業協議是就業的一種形式,但自謀生路,也是就業的一種。
美術專業畢業生這種靈活就業形式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一是專業特殊性,美術專業教育培養模式使得他們在其他行業就業缺乏競爭力,藝術行業傳統就業市場人才已經飽和。二是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投入高,學生的就業期望值也相對較高。許多畢業生對于薪酬的標準要求頗高,一線城市工資最低要求6000 元,二線城市最低3000 元。畢業生就業時一旦發現公司待遇與自己的預期不符,他們就辭職跳槽,另尋其他出路。三是美術專業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追求自由,不愿意受太多的約束。
1、改革美術專業學生的培養教育機制,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大學生培養質量的高低是能否就業的關鍵。美術專業技能性強,改革美術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教育機制,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大力推行導師制和工作室制度。由于專業教育的特點,美術專業教學模式是小班教學,教學模式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幾個人,每個班平均10個人左右。例如美術專業是一年級學基礎課,二、三年級開始分專業方向深化專業課的學習。實行導師制和工作室制度不僅可以幫助大一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制訂專業學習計劃、確定奮斗目標,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實行導師制要建立相應的評價管理監督機制確保導師制能夠有效實行,避免流于形式。要切實選拔一批熱愛教育事業,業務水平高,有高度責任心和敬業精神,能夠并且愿意經常與學生溝通,全面掌握本專業的發展模式,了解學生對專業的理解程度進行因材指導的老師擔任此項工作。目前國內知名專業藝術院校一直采用導師制和工作室制度來培養學生,學生專業素質普遍非常優秀,就業能力也非常突出。
2、改革教學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美術專業學生普遍綜合文化素質較差,入校后更是認為文化課用處不大,只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上下功夫。這種錯誤的學習觀念造成他們大學四年文化素養不高,專業發展后勁不足。目前我省多數高校對綜合文化課學習重視不夠,美術專業學生學習文化課自覺性不高,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能單一,知識面狹窄。學繪畫的不了解中國美術史,學設計不了解中國傳統美學文化,一味的模仿西方設計,學油畫的不欣賞不了國畫、書法、篆刻,一味追求西方的畫派、畫風。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社會需要的是基本功扎實、有創造力、文化素養高、實踐運用能力強的復合型美術人才。高校美術專業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增加綜合文化教學課程的比重,除了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美術專業技能和理論素養外,尤其要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重視增加實踐應用教學環節,拓寬在校學生與社會的接觸面,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與社會應用結合起來,增強美術專業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1、政府層面
隨著我國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生就業方式愈來愈靈活和多元化,形式也呈現出多樣性,這種現象和趨勢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中出現的靈活就業方式,在其他專業領域也在逐漸增多。現階段,政府層面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建立良好的就業環境,通過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將靈活就業的大學生納入社會保險的范圍,實現其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通過按期定額征收社會保障稅的方式,使非正規就業大學生能夠及時得到養老、醫療和工傷保險待遇。
2、高校層面
就業指導工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重在因材指導。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和培訓卻缺乏這種人性化的指導,就業指導工作大多是由輔導員完成,臨近畢業才開始實施,在激烈的競爭中對畢業生就業難以起到較大幫助作用。高校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實施者,要想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斷改革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和內容,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美術專業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調動專業導師的積極性,增加和補充就業指導隊伍的力量。二是建立全方位、一體化的就業指導模式。根據大學四年不同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例如在大一、大二階段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他們盡早找到奮斗目標;大三階段通過舉辦創業講座、創業計劃大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也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相關行業市場調研,思考職業定位;大四階段的就業指導可以側重擇業指導、求職技巧、升學指導,引導美術專業學生克服自由主義思想,轉變就業觀念,順利實現由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角色轉變,適應社會,實現職業理想。
1、美術專業大學生有良好的創業基礎。目前自主創業是美術專業大學生就業率增長的重要因素,提倡美術專業大學生創業有利于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對緩解美術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解決就業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美術專業大學生具有創業的良好基礎,他們思維活躍、創新意識較強、實踐能力突出,所學專業技能性較強,與社會生活的交叉覆蓋面廣。據調查,美術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創業意識較強,一些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自己創辦工作室、公司和培訓班。然而,由于知識結構不全面,美術專業大學生缺乏創業所需要的業務管理、人際交往、資金理財、市場營銷、法律、風險投資、知識產權等諸多內容。因此,對美術專業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素質對他們能否成功創業至關重要。
2、對美術專業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必須要重視產學研一體化。對美術專業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高校院系要積極主動、有所作為。既可以依托校辦產業或者企業為學生提供實戰演習場所,也可以通過創立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或者成立大學生創業中心為學生創業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專業技能,培養美術專業大學生成為文化創意創業型人才。此外,高校院系要通過開展各種創業競賽,開展各種創業講座、創業論壇、創業培訓班,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為進一步的創業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注釋:
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解釋: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就業行為,稱為非正規就業。
②王玉苓:“靈活就業——藝術類大學生就業新取向”,載《文化學刊》,2010年5月第3期,第44—47頁
[1].包金霞:《民族院校藝術類專業本科生實行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初步探討》,載《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16 卷,第1期,第179—178 頁。
[2].趙艷婷:《藝術市場與經濟發展狀況之間的關系》,《美術觀察》,2005年第11期,第99 頁。
[3].王玉苓:《靈活就業——藝術類大學生就業新取向》,載《文化學刊》,2010年5月第3期,第44—47 頁。
[4].何繼恒:《關于開展我國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初步思考》,載于《學理論》,2011年第15期,第255—25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