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華 江秀玲 錢巧霞 熊黎明 毛 偉 曹月婷 蘇普玉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2)
老年人是傷害的高危人群〔1〕。傷害的危害涉及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面,包括軀體、精神、經濟損失等多方面〔1〕,嚴重傷害可以導致死亡〔2〕。中國已逐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09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1 4億,占總人口的12.5%,其中70%老年人居住在農村。本文探討農村老年人群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
1.1 對象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安徽省16個地市41個縣,每個縣選取2個鄉鎮,每個鄉鎮選取2~3個自然村,每個家庭調查1名60歲以上老人,每個縣調查10~15名,共975名老人,其中男474人,女501人,年齡60~95歲,平均(70.25±7.09)歲。
1.2 研究工具與方法 使用自編的“安徽省農村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生理功能(視力、聽力、記憶力、四肢活動)、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情況、抑郁癥狀、睡眠質量和意外傷害情況等。①自評抑郁量表(SDS)采用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編制的自評抑郁量表,共20道題,每題按照1~4級評分,總計80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為嚴重〔3〕。②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由美國的Lawton氏和Brody制定于1969年。由軀體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組成。ADL共有14項,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共6項):如,上廁所、進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項):如,打電話、購物、備餐、做家務、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藥和自理生活經濟來源。每個項目從自己完全可以做、有些困難、需要幫助、根本無法做,進行1~4級評分。總分低于16分為完全正常,16~21分為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有2項或2項以上≥3,或總分≥22為有明顯功能障礙〔4〕。③生理功能主要調查視力、聽力、記憶力和四肢活動對日常生活影響的程度,分別按照1=正常,2=輕微影響日常生活,3=明顯影響日常生活。④慢性病情況主要調查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慢性胃腸炎、慢性支氣管炎、白內障、冠心病、膽囊炎/膽結石、頸椎病、腦卒中10種疾病,累積計算患有慢性病的種數。⑤意外傷害調查被試最近1年來意外傷害發生的次數,主要包括摔跌傷、碰撞傷、燙傷或燒傷、刀或銳器刺割傷、交通傷、砸傷、動物咬或抓傷、魚刺或異物卡傷、電擊傷、中毒、其他意外傷害。累計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次數,總次數達到3次及以上評價為多發意外傷害。傷害界定標準為:a到醫療機構診治,診斷為某一種傷害;b由家人、老師或其他人緊急處置或看護;c因傷活動受限半天以上。有以上3種情況之一,即界定為意外傷害。采用入戶一對一調查。調查員逐一解釋每一項目,然后由被調查老人自己選擇,約需30~40 min。每位調查對象對每一項目均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選擇。調查人員由青年教師、研究生和婦幼衛生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組成;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對每一項目逐一進行解釋;調查時對每一項目使用統一指導語,避免誘導;當場檢查有無遺漏,及時提醒調查對象完善調查表。
1.3 數據庫管理與統計分析 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 農村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狀況 975名農村老年人過去1年中,共發生過1 159次意外傷害,平均(1.19±2.23)次,有40.8%發生過意外傷害,發生過1~2次的比例為24.2%,發生過3次及以上比例為16.6%。162名發生過3次以上意外傷害的老年人過去1年共發生過844次意外傷害,占總意外傷害次數的72.8%。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居住形式(與子女或親人一起居住,自己或與老伴居住)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頻次無顯著差異(均P>0.05)。在各種意外傷害中,前6位的意外傷害分別為:摔跌傷(414人次)、碰撞傷(197人次)、刀或銳器刺割傷(196人次)、魚刺或異物卡傷(99人次)、動物咬或抓傷(88人次)、燙傷或燒傷(74人次)。不同性別老年人摔跌傷、動物咬或抓傷發生率差異顯著(均P<0.05)。見表1。
2.2 農村老年人不同生理功能狀況傷害發生頻次的比較 不同視力、聽力、四肢活動、日常生活能力和慢性病數量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頻次差異顯著(均P<0.01)。但不同記憶力狀況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頻次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農村老年人多發意外傷害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生3次及以上意外傷害為因變量,以對意外傷害發生頻次有影響的視力、聽力、四肢活動、日常生活能力和慢性病數量及抑郁量表得分為自變量。抑郁量表得分越高、四肢活動明顯影響生活、慢性病數量在3種及以上是農村老年人多發意外傷害的主要影響因素(均P<0.05)。見表3。

表1 不同性別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率比較〔n(%)〕

表2 農村老年人不同生理功能狀況傷害發生頻次的比較〔n(%)〕

表3 農村老年人多發意外傷害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農村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率為40.8%,高于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報道〔5~7〕。一方面本次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人,而國內大部分有關老年人意外傷害的調查僅為城市社區老年人,大部分農村老年人依然要進行體力勞動,因而增加了其意外傷害的危險性,另外由于農村老人生活環境相對城市來說較為落后,如道路較差、照明較差、用具質量較差等,均可能增加其受意外傷害的危險性,但農村老人意外傷害發生率是否的確高于城市社區老年人尚需進一步同時對兩類老年人進行比較研究。另一方面,不同研究者調查的意外傷害數量存在一定差異,本次調查的意外傷害種類相對較多。與國內學者的相關報道具有一定的差別〔1,5,8〕。國內學者報道的研究對象多為城市老年人,因而交通傷害是其重要的傷害類型,而本次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人,從事農業生產時多要使用刀或銳器,因而農村老人的刀或銳器刺割傷發生率相對較高。
老年人生理健康狀況與老人意外傷害密切相關〔5,9,10〕,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生理功能逐漸下降、反應遲鈍等,增加了意外傷害的危險性;老年人慢性病數量越多其生理功能將越為低下,從而增加其意外傷害的發生次數。本次研究還表明,農村老年人的多發意外傷害,不僅與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關,而且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亦密切相關,抑郁量表得分越高,多發意外傷害的發生率越高,心理健康因素在傷害發生中發揮一定的作用。費莉萍等〔11〕在控制老年人群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后,發現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和SCL-90總分較高仍是老年人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情緒低落,不僅會降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而且會削弱老年人對環境的注意力,從而增加傷害發生的機會〔12〕。因此,在針對老年意外傷害的預防控制中,不僅要關注生理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也應關注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老人,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預防和治療慢性病對降低農村老年人意外傷害的發生具有積極的作用。
1 甕學清,梁萬年,劉 迎,等.北京市城市社區老年人傷害疾病擔的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5;9(4):302-6.
2 管曉曄,張 濤,李 輝.上海市楊浦區1993~2007年老年人傷害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3):63-4.
3 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出版,1999:194-6.
4 張明園,Elena Yu,何燕玲.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問卷與應用說明〔J〕.上海精神醫學,1995;7(增刊):5-6.
5 鐘倩紅,林佩賢,陳青山,等.廣州市社區老年人傷害發生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119-20,124.
6 熊文艷,陳海嬰,熊志偉,等.南昌市老年人傷害流行病學現況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5):603-4.
7 姜永珍,張金太,李凌云.2007年青島市黃島區農村老年人跌落傷害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09;25(4):312-3.
8 郝愛華,莫建軍,耿玉田,等.北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傷害調查〔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6;7(3):185-7.
9 Jensen J,Lundin OlssonL,Nyberg L,et al.Fall and in jury prevention i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Ann Intern Med,2003;136(10):733-41.
10 Suelves JM,Martínez V,Medina A.Injuries from fall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Cataluna,Spain〔J〕.Rev Panam Salud Publica,2010;27(1):37-42.
11 費莉萍,李斯儉,陳冠民.老年人群心理癥狀與意外傷害的關系〔J〕.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7(6):744-7,767.
12 陸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4):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