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潔 蔡偉偉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西九江 332000
剖宮產切口感染高危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
萬 潔 蔡偉偉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西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討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并試圖進行護理干預,以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實施剖宮產手術發生切口感染的73例產婦進行分析,隨機抽取同期未發生剖宮產手術切口感染的73例產婦作為對照,確定高危影響因素。 結果 剖宮產切口感染中,肥胖、胎膜早破、陰道檢查、導尿≥2次、肛查≥3次、手術時間延長等為術前高危影響因素,感染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根據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確定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
剖宮產;切口感染;高危影響因素;護理干預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許多產科難題的重要手段,是產科常見的一種創傷性操作,剖宮產切口感染也是產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由于近年來剖宮產呈上升趨勢,切口感染率也隨之明顯增加,研究發現,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率較陰道分娩者要高5~10倍[2]。因此,預防切口感染,加強對感染的護理,已成為剖宮產術需要認真解決的臨床問題。現將本院發生剖宮產切口感染73例的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對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實施剖宮產發生切口感染的73例產婦作為感染組,隨機抽取同期實施剖宮產切口無感染的73例產婦作為對照組。
根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即可診斷: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流出膿性分泌物或穿刺抽出膿液;自然裂開或由外科醫師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伴有發熱≥38℃,局部有壓痛;再次手術探查,組織病理學發現有切口膿腫或其他感染。感染排除標準: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切口縫合針眼處有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不屬于切口感染[3]。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調查表主要內容依據權威認定的術前高危影響因素,包括產婦的基本因素、妊娠特有因素及檢查、治療因素。對感染組和對照組進行研究分析。
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肥胖、胎膜早破,感染組和對照組存在差異,P<0.01。可以認為肥胖、胎膜早破是引起切口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而年齡、孕周、羊水污染、合并基礎疾病等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 1。
對兩組產婦實施剖宮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發現感染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影響切口感染的產婦基本因素和特有因素比較

表2 兩組剖宮產原因比較(n)
術前的檢查、治療次數越多、手術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切口感染。感染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檢查、治療因素比較(n)
剖宮產是產科常見的一種創傷性手術,隨著近年來剖宮產率逐漸增加的趨勢,切口感染的比例也在加大,這種情況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從本研究結果來看,導致剖宮產切口感染的主要高危影響因素為肥胖、胎膜早破、陰道檢查次數過多及手術時間過長等,但由于切口感染往往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為防止單一影響因素分析的片面性,還應進行多因素綜合分析。(1)肥胖因素:由于肥胖者脂肪肥厚易影響手術操作,使手術時間延長,出血相對較多,組織缺血,易形成死腔,其次相對手術切口張力大、縫合過密、異物(如縫線)過多,容易造成脂肪液化合并感染,故其感染機會明顯增加[4]。加上肥胖產婦由于活動不便,術后臥床時間較長,不利于血液循環,相應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概率。(2)胎膜早破:本研究顯示,胎膜早破在感染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可以認定胎膜早破是切口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之一。胎膜早破時下生殖道細菌可進入宮腔,在剖宮產娩出胎兒時帶入切口增加了感染的機會。若胎膜早破時間長,產程停滯則感染發生的可能性更大。再者,胎膜早破本身就有部分原因是感染引起的,這樣勢必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機會。(3)陰道檢查、導尿、肛查次數過多:本組資料顯示,術前的陰道檢查、導尿、肛查次數在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因宮頸及腸道存在著多種細菌,產程中多次陰道檢查或肛門檢查,破壞了生殖道的自身防御機制,一些條件致病菌成為優勢菌,相應增加了陰道和宮頸處細菌進入宮腔及切口處的機會,并導致大量繁殖,造成感染。(4)手術時間過長:手術操作時間長短能明顯影響切口感染率,手術時間過長、切口暴露、術中鉗夾、擠壓等機械因素,使切口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加重組織的損傷,降低組織的抵御力;長時間的手術操作還易發生脂肪層氧化分解,引起無菌性炎癥而液化,影響切口愈合;切口與體表相通的空腔臟器可能帶入少量的細菌,空氣中的細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內的細菌隨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機會增加,造成切口感染。麻醉時間過長也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從而引起切口感染[5-6]。
針對剖宮產切口感染高危影響因素,為減少切口感染發生率,從護理角度提出干預措施,能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1)切實做好孕婦產前檢查:讓孕婦了解到孕期營養的重要性,合理科學安排膳食營養,注意控制體重,尤其是在孕晚期,適當運動,均衡飲食,預防肥胖。并積極治療糖尿病等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的疾病。(2)嚴格掌握產程中侵襲性操作的適應證:對進入產程的孕婦根據病情慎重選擇陰道檢查、肛門檢查及導尿,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次數,注意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術前備皮動作要輕柔,防止損傷切口部位皮膚。(3)對胎膜早破的感染控制:胎膜早破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妊娠滿37周后胎膜早破發生率為10%,使宮內感染及產褥期感染率皆升高。胎膜早破重在預防,一旦未能控制感染,就將使切口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對胎膜早破的預防予以高度重視。對胎膜早破12 h以上的孕婦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重視會陰部護理防止感染;盡量早的拔除導尿管,鼓勵產婦多飲水,防止尿路感染。(4)加強病房的管理:病房除了按常規要求消毒滅菌外,尤其在換藥時間要嚴格控制人員活動,特別是外來探視人員,使換藥的外環境相對潔凈。(5)術后護理:術后嚴密觀察產婦的體溫變化、注意切口有無滲血、有無紅、腫、硬結、陰道有無異常流血等,發現有感染跡象,及時處理。與此同時,幫助產婦進行床上或下床適度活動,可以促進產婦血液循環,使組織血流灌注充足,促進切口愈合既可以縮短產婦住院時間,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切口感染的概率。適度活動還可以促進產婦胃腸蠕動,增加進食,有助于提高產婦的抗感染的能力。做好術后指導能有效降低后續感染的概率。因此,要指導產婦掌握基本的術后注意事項,建立起基本的術后保健意識。(6)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預防控制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對胎膜早破等有感染可能的孕婦術前預防使用抗生素是十分必要的。為達到預防用藥的目的,抗生素使用的時機和劑量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在細菌到達組織前或到達組織的短時間內用藥,一般手術開始前0.5~1.0 h是藥物濃度在達到或超過維持組織內最小抑菌濃度。
綜上所述,造成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因素雖然很多,但術前的高危影響因素比較明確。因此,積極地預防和控制這些因素對減少切口感染意義十分重大。加強產前對孕婦的保健指導,掌握剖宮產的適應證,產程中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治療性操作,術前合理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強對病房的環境管理及有效的術后護理等,都能有效地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
[1]李麗,孫梅玲,王忠英,等.近5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的觀察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8):1071.
[2]陳萍,陳偉,劉丁.醫院感染學教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2.
[3]安容.剖宮產切口感染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3):328.
[4]王靈宣.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報,2008,15(2):8-10.
[5]潘姿女.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85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09,16(3):527.
[6]劉嵐.臨床剖宮產切口感染因素的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6):33-34.
R719.8
C
1674-4721(2012)06(a)-0161-02
2012-04-20 本文編輯:馬 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