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血液腫瘤主要包括各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惡性淋巴瘤。這三類腫瘤目前發病率都排在惡性腫瘤的前十位。血液腫瘤的確診這一突發事件給患者的心理帶來極大的打擊。臨床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及爭取家庭的支持等,不僅可以緩解家屬的焦慮和抑郁情緒[1],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2]。本研究就2010年4月~2011年10月對140例血液腫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血液腫瘤患者140例,均明確診斷,男67例,女73例。年齡38~68歲。排除標準:(1)生存期<1年者。(2)嚴重并發癥者。(3)難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規定者。參考數字表法將140例血液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7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種類、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臨床資料方面相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則加用心理干預,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及爭取家庭的支持四方面心理干預。具體實施方法:(1)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要。護理人員進行靈活排班、保證有足夠的護理人員滿足患者及家屬各項合理要求;尤其是主管護士應多到患者床前了解其病情變化,熱情解答患者及家屬對病情變化的疑問。(2)溫馨護理,打造和諧的人文環境。保持病室整潔、舒適、安靜;提供娛樂及相關健康類的雜志及書刊等,使患者及家屬在了解最新治療技術的同時也能得以放松,從而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3)加強健康教育。通過創辦各種相關健康教育欄目、發放相關健康教育資料以及陪患者談心等多種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使其提高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及認識,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應依據情況適時靈活安排教育的時間及地點,盡可能讓患者及家屬一起參與到活動中,教育內容是患者所需求的[6,7];護理人員可運用問卷或直接提問等形式了解患者對培訓知識的了解程度;在宣講教育期間,護理人員應注意語氣及措辭,避免患者產生逆反心理。(4)掌握患者心理狀態,積極疏導心理障礙。首先通過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如了解患者年齡、教育背景、家庭人員、家庭經濟情況等,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問題后根據其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護理[8],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條件差的患者可能會將壓力轉移到護士身上或是部分患者覺得護理人員對其疾病不了解、不愿意和護士多做交流,而對于此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耐心采取不同方式與之溝通,避免態度粗暴、流露出不耐煩的表情等。(5)加強醫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在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應注意溝通技巧,比如溝通期間言語要緩和、語氣要親切、多使用安慰及鼓勵性的語言、避免出現刺激性語言以及花費更多的時間傾聽患者的抱怨及傾訴,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6)及時傳達疾病的相關信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時給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資料和治療方法,正確引導患者對血液腫瘤的認識,使其認識血液腫瘤并不等于死亡,這種疾病是可以緩解甚至治愈的;同時宣傳化療效果好的患者情況,消除其消極及緊張的情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和各項護理工作。
1.3 評價方法 兩組患者于出院時分別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36份。其中對照組67份,干預組69份。同時對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觀察與分析,然后對其護理方法、心理干預措施、患者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進行觀察與相關數據的統計學處理分析。
1.4 評價標準 患者滿意度評分標準。包括一般資料問卷和滿意度問卷兩個部分。一般資料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的種類。滿意度問卷為本院護理部自制問卷,從滿意10分到不滿意1分,分為10個等級,分別賦以相應的分值,共10題,總分100分;以總分計算滿意度的結果。其中以90分以上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質量評分參考《護理管理工作規范》[3]對其進行評價及量化處理和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和各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和各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0.05 <0.05 <0.05 <0.05 <0.05 <0.05對照組干預組t′值P例數 健康教育 病房管理 基礎護理 護理操作 護理記錄 患者滿意度67 88.02 ±4.03 90.08 ±4.09 92.06 ±2.04 92.04 ±1.03 86.09 ±2.21 93.54 ±5.18 69 97.04 ±1.02 97.01 ±2.03 99.01 ±1.01 98.51 ±1.42 97.01 ±1.52 97.34 ±6.91 17.7760 12.4588 25.0627 30.3405 33.6643 3.6356值
血液腫瘤作為一組難治性疾病,往往存在并發癥多、治療效果欠佳和復發率高等特點,同時血液病是一種與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既有軀體的病理改變,同時心理因素又在其發生、發展和治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一旦得病患者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危機而產生輕生意念,而此種心理問題可加速病情的進展與惡化,形成惡性循環,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治療質量[4]。護理人員不僅要重視患者軀體疾病,更應密切關注患者心理問題,將以往對腫瘤的治療和護理從單純的關注存活率轉變到生活質量與存活率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方面上來。
鑒于此種情況,我們對70例血液腫瘤患者在常規護理上加用心理干預措施且與實施常規護理的血液腫瘤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以期通過適當的心理干預機制有效幫助患者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治療[5],從而提高患者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各項護理服務質量。從上述結果看出加用心理干預措施的干預組患者在滿意度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通過滿意度的提高能夠使患者更好的配合醫師的治療、遵從護士的健康教育,從而使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明顯改善、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使得各項護理服務質量得以提升,從側面印證了本次心理干預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總之,近年來隨著“夯實基礎護理,提高滿意服務”理念提出以及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9],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納入了護理考核的內容。同時鑒于血液腫瘤患者的特殊性,提高此類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成為衡量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指標之一。本次研究顯示,通過護理人員對血液腫瘤患者實施全面及有效的心理干預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開展護理工作創造了便利條件。
[1]李素娟.心理護理干預在血液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8,5(19):162 -163.
[2]丁彩兒.影響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準確性的相關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44 -45.
[3]李亞潔,彭剛藝主編.護理專業發展叢書之護理管理工作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18-30.
[4]程 芬,簡春陽.癌癥晚期病人家屬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2011,7:3351 -3352.
[5]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94.
[6]鐘慧萍,吳秀英,趙 翠.惡性腫瘤家屬負性心理反應的護理干預及其對患者的社會支持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6,12(13):1185-1187.
[7]王 華,楊蕙蘭.晚期癌癥病人家屬心理感受及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6,20(1C):214 -215.
[8]汪曉玲,汪雅芬.影響我院臨床科室護理滿意度的因素及對策[J].安慶醫學,2001,22(2):88 -89.
[9]覃冰蘭,王小玲,王雪靜,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8):51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