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靈欣
摘 要:個性化教育就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才能、資質特長和愛好,加以引導,促使他們和諧完美地發展。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個性化;科學評價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小學音樂課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努力創造流動的課堂。下面筆者將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個性化教學。
一、個性化教學需要構建民主平等的課堂
要構建音樂課堂中的個性化教學,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勇于沖破師道尊嚴,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寬松的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圍,教師要把自己納入學生中,平等地與學生交流、互動,讓學生擺脫畏懼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感受教學的無限魅力。
本學期,我們班轉來一個安徽來的農村孩子,他第一次到城里的學校上學,一口方言,唱歌時總是跑調,每次表演總要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因此,他很怕上音樂課,上課時頭都不敢抬起來。我了解這個學生的情況后,課間主動把他叫到身邊,與他談心,告訴他和老師是老鄉,都來自安徽,他的眼里閃出了興奮的光芒,開始愿意和我說話了,還把家里的事情主動告訴我。我在全班教育同學們不要取笑他,還經常鼓勵他大膽地和同學們一起表演節目,漸漸地他找到了自信,普通話說得越來越標準,唱歌也不跑調了,還主動和大家一起合作互動。每次看到他的進步我們十分開心。同學們多么希望老師是他們的伙伴,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我們的課堂呼喚民主、平等、尊重、友誼,學生們需要與老師心連心地溝通交流、手把手地互動。
二、個性化教學需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在我們的音樂課上,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盡管他們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的節奏感好,有的音準強,有的唱歌愛跑調,有的動作不協調……但是,作為一名音樂老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無論是優等生,還是表現不佳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還要尊重他們的學習結果。
在一年級的一節音樂欣賞課上,我引導小朋友們欣賞手風琴獨奏《快樂小舞曲》,同學們靜靜地欣賞著輕松愉快的音樂,忽然,班級一位叫張×的男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模仿演奏家演奏手風琴的樣子,不停扭動起來。張×是班級最調皮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在課堂上制造各種麻煩。頓時課堂上像開了鍋似的,許多同學哈哈大笑起來。我當時十分惱火,想狠狠批評他一頓,可是,我立刻冷靜下來,我想他一定是被快樂的音樂感染了,情不自禁隨著音樂跳動起來的,作為一名老師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能歧視任何一名學生。我把張×同學拉到黑板前,牽著他的小手,隨著音樂和他一起盡情舞動起來,同學們十分驚訝,漸漸地安靜下來。音樂結束了,張×戀戀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這是一節尋常的音樂課,但是這個小小的“意外”讓張×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肯定,讓他喜歡上了音樂課,喜歡上音樂老師,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會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自信,為他們的個性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三、個性化教學需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學生的音樂能力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一定的差異。在音樂課上老師往往關注的是中間的學生,忽視了兩頭的學生。傳統的課堂,老師有統一的教學目標,要求整齊劃一,人人都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而能力差的學生很難達到老師的要求,上課很吃力,久而久之,興趣銳減,上課無精打采,學習效果越來越差。個性化教學需要我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因此,教師要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滿足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學習,收獲不同的成功和喜悅。
四、個性化教學需要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
低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音樂課時,對音樂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力強的年齡階段,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的表揚鼓勵孩子們,這里的表揚包括教師的一個贊賞的眼神、溫馨的微笑、豎起的大拇指等,更常用的是激勵的語言,“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是一只小百靈!”“你是一個小小舞蹈家!”這些評價語言會像調節劑一樣,及時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地參與活動。到了高年級,一些學生的好奇心逐漸淡薄,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及時調整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保證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不減。教師可采用小組評價、學生互評、“班級小歌星評選”“小小音樂家”等方式,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減。總之,學生是喜歡表揚的,老師不應該吝嗇“表揚”,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要及時肯定,鼓勵每個學生敢于提問,大膽猜想,勇于開口,學會合作,形成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的課堂才更富有活力。
可見,音樂評價要更多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等方面,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韓驥.音樂教育與小學生心理健康[J].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7(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