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長源荊州熱電廠2*300MW位于荊州開發區,南臨城市主干道荊沙大道,東接荊沙鐵路,規劃用地整體成東西走向。廠區占地面積約21.50公頃,綠化面積6.30公頃,綠地率30%。規劃區內場地較為平整,土方挖填量不大,廠區規劃為廠前區、生產區兩部分組成。廠前區包含綜合辦公樓、綠化休閑廣場、場前辦公廣場;生產區包含冷卻塔區、灰庫及脫硫、煤場、發電設備區、化水區。
該項目綠化景觀設計主要依據《國電荊州熱電廠2*300MW燃煤熱電聯產工程招標文件》,以及國電長源荊州熱電有限公司提供的規劃總平面圖、規劃層面的綠化配置圖、原廠區現狀植物表。并提出冷卻塔區要求植物種植不影響通風,樹葉不能落入塔池內;灰庫及脫硫區灰塵污染較大,且具有腐蝕性;煤場周圍控制揚塵等具體要求。
1、主體性原則:景觀設計應充分體現企業文化特點。熱電聯產是傳統熱電廠的發展趨勢,是積極推廣的節能、環保型電廠的發展方向。為突出熱電聯產節能高效、改善環境、節約用地的優秀品質,樹立良好的現代能源動力企業外延形象;本著經濟性、安全性和文化性兼顧的原則,通過美化廠區景觀環境,達到提升企業品質、展示企業文化、塑造企業新形象之目的。
2、環境美化原則:注重景觀規劃設計的整體性。總體上簡潔明快、重點突出,局部設計在遵循整體風格統一的基礎上求變化,力求做到與環境相協調,與建筑風格一致。
3、安全性原則:根據規劃的功能,生產區內的植物根據安全生產的要求控制植物高度和落葉,保證電廠安全可靠的運行。
4、經濟性原則:主要是適地適樹原則和抗污染性原則。盡量選用抗性強的鄉土樹種。因其對本地的環境適應力強,樹木生長良好,存活率高,病蟲害少,后期養護費用相對少。對原電廠內的植物予以考慮,在滿足景觀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不浪費可利用的植物素材。
本案景觀設計布局可以歸納為:一心、三軸、五片。
一心:指廠前區。包括廠區入口、綠化廣場、綜合辦公樓前廣場及周邊綠地。這一區是人流、車流進出頻繁的區域,同時也是展示企業形象、企業文化最重要的區域。整個景觀布置都是圍繞這一“核心”。
一進廠區,門房邊綠地用一叢灌木色塊加以強調。廠門前的主景是一塊大形整石,正面鐫刻一“源”字,下配以花灌木襯托。這組景石是這一“心”中景觀序列的開始,同時也起到展示企業文化的作用。在這塊整石上 ,“源”字我們賦予它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熱電廠是生產供應能源的工廠,是整個城市動力的源泉;二是我們的熱電也是通過消耗資源得到的,提示大家要合理利用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樣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發展。
沿著繁花似錦、高低錯落的花鏡和高大挺拔的蒲葵的指引進入了廠前綠化休閑廣場。蒲葵的直線形種植和它挺拔的樹形,可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道路行道樹運用荊州市市樹廣玉蘭,綠化休閑廣場采用規則的桂花樹陣,和圖案形式的花 壇、灌木種植帶。規則的幾何圖案,樹陣體現節奏和韻律感,展示現代企業的時代風格。旗臺、綜合辦公樓的入口花壇應用層次豐富、色彩艷麗的灌木紅葉石楠、月季、金邊大葉黃楊等和蘇鐵組景。強烈的圖案特征,強化視覺感受。
三軸:三軸是貫穿整個廠區的三條主要道路,兩橫一縱,也是景觀軸。以軸線串聯各節點及其他景觀,使各部分依傍軸線形成風格上的統一。沿軸線,采用植物豐富規則種植,體現流動空間的秩序美。


五片:五片是冷卻塔區、發電設備區、化水區,煤場,灰庫及脫硫區。這五片是整個電廠的生產區,綠化采用普遍綠化與局部突出相結合的手法。
冷卻塔區:低矮的常綠灌木組成中國傳統的“如意”圖案圍繞在冷卻塔周邊,即滿足了通風,控制了落葉的要求,又美化了環境。
發電設備區: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管網布置的要求,控制選用植物的高度。應用常綠的灌木桂花、紅繼木球、海桐。道路交叉口等節點以低矮的花灌木模紋圖案加以突出。整個廠區內模紋圖案,都是根據楚文化中的鳳尾的形式衍生而來,充分展示了企業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使整個各片的圖案具有一定的整體性。
灰庫及脫硫、化水區、煤場:針對生產所產生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塵等我們還是選用里一些針對抗性好的植物。綜合服務樓周邊是企業發展的預留地,以基礎綠化為主,大面積的草坪,采用自然式手法,營造疏林草地的景觀效果。
國電長源荊州熱電廠廠區植物種植,是整體環境景觀構成的重要因素。
樹種的選擇首先考慮鄉土樹種為主,選用對本地土壤,氣候適應性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重點地段考慮引進可以成活的特色樹種;生產區采用抗污染性強的樹種。樹種搭配注重喬灌木、大小、色彩的對比和協調,與其他景物互為景觀,相得益彰,,既有規則式,也有自然式種植,務求疏密有致。
綜合辦公樓區:為全廠的亮點,中軸對稱式布局。以常綠樹種為主,適當點綴色葉樹種及模紋色塊,增加立體感及植物層次,形成簡潔、活潑明快的景觀效果。整個區域四季分明,景觀豐富,規則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為工作人員、來訪賓客提供一處可以停留、休憩、交談和觀景的停留區域。起伏的草坪、茂盛的大樹、簡潔大方的植物模紋圖案構成綠色景觀。通過精細的喬、灌木植物配置及特色的主體建筑共同組成一個自然的、樸實的休閑空間。
廠前區的基調樹種為廣玉蘭、桂花,骨干樹種為香樟,深山含笑、茶梅、含笑、蒲葵。色葉灌木為紅繼木、金邊大葉黃楊、蚊母,地被植物為吉祥草。春季有茶梅、深山含笑、含笑、紅繼木等春花植物,夏季有花形碩大潔白的廣玉蘭,秋有丹桂飄香。使整個廣場三季開花不斷,四季常綠。
綜合辦公樓的周邊綠化采用自然式的手法,應用大喬木廣玉蘭、小喬木深山含笑、花灌木茶梅、含笑等與草坪有機結合,形成高、中、低層立體的植物配置,營造自然群落。景觀序列的最后以靜謐的香樟樹林對綜合辦公樓進行圍合。使綜合樓立于清新、自然、安靜的環境氛圍中。同時植物的布置與建筑保持適當的間距,不影響采光和通風。整個景觀序列以景石為開端,蒲葵、花鏡為鋪陳,綠化休閑廣場為高潮,香樟樹陣為結尾。

道路行道樹采用大喬木香樟冠形優美,樹大蔭濃,可以有效阻擋道路揚塵。行道樹下或配以灌木紅繼木球或是紅葉石楠、豆瓣黃楊、紅繼木組成的整形綠籬或是線條流暢的色塊。
主廠房區:以香樟為行道樹,局部地方配以植物模紋,豐富景觀效果。合理利用預留建筑用地,種植香樟小苗,節省投資。
煤場區:采用抗污染性較強的夾竹桃與女貞間種。
脫硫區:采用抗污染性較強的夾竹桃與女貞間種。運煤橋下的植物模紋圖案由國家電網的標志衍變而來,豐富其企業文化內涵。
冷卻塔區:為保證其通風,故大面積以混播草坪為主,路邊栽植行道樹。
灰庫及脫硫、化水區、煤場是電廠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地,選用的主要抗污染植物如下:
抗粉塵:夾竹桃、蚊母
抗二氧化硫:夾竹桃、蚊母、海桐
抗二氧化碳及酸霧:棕櫚、月季、黃楊、珊瑚樹、龍柏
1、企業特色的塑造:通過對國電長源荊州熱電廠歷史文化及特色的解讀和充分調研后,在廠區景觀設計中進行充分的創新和塑造。
2、生產、生態與景觀的融合:廠區園林景觀設計必須遵循生產安全的設計原則;在塑造企業特色文化的同時,融景觀、生態和生產與一體。
3、經濟性、安全性與文化性的并存:廠區環境設計要注重特色景觀的打造與一般綠化相結合的原則;在普遍綠化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特色景觀與景觀軸線的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