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胡盼
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劇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戰略制定者,如何更新觀念、創新管理模式,做出決策與規劃以應對未來可能的變動和競爭,是企業研究的熱點與重點,而管理者做出的戰略選擇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愿景意識和執行能力,擁有與組織成員共享的指導企業戰略發展與變革的愿景,將在企業發展與變革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企業業績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戰略決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決策過程和結果直接影響公司利益。決策正確可以使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在日益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保持持久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成戰略目標。反之,將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損失甚至使企業頻臨破產。對組織而言,依賴于戰略決策制定的質量和決策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組織業績的發展(汪麗,茅寧,2006)。“決策質量”是指一個決策對達成組織目標的貢獻程度,現代企業理論從多個視角對戰略決策進行了研究,但是,愿景視角的研究至今仍是戰略決策領域的缺口。企業愿景是組織長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明確界定公司在社會范圍里樹立的企業形象和業績發展方向,當企業建立愿景時,公司領導者會制定相關戰略決策并帶領員工朝著愿景所追求的目標前進,愿景的有無及質量高低將會影響管理者戰略決策的質量和速度,進而影響企業績效。因此,本文基于企業愿景理論和戰略決策理論,探索企業愿景和戰略決策質量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分析企業愿景的有無和內容對戰略決策質量的影響以及對企業業績特別是財務業績的影響,并探討戰略決策質量在愿景和企業績效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2.1.1 企業愿景的內涵
愿景是企業根據內外部環境分析后提出的一種長遠的、理想的價值導向,體現了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的渴望,是組織成員一致的共識和全力以赴的方向。Lipton(2003)曾指出,愿景描述了企業未來發展的狀態,指出了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社會責任和義務。國內學者對于愿景的研究多是從愿景的內容及結構上探討,如田志龍和蔣倩(2009)在對中國500強企業的愿景研究中發現愿景表達與企業成長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關系。也有學者從愿景領導者的視角探討,李效云和王重鳴(2005)指出企業管理人員對愿景的關鍵特征有不同認識,但是競爭和成長的是共同關注的焦點;賈良定和唐翌(2004)在對23位中國企業家的實證研究中發現愿景型領導雖然關注點不同,分為易變者、創造者和改進者三種類型,但企業愿景的戰略離不開成長和進步。
2.1.2 企業愿景的作用
近年來,愿景對于企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各領域的重視。Palmer和Short(2008)在研究商學院愿景時發現,愿景的質量對高等教育機構的成就有著越來越顯著的影響。李效云和申俊龍(2004)在分析企業愿景作用和建設時指出企業愿景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愿景對員工態度和行為有引導作用,愿景突出顯著時,員工更容易從事與愿景方向一致的活動,也就是說愿景對組織績效的影響是通過將公司愿景整合為員工的具體工作行為實現的,直接影響公司業績。聶子龍(2004)也曾提出愿景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制定企業愿景是根本和基石,是企業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驅動力。當然,由于學科基礎薄弱,愿景與企業績效和成長之間的關系在學界尚存在爭議。有學者提出,從一個泛行業的視角來看,愿景和企業成長之間的關系是不明確的,沒有確切的理論或實證數據證明兩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Bart和Baetz(1998)也指出愿景表達的存在并不會自動地與企業的高水平成就相聯系。
錢德勒把管理決策分為兩種:關系到企業長期增長的戰略決策與關系到使企業平穩高效運轉的日常活動的戰術決策。領導戰略決策的主要任務是指引組織的未來,明確方向。當然這要建立在高的認知水平上,如抽象思維、信息凝練等等。戰略決策考慮的是長期的、更復雜和不確定的而且不必馬上決定的問題,需要領導者能夠精確的預見未來,當然這是很多人無法達到的。領導者必須對企業未來5~10年的發展狀況做出預測,并且決定怎樣做才能達到企業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那么領導者如何把與企業現有狀況不適宜的內外部因素轉化為有利企業成長的因素?領導者如何探尋機會、獲取資源、采用什么結構組織資源、對企業可能面臨風險的控制等等,都需要領導者戰略決策的支持。
2.2.1 戰略決策的直接影響因素研究
戰略決策的研究發展至今,學者們的研究視角更加全面且完整。我國學者郭立新和陳傳明(2010)在對國外戰略決策過程的理論研究述評中指出,早在九十年代國外學者Elbanna(1996)等就提出了包括環境因素、組織因素、決策特性對戰略決策過程理性影響的研究模型,之后Papadakis(1998)等發展了模型,將決策特性界定到更具體的決策內容特征。在本文的研究中企業愿景可以界定為組織因素,組織因素包含過去的成就和戰略方向、人力結構和規模、管理團隊特征等。Papadakis(1998)指出組織計劃正式性、公司績效、公司規模、所有權類型/控制對決策過程理性有正向影響,對政治行為有負向影響。管理團隊認知多樣性與企業戰略決策機制和過程理性負相關,企業規模、績效與企業戰略決策機制和過程理性正相關(Miller,1998;Elbanna,2007)。Ruigrok(2006)和William(1992)從高管團隊視角出發,證實“高管團隊互鎖”、高管團隊規模、多樣性、內部代表與高管團隊參與程度有負面影響,組織年齡對高管團隊參與度有正面影響。Papadakis(2002)也考量了高管團隊決策人特征(如CEO特征)對戰略決策的影響,認為組織學習特征和決策人特征對決策過程特征有重要影響,但兩者的影響維度不同,其中組織學習特征要比決策人特征的影響維度更多,組織學習聯盟的進取性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戰略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已有比較完整的框架,但組織因素方面的研究中,從愿景視角的研究還很匱乏,愿景作為戰略管理中的重要命題,是學者們應該重視的研究方向。
2.2.2 戰略決策與經濟結果的研究
Iaquinto和Fredrickson(1997)研究了高管團隊意見一致性對組織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高管團隊對戰略決策過程理性要求的意見一致性可以積極改善組織績效,與TMT意見一致性、組織和TMT的規模負相關,過去績效、TMT任期與其不相關,并意外發現了穩定產業環境中的企業比不穩定產業環境中的企業高管團隊意見一致性要低。Simons(1999)研究了高管團隊內部辯論和相關多樣性對兩個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顯著影響組織績效的是團隊內工作相關多樣性及爭論而非年齡相關多樣性(非工作相關)。Robert(2003)的研究結果表明,戰略決策速度作為中介使得環境與組織因素對企業績效(收益率、增長率)有積極影響。此外,也有部分學者就自己感興趣的單個戰略決策先行因素提出了一些研究模型和理論假設。例如:Das(1999)針對管理團隊認知偏見對戰略決策過程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Hiller等(2005)提出了一個CEO核心自我意識(CORESELF-EVALUATIONS)對戰略決策過程特征、過程結果及經濟結果影響的4個理論假設:CEO核心自我意識對決策速度、決策的集權化、經濟結果(組織績效)有正面影響,對于決策全面性有負面影響,不過目前尚未有相關經驗研究對其理論假設進行驗證。
基于以上的論述可知,戰略決策對企業經營績效有重要影響,作為影響企業經濟結果的直接和間接變量,戰略決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將企業愿景這一創新視角引入戰略決策和企業績效的模型中,探討企業愿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同時加入戰略決策質量這一中介變量,更加清晰地解讀了企業愿景對企業經營績效的指導作用,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概念模型
Shelley(2002)在研究愿景表達中的動機描述變量時曾推斷,對于企業而言,愿景描述的實現程度決定著組織成就水平的高低。Palmer和Short(2008)通過平衡計分卡方法研究商學院使命愿景,得出商學院成就上的差異與愿景內容之間存在聯系的結論。Kenneth 和Medlin(2003)曾指出:愿景表達的完整程度和質量與企業戰略計劃制定過程和組織財務績效表現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Zachary(2008)等人在研究愿景表達和績效表現關系時,也通過數據統計得出高成長性企業在愿景表達中都擁有關鍵結構要素等方面相似特征。企業愿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在我國近年的研究中也有所討論,學者田志龍(2009)通過研究中國企業500強愿景的內容和結構得出企業愿景表達與企業成長性之間具有一定相關關系的結論。基于以上論述,本文提出以下命題:
命題1:企業愿景與企業績效成正相關關系。
在一個組織機構龐大、混亂且經營欠佳的企業中,愿景對企業決策的影響則更為顯著,因為愿景作為企業管理團隊的核心價值觀,促進管理層達成共識,能夠有效的產生高質量、專業化的信息,對企業的戰略決策的質量有積極導向。戰略決策的質量取決于如何處理大量的信息和復雜的數據。如果在一個清晰的愿景指導下,參與者的主觀信息可以得到控制,企業內部可以提高有效信息的共享,豐富信息的同時又限制了機會主義傾向決策的產生,進而提高戰略決策質量。另外,企業成員之間的愿景共享和信息共享在提高股東在決策過程中信息交換質量的同時還可以專業化人力資本的結構有助于成員之間任務的分配。企業愿景作為企業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提供了信息處理和解決相關問題的框架和規范,使得組織內專業化程度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得以增強,從而提高企業戰略決策的質量。對于企業愿景和戰略決策質量的關系,可以提出:
命題2:企業愿景與戰略決策質量成正相關關系。
Iaquinto和Fredrickson(1997)研究了高管團隊意見一致性對組織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高管團隊的戰略一致性對組織績效有正向的影響,良好的戰略決策質量建立在企業高管團隊的共同認知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題:
命題3:戰略決策質量與企業績效成正相關關系。
綜觀先有的研究不難發現,以往文獻有學者在探討企業愿景的重要性時,多對企業愿景的構成及內容進行研究。有關企業愿景問題的研究較為復雜,學科基礎較為薄弱,數據收集和處理也有一定難度,尤其是企業愿景與績效的實證研究成果極少,因此,未來應加強對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及實證檢驗。本文就此提出了企業愿景與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模型,但是,該機制還停留在假設的層面,沒有得到大樣本數據的支持,下一步將采用大樣本實證研究方法對其進行驗證,特別是在中國特有的政治環境及經濟環境下,還有大量的未知領域尚待探索。
[1] 李效云,申俊龍.企業愿景的作用及其建設[J].管理科學文摘,2004(4).
[2] 李效云,王重鳴.企業領導愿景的內容和結構研究[J].軟科學,2005(19).
[3] 聶子龍.愿景驅動的學習型企業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4] 田志龍,蔣倩.中國500強企業的愿景:內涵、有效性與影響因素[J].管理世界,2009(7).
[5] 李效云,李曉晶.領導愿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6).
[6] 汪麗,茅寧.共同愿景、決策承諾與決策質量關系實證研究[J].預測,2006(6).
[7] 賈良定,唐奕等.愿景型領導:中國企業家的實證研究及其啟示[J].管理世界,2004(2).
[8] 郭立新,陳傳明.國外戰略決策過程理論研究述評與展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