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光
高血壓是世界高發的流行病之一。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發病率成上升趨勢,調查顯示每10年上升的速度達到25%[1]。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高達1.6億。高血壓病不僅發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腦、腎等并發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2]。而我國居民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低[3]。據資料顯示我國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人僅占患者總數的35%,進行治療者26%,得到有效控制的僅為8%[4]。且發病人群逐步年輕化,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無形殺手”。高血壓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如不合理治療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高血壓患者的社區管理、家庭管理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探討的主要問題。本文對140例高血壓患者住院期間進行了健康教育,并對出院后在家庭管理中的效果進行了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我院心內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高血壓患者140例,其中男100例,女40例。年齡50~81歲,平均(66.57±8.52)歲。所選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無并發癥,病程超過1年。
1.2 方法 建立檔案,對本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病史、家族史、患病時間、嗜好、用藥情況、聯系電話等內容以備查詢及健康指導。
1.3 健康教育措施 運用現代護理理念,以優質護理服務為核心,以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為護理工作目標。按護理程序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行為進行正確的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健康教育。
1.3.1 健康指導 首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情況和患者所擔心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采用認知重建,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壓病的基礎知識、飲食和運動知識、自我保健知識及高血壓的危害等,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
1.3.2 行為干預 (1)合理膳食。告知高血壓患者家屬需要改變原有烹調食物的方式,必須長期堅持少鹽(每日5 g)、少糖分和少油脂的習慣,控制脂肪及能量的攝入,多食含鉀、鈣豐富的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多食新鮮蔬菜、水果。(2)適量運動。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還能防止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高血壓患者要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最好是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等。(3)戒煙限酒。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1支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收縮壓增加10~25 mmHg。與吸煙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存在爭議。但大量飲酒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高濃度的酒精能引起冠狀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4)按時服藥。定時測量血壓。高血壓患者除了按時服藥外,每天還要監測血壓,每月至少1次到醫院進行正規檢查,這樣有助于家人和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更好地協助治療。
1.3.3 出院指導 出院時給予健康指導,除以上內容外還囑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情緒變化,保持電話聯系等。
1.4 評價標準 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高血壓相關知識認知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行為方式、藥物的依從性等4項內容,每項滿分10分。分值越低說明各方面的能力越低。分別于患者住院時和健康教育后3個月進行問卷調查,各發放調查表140份,各回收140份,回收率均為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2.1 健康教育前后調查結果比較(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調查結果比較(分,±s)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調查結果比較(分,±s)
項目 健康教育前 健康教育后 t值 P值1.72 ±0.40 4.70 ±0.44 59.2958 <0.001 1.27 ±0.39 4.69 ±0.39 73.3686 <0.001藥物的依從性 1.89±0.45 4.73±0.46 52.2191 <0.001生活行為方式 1.96±0.42 4.74±0.45 53.4375 <0.001心理健康水平疾病認知水平
表1顯示,健康教育后患者疾病認知水平、用藥依從性、生活行為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優于健康教育前,兩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壓情況比較(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壓情況比較(mmHg,±s)

表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壓情況比較(mmHg,±s)
時間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0.05 <0.05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t′值P 140 155.0 ±12.32 98.00 ±8.20 140 128.21 ±9.62 80.33 ±6.20 20.1792 20.3378值
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行為方式、對疾病的認知和態度與其預后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評估的教育活動,其教育的核心是通過衛生知識的傳播和行為干預,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5]。本文對140例高血壓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于出院后3個月進行跟蹤觀察得出以下結論:(1)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能夠自覺的管理疾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減少鹽的攝入,合理適量的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按時服藥、定期測量血壓等。(2)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包括藥物的依從性,鍛煉和其他行為的依從性,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狀況,提高了生活質量,減少了看病住院的次數。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及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在家庭中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控制血壓。
[1]陳麗萍,周萬光,武俊華.中老年人高血壓發病情況與伴隨疾病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8):1455 -1456.
[2]盧永紅.黃藍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1,27(21):2517 -2519.
[3]張俊平.護理干預對社區高血壓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08,30(12):2022 -2023.
[4]高支玉.社區高血壓的健康教育[J].才智,2009,22(19):292-293.
[5]黃津芳,劉玉瑩主編.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