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老年性支氣管哮喘310例臨床特點分析
張麗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已經表明老年性哮喘是一種常見疾病,甚至認為老年是繼青少年期后的第2個哮喘發病高峰期[1]。鑒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功能改變,老年性哮喘有其不同于成年哮喘的特點。本研究對比分析我院經治的老年性哮喘與成年哮喘病例資料,總結老年性哮喘的臨床特點,為臨床防治該疾病提供可靠依據。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支氣管哮喘病人31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病例分成2組:老年組140例,男73例,女67例,年齡60~86歲,平均(70±8)歲;成年組170例,男92例,女78例,年齡16~40歲,平均(26±7)歲。支氣管哮喘的診斷、病情嚴重度分級、療效評價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學組2003年修訂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制定的標準[2]。
1.2 觀察內容 (1)哮喘首次發病年齡、病程;(2)入選病例的家族哮喘史、個人變應性疾病史(包括變應性鼻炎、濕疹、蕁麻疹、食物、藥物變應史等)、兒童時期呼吸系統病史、吸煙史;(3)哮喘誘發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特異和非特異性吸入物、氣候、食物、藥物、運動不當、情緒變化等;(4)哮喘發作時主要癥狀;(5)基礎病及并發癥;(6)病情嚴重程度分級;(7)治療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哮喘首次發作年齡 總體發病年齡為5~86歲,平均首發年齡為(46.2±13.5)歲。老年組平均首發年齡為(56.3±15.8)歲,其中有32.9%(46/140)≥60歲發作,有13.6%(19/140)<16歲發作;成年組平均首發年齡為(22.5±11.2)歲,<16歲發作為38.2%(65/170),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8.76,P<0.05)。
2.2 病史及誘發因素 老年組與成年組相比,確診前有非特異性呼吸道病史者多見,吸煙者多,差異有顯著性(P<0.01或P<0.05)。有家族史者老年組低于成年組(P<0.01)。在老年組,呼吸道感染在常見的誘發因素中占首位,其次是寒冷及不適當運動,與成年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2.3 哮喘發作時的主要癥狀 老年組咳嗽咳痰、發熱及夜間癥狀均明顯高于成年組,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或P<0.05)。見表2。

表1 2組支氣管哮喘患者病史及誘發因素比較(n,%)

表2 2組哮喘發作時主要癥狀比較 (n,%)
2.4 支氣管哮喘的并發癥 老年組支氣管哮喘常伴有合并癥,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冠心病為最常見,與成年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老年組僅12.8%無合并癥,成年組94.7%無合并癥,2組差異顯著(P<0.01)。見表3。
2.5 病情嚴重程度分級 老年組中、重度哮喘多見,成年組以輕度哮喘為主,2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
2.6 治療結果 2組均予以抗感染、支氣管擴張劑和皮質激素等治療,老年組哮喘完全緩解(氣促、喘息及肺部哮鳴音完全消失)55例,占39.29%,死亡10例,占7.14%;而成年組哮喘完全緩解126例,占74.12%,死亡2例,占1.18%,2組間差異顯著。

表3 2組哮喘患者并發癥比較(n,%)

表4 2組支氣管哮喘患者病情分級(n,%)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多種免疫細胞及免疫細胞因子參與其發病過程[3]。隨著人群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性哮喘的累計患病率相當高,發達國家哮喘總患病率達7% ~8%,≥65歲老年哮喘患者占所有哮喘病人的11.0%~19.2%,占被調查老年人群的4.5% ~7.3%[4]。通過對老年性哮喘患者的臨床觀察,可發現老年性哮喘在發作及臨床表現具有以下特點。
3.1 發病年齡晚,哮喘癥狀不典型 哮喘的發病年齡與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兒童發病70%預后良好,而老年發病者多為內源性哮喘,比外源性哮喘難治愈且病程遷延[5]。本組140例老年患者有46例在>60歲發病,占32.9%,而成年組大多<16歲發病。老年組癥狀體征不典型,“沉默肺”現象較常見,易誤診誤治。
3.2 在發病機制上老年性哮喘也有自身特點 (1)長期吸煙:老年哮喘患者由于吸煙者的比例很高。老年哮喘患者往往是在長期吸煙的基礎上發生的,從心理和生理上已經適應了香煙煙霧,甚至還有部分患者痰較多且黏稠而采用吸煙來刺激排痰,使老年人更易發生哮喘。
(2)老年人的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后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其次為冷空氣及運動,老年人細胞內水分含量及細胞熱量相對較低且肺功能退化,對運動負荷耐受能力下降,當遇到冷空氣刺激或運動不當時也可誘發哮喘。本研究顯示以上誘因老年組均明顯高于成年組(P<0.01)。
3.3 基礎病、并發癥多,癥狀重,預后差老年性支氣管哮喘患者往往并發癥多,本組病例老年組無并發癥的只有12.8%,而成年組94.7%無合并癥,2組有明顯差異(P<0.01)。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COPD、肺心病、冠心病等,使哮喘的診斷更加困難,造成誤診和漏診。老年人肺功能的自然衰退及反復哮喘發作帶來的氣道重構加重肺功能的惡化,加上基礎肺功能儲備不足,易發生重癥哮喘、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
3.4 老年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聯合用藥,要注意個體差異 (1)老年哮喘患者由于免疫機制衰退,感染成為突出問題,積極抗感染尤為重要,對于重癥哮喘發作或伴發感染的老年患者特別是在COPD基礎上發生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應早期應用有效的抗菌藥物。(2)老年患者由于心腦血管疾病多發,使用β受體激動劑時應注意其心血管不良反應,急性發作時仍可按需使用,但不能作為維持藥物單獨使用,需要與糖皮質激素合用[6],在與茶堿類、利尿劑合用或并發缺氧時要注意低血鉀的產生。(3)茶堿類藥物應選用。緩釋茶堿制劑對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較好,尤其適用于老年患者和夜間哮喘患者。(4)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哮喘的主要抗炎藥物。老年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常見,要積極漱口,必要時使用抗真菌藥。(5)抗膽堿藥具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起效緩慢,不適合作為哮喘控制的一線藥物,但其心血管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適合老年人。(6)白三烯調節劑對于老年性哮喘不良反應較少,不受年齡限制,每天口服1次,依從性良好,可作為激素及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的良好補充。
綜上所述,老年性哮喘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與成年人哮喘有相同之處,又有所不同,且老年性哮喘由于肺功能下降和基礎疾病,病情復雜,合并癥多,診治難度較大,預后較差,故在臨床工作中應引起足夠重視,提高診療水平。
[1] 陳欣,林江濤.老年人支氣管哮喘診治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3-176.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系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療效判斷標準及教育管理)[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08,2(1):3-13.
[3] 鐘南山.我國支氣管哮喘防治研究重點及努力方向[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12):809-811.
[4] 吉寧飛,符曉蘇,陳力,等.過敏性因素在老齡大鼠支氣管哮喘模型中的實驗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06,20(4):250-252.
[5] 于春艷,倪子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氣管哮喘的鑒別[J].實用老年醫學,2007,21(3):204-206.
[6] 陳欣,林江濤.老年性哮喘的診斷和治療[J].江蘇臨床醫學雜志,2002,6(4):276-278.
R 562.65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2.04.031
2011-07-07)
528415 廣東省中山市,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