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迎春
二本批次錄取院校簡稱“二本”,即公辦一般本科院校,二本院校是本科招生院校中的“大戶”。目前,全國各地共有二本院校500余所,數量眾多,各個院校的辦學實力懸殊:其中,既有百年老校,也有剛升本的新校;既有“國字號”的部屬院校,也有省屬地方院校;既有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大家閨秀”,也有偏遠縣城的“小家碧玉”……
面對如此眾多的二本院校,多數考生和家長都會發愁:填好的學校怕掉下來,填太差的學校又覺得吃虧。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與自己的分數“門當戶對”的學校和專業呢?最基本的原則是。要注意以下“五要五不要”。
1.要看《招生章程》,不要看《招生簡章》
2007年,河北有一女生報考中國民航學院(現已更名為中國民航大學)空中乘務專業,報名面試時,學院發給她的《招生簡章》中說“按照高考成績及綜合測試成績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但在實際錄取過程中,校方卻按《招生章程》規定的“對于空中乘務專業按藝術類進檔的考生,按照綜合測試成績由高分到低分錄取”。盡管她的高考成績在本省同類考生中排在第10名,卻無緣她向往已久的中國民航學院,圓一個空姐的夢想。
《招生章程》和《招生簡章》的區別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從法律上來說,《招生章程》具有很強的法律規范性作用,而《招生簡章》由于“簡單”,文字表述也不太嚴謹,甚至還帶有廣告宣傳的性質,所以一般不具備法律作用。
其次,從內容上來看,《招生章程》必須包含有關學校的招生計劃、招生條件、錄取規則等重要信息:而《招生簡章》多是針對考生發布的有關專業介紹、報考對象、報名方法、聯系電話、收費方式等信息,它只是整個招生工作中向考生通報信息的渠道之一。
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其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表述規范,且必須經高等學校的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招生政策規定進行審核備案。高等學校招生章程經審核備案后方能向社會公布,且不得擅自更改。高等學校依據招生章程開展招生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招生簡章》和《招生章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對考生填報志愿的作用卻非同一般。
2.要看分數位次,不要只看往年錄取分數線
高考分數是填報志愿的基礎。不論是估分報志愿,還是出分報志愿,考生都要弄清自己的分數位次,即分數排名。而不能只看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因為受報考人數、招生計劃、試題難易等因素的影響,各校的錄取分數線是不確定的。
分數位次包含兩個意思:
一是你的分數在高中學校的位次: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績以及在本年級的排名,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整體學業情況。再參考一下本校往年考取各類高校的錄取率,基本上就可以確定自己所能報考的院校檔次。
二是你的分數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高考雖然名為全國統一高考。實際上則是省級高考,因為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是預先分配到各個省份的,高考時即使各省考題完全一樣,錄取時分數檔次也會千差萬別,所以你的分數在本省的位次排名,是決定你上什么學校的關鍵因素。
二本院校數量眾多。在錄取分數上存在著巨大差異。了解某一所學校近三年來在本省的錄取分數,可以明確該校在當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由于慣性思維。社會上如果認為某個學校好或者差,這樣的觀點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的。因此,根據各個學校的分差可以為你提供相當可靠的填報依據。
3.要以選專業為主,不要過于看重學校招牌
雖然現在的高校都聲稱自己是綜合性大學或正在向綜合性大學邁進,但二本批次的院校。不論是叫“學院”,還是叫“大學”,其實大部分還都是單科性比較突出的院校。
如果把學校和專業比做衣服的話,學校的牌子是件大衣,漂亮不漂亮,外人一望而知:專業則像內衣或小棉襖,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提醒廣大考生,在填報二本批次院校時,首先考慮的應該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己適合的專業領域。
面對專業選擇,考生一定要弄清欲報專業的內涵,千萬不要被專業的名稱所迷惑。例如“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許多考生一看,又是信息,又是計算,肯定是搞計算機研究的。可是等你進入大學以后才發現,這個專業怎么設在數學系?原來,它本來就是屬于數學類的一個專業。與純數學不同的是。它研究的是如何算得更快,講究的是計算技巧,注重的是如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它跟計算機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4.要以省內院校為主,不要過于看重外地院校
二本學校由于絕大多數都是本地方院校,所以招生計劃也大部分投入到本省考生身上。雖然,現在多數高校都“高瞻遠矚”地說自己是面向全國招生。實際上投放外省的招生名額相對較少。所以,二本線上的考生要降低期望值,以省內院校為主要填報目標。
具體來說。二本高分段考生可以選擇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如大連、青島、廈門、寧波等熱點城市)的省屬重點院校:中等分數段的考生應著眼于省會城市以外的位于地(市)的省屬一般院校:低分段考生已經沒有回旋余地,只有確立不落選這個最低求學目標,而且也只能在位于地市的某某學院(一般是地名+學院)和外省偏遠一點的地市所在的院校之間作出選擇,才能保證升學目標不落空。
5.要拉開梯度,不要一味沖刺
如今,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已經實行平行志愿填報方式。有的考生誤以為平行志愿是所填報志愿的幾個院校同時錄取,然后讓考生選擇去哪所學校;還有的人認為,平行志愿可以在同一時間按順序進行每個志愿的錄退,即以為是先投A校,A校不能錄取退檔后即投B校。B校不能錄取再投C校……而實際情況是,考生的檔案只能投一所學校。一旦考生檔案投到某一所志愿高校后。之后的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則不再檢索和投檔了。因此。就每個考生而言。投檔錄取機會仍然只有一次。
那么,學校之間如何拉開梯度呢?同學們可以記住這樣一個口訣:“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具體做法是:
沖一沖。即把自己最心儀的學校和專業放在所有平行志愿中的最前面,而且這個學校和專業往年在本省錄取時,平均分數比自己的分數略高一些。
穩一穩。即把自己比較滿意的學校和專業放在所有平行志愿中的第2個位次。根據自己分數所處的位置和所報學校往年錄取的情況。如果不出意外,十有八九會被錄取:
保一保。即找一所往年比自己的分數低一二十分的學校作為“保守”學校,放在所有平行志愿的第3個位次,專業可以選自己比較喜歡的或比較感興趣的。
墊一墊。即找一所往年比自己的分數低三四十分的學校作為“墊底”學校,放在所有平行志愿的最后位置,專業可以選自己最喜歡的或最感興趣的。當然了。這個學校應該是自己勉強可以接受的。如果覺得最后一個志愿實在不想上“墊底”的學校,那你就在這里填上與第3個志愿相類似的學校,同時,你也要做好滑落到下一批次的心理準備。
對于非平行志愿省份。第一志愿要慎重,不能太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