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麗珍,譚 娜 ,張小斌 ,余燕濱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a.科教科;b.肝膽外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目前,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方式有開腹手術和微創手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RCP)聯合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取石術(EST)治療單純性膽總管結石相對開腹手術具有諸多優點,如:保持了膽道系統的完整性、對機體創傷小、并發癥少、療效顯著、恢復快等[1]。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2011年1—12月采用ERCP聯合EST治療膽總管結石148例,經術前、術后精心護理,取得滿意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48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男52例,女96例,年齡20~93歲,平均53.6歲。膽總管結石病史2個月~16年,均經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術(MRCP)確診為膽總管結石。患者入院后行常規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后在內鏡室行ERCP+EST取石。手術由專職的經驗豐富的內鏡醫生和內鏡護士配合完成。
148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經ERCP聯合EST取石成功126例,成功率85.13%,1次取凈結石105例,分2次取凈結石21例;22例ERCP插管失敗或因結石太大未取結石,經對癥處理后改行外科手術治療。126取石成功患者中有21例同時行鼻膽管引流術。術后發生高淀粉酶血癥28例,其中并發急性水腫性胰腺炎5例,經制酸抑酶等保守治療后28例高淀粉酶血癥患者在48 h內恢復正常,5例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患者都在2周內治愈,其余患者在短期內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6 d。無一例發生大出血、膽道胃腸道穿孔及急性膽管炎。
2.1.1 心理護理
絕大多數患者缺乏ERCP和EST的相關知識,導致情緒緊張,甚至畏懼心理。相關研究表明,焦慮心態引起胃腸道蠕動加快和不規律,乳頭括約肌痙攣,這將明顯增加插管難道,影響ERCP的成功率[2]。因此術前與患者溝通,宣教介紹ERCP操作方法及配合要點顯得十分必要。首先讓患者了解在整個手術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癥狀,并告之患者這種癥狀對于本人沒有危害,只要很好的配合,這種癥狀將明顯減輕,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講解術中配合要點,悉心指導患者練習吞咽動作、張口呼吸動作,左側臥位、俯臥位等配合動作或體位,對于有呼吸道疾病患者,術前3 d開始練習俯臥位呼吸,每次30 min,每天3次,并鼓勵患者一定可以做好。介紹將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醫生和配合護士,同時請已行ERCP膽管結石取石患者進行現身說法,使患者對該治療過程有一定的切身體會,從而由被動接受治療轉為積極要求治療,減輕病痛的良好心態,對自己手術的成功充滿信心。
2.1.2 術前準備
患者術前禁食、禁飲6~8 h,詢問有無碘過敏史,做碘過敏試驗,查看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血電解質等。左上肢留置針,術前5 min口服2%的利多卡因膠漿10 mL,以局部麻醉咽部和去除胃、十二指腸內的泡沫。術前15 min肌肉注射杜冷丁30~50 mg(根據年齡、體質情況決定)、安定10 mg、山莨菪堿20 mg,準備手術。
2.2.1 一般護理
術后當天禁食,分別于術后3 h和次晨查血淀粉酶,根據次晨血淀粉酶是否升高決定是否進食流汁。同時觀察并詢問是否伴有腹痛腹脹等癥狀,如有應及時通知值班醫生及管床醫生。
2.2.2 鼻膽管引流管護理
留置鼻膽管不僅能直接引流出感染的膽汁,便于膽道沖洗和術后膽道造影,同時又利于減輕因膽管下段水腫引起膽胰液返流,誘發胰腺炎和一過性黃疸加重的作用[3]。因此,在患者回病房后,護士應妥善固定鼻膽管,并用膠布給予標識,以防脫落或托出。觀察鼻膽管是否引流通暢,如無膽汁引出,可用20 mL注射器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每隔30~60 min輕柔抽吸膽汁,并詳細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如需沖洗膽管,應按醫囑進行膽管沖洗,并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壓力不宜過大,速度不宜過快 ,邊沖洗邊回抽。
2.2.3 飲食護理
術后禁食24 h,流質飲食1 d。對于高淀粉酶血癥的患者,待血淀粉酶結果正常后或者血淀粉酶持續下降無腹痛、腹脹等腹部體征時,可由清淡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脂流食,再到低脂半流食,少食多餐,避免攝入粗纖維食物。
2.2.4 心理護理
留置鼻膽管引流的患者,往往因咽部不適而煩躁不安,應該詳細耐心地聽取患者的不適癥狀,并交代其積極配合醫生,以最大限度地減輕不適感,同時介紹留置此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少數由于操作時間引起胃腸脹氣,腹痛癥狀,因積極指導患者多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并告知患者,消除心理顧慮。
2.2.5 并發癥護理
1)膽道感染:臨床主要表現為右中上腹疼痛、發熱、黃疸,B超、CT可見膽囊腫大積液、膽管擴張,查血常規見白細胞明顯升高,其發生可能與器械污染、膽管內注入過量造影劑、結石未徹底取凈引起膽汁引流不暢、膽道內壓升高有關[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必要時用激素短時沖擊治療。本組患者無一例發生急性膽管炎。2)急性胰腺炎:是ERCP/EST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本組發病率為 3.9%(5/126),顯著低于文獻報道的 6.38%[5],常與術中造影導絲入胰管損傷胰管及胰管內壓力升高有關。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的左中上腹痛,可伴有惡心、嘔吐、發熱,術后血淀粉酶升高等情況,CT腹部平掃+增強可詳細了解胰腺情況,一般經保守治療(禁食禁飲、胃腸減壓、解痙、止痛、制酸抑酶、抗炎、補液等)1~2周可完全恢復。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奧曲肽的早期合理應用和周到細致的護理是康復的重要保證 。3)其他:主要是EST引起的繼發性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應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脈搏、血壓變化及大小便情況,有無頭暈、惡心、嘔血、黑便、血壓進行性下降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突然加劇,伴有明顯壓痛及腹肌緊張等,若發生上述情況及時向值班醫生反映。
隨著內鏡器械和操作技術的不斷進步,ERCP聯合EST已經成為治療膽總管結石的首選方法。通過ERCP聯合EST取石術治療,絕大多數患者膽總管結石可順利取出,從而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本人對126例行ERCP+EST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如下:術前要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ERCP+EST治療膽總管結石的優缺點及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做好心理護理,解除患者術前恐懼、緊張情緒,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做好各種術前準備工作,包括術前用藥、器械準備、消毒等,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取石成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發熱、黃疸、嘔吐物顏色、大便顏色、鼻膽管引流情況、血壓及脈搏變化情況,特別注意術后血淀粉酶升高情況的發生,如發現有并發癥的發生應立即協助醫生進行相應處理,并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
[1]尹清臣.ERCP內鏡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 124例報告[J].山西醫藥,2008,48(24):6.
[2]孫勤.行ERCP患者的恐懼心理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527.
[3]林玉蘭,陳慧敏.鼻膽管引流在ERCP術后的臨床意義和護理[J].現代護理,2006,12(12):148-149.
[4]繆滔,陳姬雅,泮百靈,等.內鏡微創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5):430-431.
[5]陳萍萍.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術后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5):2056-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