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應仙
企業管理倫理:社會功能和經濟價值
□文/沈應仙
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依靠企業建設并履行一套完整健全的倫理規范。企業要想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追求社會性、贏利性與道德性的統一
社會實踐表明,法律和道德是規范個人和組織行為的兩個同等重要的手段:法律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道德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譴責法律懲治的行為和不追究的許多行為,指明法律規定的不應該的、禁止的行為和法律沒有規定的那些應該的、需要加以鼓勵的行為。企業作為通過經營活動達到一定目標的社會集合體,不僅需要依法經營,同樣需要道德經營和倫理管理,注重社會道德意識和行為的培養,這是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企業謀求成功,必須始終在社會公認的道德倫理范圍內行事,保持企業活動與社會活動的和諧一致,將經濟利益、顧客需要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追求社會性、贏利性與道德性的統一,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現代社會,企業管理倫理能為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是企業立足社會的保證。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履行社會義務和完成社會使命,可以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誠實守信是企業管理倫理的關鍵功能。誠信既是企業生存的底線和長久生存的基礎,也是管理倫理的關鍵,企業一旦離開誠信、缺失道德,就會失去信譽,丟掉客戶,喪失生存空間。誠信一直是古今中外商業經營的靈魂,中國古代就有“君子一言,快馬一鞭”的承諾,也有“一諾千金”的信則;西方管理界流行“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的信條。現代商業活動中出現的誠信問題,不論商業欺詐、壟斷經營,還是不正當競爭和行賄受賄,都是由于經營的雙方或多方至少有一方缺乏誠信,由此造成管理道德缺失的“惡行”。企業必須加強管理倫理,樹立誠信理念,獲取企業生存的資源。
——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倫理管理的核心功能。現代社會道德感受的一個至關重要概念是責任。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和行為主體不但具備道德選擇的客觀可能性,而且具有選擇行為的意志自由,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作為經濟主體的必然行為,它實際上包含兩條倫理原則:一是不傷害原則,企業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害員工、消費者和其他相關主體的利益;二是利他原則,企業應當超越自身利益和傳統的角色范圍,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公益事務,關心社會的全面發展、奉獻社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本質更多的是對社會規范和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遵從與考量,強調的是一種體現在法律和倫理兩個層面上具有強制性和依靠企業自覺履行的為他者(除企業自身和股東以外的其他相關者)的社會責任。企業只有在創造財富、追求經濟目標的同時承擔起具有更高要求的社會責任,才能滿足社會的期望,獲取自身生存的充分價值。
——保護消費者權益是企業管理倫理的基本功能。近年,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豬肉、染色饅頭、萬能牛肉膏、地溝油等事件,大多源于企業經營思想不端正,是倫理道德淪喪而引起的違法事件,是企業的公眾信任危機和生存危機,導致產品滯銷和市場份額的大幅度喪失甚至企業倒閉。企業管理者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和思考棘手的倫理問題:守法經營只是一個企業生存的最低要求,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完善倫理管理制度是一個企業有所作為、持續發展的充要條件。
——協調相關主體利益是企業管理倫理的保障功能。企業無論是作為人格化的社會經濟組織還是作為由許多個體因共同利益有組合而成的主體,必然結成多種社會關系——利益相關者。企業管理者必須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看待企業,在各種管理活動中充分考慮各種利益相關主體特定的利益和倫理要求。那些只顧自己賺錢,沒有關注相關者利益的企業行為都應被視作不道德。無數中外管理的實踐已經證明,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利益相關者,倫理管理乃是企業履行與利益相關者長期隱形契約的內在要求。
企業管理倫理不僅能產生特有的社會功能,而且更具有其經濟價值。管理倫理作為一種校正人們行為及人際關系的軟約束和導向機制,有助于企業確立整體價值觀和發揚企業精神,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精神力量。

——導向價值。現代企業決策不能只有唯一的經濟價值取向,它必然涉及社會責任、資源保護等問題,其內在蘊含著倫理價值取向。企業只有使自己的求利行為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社會責任、相關主體利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取向,即以倫理為決策導向,才能在決策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進而獲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優秀企業的成功秘訣在于懂得人的價值觀和倫理觀,懂得如何把它們融合到企業戰略中,如同指南針那樣有效地引導企業管理沖破重重迷霧,駛向成功的彼岸。
——凝聚價值。管理倫理的凝聚功能首先表現為將企業員工不同的需要、理想整合為一,使大家心系企業、情系企業,統一行動,共同為振興企業而不懈努力,企業成為一個親密無間的“命運共同體”,使員工產生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責任感,并進一步轉化為對企業的忠誠,產生強大的內聚力。企業凝聚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而管理倫理能幫助管理者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擴大人格魅力的影響力,產生由人格魅力、道德修養所決定的個人權威性,從而產生感染力和號召力,贏得員工的信任,消除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隔閡,溝通和親和相互關系,獲得良好的管理績效。凡是有戰略眼光的企業管理者都通過高度重視倫理的內聚功能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規范價值。現代企業必要的規章制度(他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否則企業無法有序運行。但當代管理更需重視倫理的自律功能:它能在企業中造就一種良好的氛圍,成為員工的自覺信仰,不需要外在的督促和強制,會以“理應如此”的無形的精神尺度來衡量自己的行動,達到自我評價、自我規范的功效。自律性的倫理精神與他律性的規范制度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柔弱勝剛強”的管理績效。
——激勵價值。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源于動機,動機源于需要,滿足需要是產生行為的基礎。人除了物質需要外,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是追求超越于物質和自身本能的意義與價值。人們對行為的目的和社會意義認識得越清楚就越有信心、勇氣和干勁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自己的工作。企業管理倫理能給人提供一種強有力的、內在持久的精神激發力,強化人們的意志,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保持著高昂的狀態,最有效地促進決策目標的實現。
——創新價值。無論是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還是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市場開拓等,都依賴于理念、思維的創新,而理念、思維的創新必然要有倫理基礎。具有內在創新特質的倫理精神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倫理環境,并能引導、激勵理念和思維的創新。在這個意義上說,管理倫理是企業所有創新活動的根源、動力,它能對企業的各種創新活動提供精神文化上的支持和激勵和道德倫理上的基礎和依據。
企業管理倫理的選擇和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與實施過程,既要具備獨特性、持續性、延展性和顯著的經濟性等核心資源所必備的特點,還要考慮企業本身的特殊性、現實性和傳統性,探索企業倫理建設新路子。一是推崇正確的價值觀念。企業價值觀是反映企業生存的根本價值和意義的整體化、個性化的群體意識,是人們對企業行為的是非、對錯、善惡等價值評判及價值大小的衡量,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管理行為。現代企業特別要注意推崇包含誠信和可持續發展兩個核心倫理理念的價值觀。二是強化領導者的道德表率。一個企業的道德水平歸根結底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道德水平、對企業道德責任的認識及其為提高企業道德水平所作的努力程度,所有員工皆以領導者的行為作為判斷是非、價值的重要依據之一。企業領導者要把管理倫理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性的基礎工作來落實,把承擔社會責任、對相關者利益負責、誠實可信等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明確自身的倫理道德責任。三是提升全員性的倫理素養。引導員工關心相關利益主體的需求和社會的需要,樹立集體主義、誠實勞動和主人翁觀念。四是制定系統性的倫理規范。通過企業倫理規范來明確股東、員工處理與顧客、社區、行政機關、群眾團體、社會大眾的利益關系的行為,重點突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誠實守信、競爭合作、顧客至上、尊重員工等現代企業倫理觀念。五是建立開放性的監督機制。倫理道德只是對企業行為的一種軟約束,而如果將一些道德觀念上升為法律,可以使其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同,也可使企業行為更加規范化。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