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女子學院 于曉燕
在發達國家,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已經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時間,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其中,最為權威的是美國COSO委員會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自20 世紀90 年代起,才開始在企業間大力推行內部控制,到目前為止已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2008年5月,我國借鑒美國COSO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結合我國國情,由五部委聯合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并于2010年4月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配套指引,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并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配套指引包括《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三部分,連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明確提出了企業內控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這標志著體現我國國情并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基本建立。
為了保證企業內控體系的順利實施,財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了具體實施時間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要求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和216家內控試點上市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要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擇機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提前實施。
2010 年,在我國滬、深交易所A 股上市的2105 家公司中,有1618 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占比76. 86%,其中自認為內部控制體系是有效的為1605家,占比99.20%。 在2105 家公司中,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為875家,占比41. 57%,其中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為873家,占比99. 78%。
2011年,在我國滬、深交易所上市的2340家公司中,有1844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占比78.80%,其中自認為內部控制體系是有效的為1841家,占比99.84%。在2340家上市公司中,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為941家,占比40.21%,其中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為936家,占比99.47%。
上述兩年數據的對比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隨著我國內部控制的逐步完善,監管機構日益重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實施情況,上市公司自身也在積極地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水平已有明顯提高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圖1
目前,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認為配套指引明確了公司內部控制評估和審計工作實施的程序、方式和方法,有助于企業防范風險、改善日常運營管理中的控制不足,對公司的內控工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大部分公司基本上都采用風險管理部門,或者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內部控制評價并承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運行可以減少財務報表數據的錯報情況。總之,配套指引的頒布對于各上市公司來講,是一次難得的提升全面風險控制和管理水平的契機。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內部控制專業人才缺乏,缺少與內控相關的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內部控制缺陷自愿性披露仍處于起步階段、內外部監督缺乏協調與配合等等。為此,我國上市公司要想完善內部控制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首先,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要求企業的董事、監事等其他高級管理人員要在構建內部控制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所以,上市公司負責人要強化責任感,親自參與并大力支持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自愿成為推動者和實踐者。其次,要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把經營管理者的利益與公司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緊密掛鉤,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后,加強內部控制中對“人”的控制,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映到公司內部控制中,公司內部控制的各項活動要圍繞人的價值理念來展開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公司內每個員工都積極地參與到管理中,從而不斷提高人員素質,特別是提高會計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最終實現企業的目標。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己基本建立,但如何順利地銜接企業內部控制的理念、方法與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制度等,是貫徹實施工作的關鍵。上市公司要根據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和監管要求,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和企業經營管理狀況,認真梳理業務流程,建立健全適合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另外, 公司要組織全體員工深入學習并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同時, 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 保證內控制度與時俱進。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對公司管理信息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內部控制體系想要融入公司原有信息系統,就必須對原有的管理軟件、報告系統等進行升級換代和更新維護。這就要求公司加大對公司信息系統改造或新建的投入,并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對各類業務和事項的剛性控制來減少人為操縱因素,以提高內部控制工作效率和執行力。
盡管在2011年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數量已有明顯增加,但我國目前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仍處于初步階段,內部控制自評報告中內控缺陷的披露水平較低,信息含量也較少。因此,相關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范圍、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結論的監管力度,以避免內部控制評價流于形式,并強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監管體系,積極促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從而逐步實施和完善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
內部控制制度要得到切實有效地執行,就必須監管內部控制的實施?!镀髽I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規定: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咨詢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同時為同一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審計服務。但仍存在一些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將內控咨詢或評價與內控審計業務委托給同一家會計事務所,這種購買審計意見的行為很明顯。所以,監管機構應當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力度,禁止會計師事務所將內控咨詢或評價與內控審計業務捆綁,以避免內控審計流于形式。應多方位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建立起包括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在內的“三位一體”真正有效的監督體系。
[1]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2012年內部控制白書,2012.
[2]德勤.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調查分析報告(2010),2010.
[3]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課題組.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楊有紅,陳凌云.2007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J].會計研究,2009.
[5]張曉燚.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9.
[6]林斌,饒靜.上市公司為什么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基于信號傳遞理論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9.